波密,體味松茸采摘的樂趣
歐陽鋒說,每年桃花盛開的時候,都有一個人,會從遙遠的東方來,可我一次也沒有遇見過。每年桃花盛開的時候,我都會想起一個地方,這個地方,在遙遠的藏東南,這個地方,就是波密,我一次又一次到過這里。
時間雖然已經不再是春天,不是桃花芳菲的時節。但波密的美景還是毋庸置疑。我曾說過,被皚皚雪山環抱的波密扎木小鎮,像玉帶一樣的帕隆藏布漂浮在小 鎮的腳底,是一個完美得不能夠再完美了的小鎮,仿佛心靈原鄉。3、4月份時,四周高聳的雪山包圍著村莊,大片的桃花、油菜花、青稞把田野染成紅、黃、綠三 種顏色,而山上各種顏色的大葉杜鵑花競相開放,有的紅、黃的、粉的、白的,你在這里的話,會說不出是哪一片顏色更好的。
這一次,已近9月,我再次沿著川藏公路自駕車來到西藏, 來到林芝,來到這個被稱為眾夢之源,世界綠色峰極的地方。有人說這里是“西藏的江南”,也有人說這里是“西藏的瑞士”,我的目標已經不僅僅光是這里的自然 風光。俊娥娜的南迦巴瓦峰,蔥郁茂密的魯朗林海,雄奇險峻的雅魯藏布大峽谷等,我已經見過太多次了,這次是專為林芝的松茸美食而來,怎么樣,這個目標會讓 大家大吃一驚吧。
沒錯。松茸被譽為“菌中之王”,8到9月份正是其出產季。我國的松茸產地主要有三個區域,分別是東北、滇西北和西藏林芝地區,而林芝松茸由于其生長 環境的特殊性,營養價值極高,且產能豐沛。上世紀90年代,一些到林芝旅游的日本游客,發現當地老百姓都用松茸待客,這讓他們大為驚嘆,他們認為這樣太 “奢侈”了,因為在他們眼中,松茸這種可以抗擊核輻射的物種是極其珍貴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日本廣島、長崎遭到原子彈襲擊后,兩地最早生長出的的植物 只有松茸,因此松茸也被譽為“可以抗擊核輻射的物種”,作為標準吃貨,到西藏林芝專門進行一次松茸美食文化之旅,顯然是必須的吧。
既然要來品嘗松茸美食,當然少不了的一個環節,是先和當地的老百姓一起去體味采摘松茸的樂趣了。我首先來到了波密縣傾多鄉古通村,跟老百姓一起上山 采摘松茸,村中采摘松茸的能手嘎瑪占堆向我透漏了一個小秘密:林芝松茸生于藏東南深山峽谷森林中,要求條件十分嚴格。常見于松林或針、闊葉混交林中的地 上,最常見青岡林中,群生,林齡一般不低于20年,30~40年生的林地為產松茸的旺盛期,60年以上的林齡松茸產量開始下降。波密縣地形、地貌類型復雜 多樣,小氣候差異懸殊。雨熱同季,氣溫適中,降水集中,光照理想,光熱水資源利用率高,利于松茸生長,為松茸穩產、高產、優質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同時由于 降水量高度變化的差異,濕潤、半濕潤類型兼備,不同水熱類型的組合形成了各種立體的氣候系統。在山體中下部氣候溫暖,水分充足,是理想的天然松茸生產地。
其實采摘松茸并非易事,爬山,穿林,都是挺耗費體力的,搞了半天,我一顆松茸也沒有采摘到,倒是嘎瑪占堆采摘了不少,自然我要跟著嘎 瑪占堆去他家里品嘗他剛采摘下來的松茸了。嘎瑪占堆家有非常漂亮的托卡爐,這種爐子華麗、樸實、實用。他將新鮮的松茸清理干凈,清洗后放在爐子邊慢慢烘 烤,再刷上一點植物油,至金黃卷曲后,再撒上一點鹽,盛在盤子里遞給我,清香撲鼻,美味天成啊。嘎瑪占堆告訴我,他們自己吃一般是抹上一點酥油,怕我吃不 習慣,所以改用了植物油。唉唉,其實酥油我也是大愛的啊,又健康,又營養。見我大快朵頤,嘎瑪占堆露出了欣慰爽朗的笑容。
接下來幾天,自然在波密四處品味松茸美食,波密縣城扎木鎮經營松茸美食的餐廳還真不少,我推薦石鍋王府、波密野生菌王酒家、帥哥餐廳這幾家,都有非常多的松茸菜品,而且味道極為鮮美。
扎西崗,享受松茸的原始烹飪之法
從波密沿著318國道經通麥天險之路一路向西,來到魯朗。魯朗,在藏語意為“龍王谷”,也是“叫人不想家”的地方。這里海拔
扎西崗村,有一個故事,相傳文成公主路過此地時,驚嘆這里是個吉祥寶地,隨行的官員將村莊取名“吉祥坡”,也就是藏語中的“扎西崗”,村子從此也有 了正式的名稱。現在的村莊,依然恬靜古樸,有農家小屋的古意蒼涼,農田森林的柔軟悠閑,山山水的恍如仙境,還有矮山綠如屏障,雪峰穩如靠背.....
如詩如畫的扎西崗村,每年吸引著大批的背包客前來。扎西崗村也由此興起了“旅游經濟”,白瑪村長介紹,他的家庭旅館現在每年能接待2千多游客,收入8萬多元。全村現在有家庭旅館近60家。而松茸美食,絕對是來這里的客人少不了要品嘗的,其烹飪方法原始古樸,別有風味。
白瑪村長說,他重點要給我做兩道松茸菜品:第一道是松茸醬,只見他先將自己采摘回來的新鮮松茸清理洗凈,再切塊后放爐上烘烤至熱,再與干的藏紅椒、 藏青蒜、鮮藏香菜籽、鹽巴一起放入石臼內搗碎,再盛入木碗中。又將新鮮酥油放入鍋中融化,燒至沸騰狀,倒入搗碎的松茸醬內攪拌均勻,這道松茸醬就完成成 了。我迫不及待品嘗了一口,清香鮮辣,還帶有藏紅椒、青蒜和香菜的天然辣、麻味道。白瑪村長又捧來了藏餅和糌粑,告訴我用松茸醬和它們來佐餐,非常味美, 實際情況當然如此,口感美不可言。
第二道菜是烤松茸,與波密嘎瑪占堆的技法相似,他先把松茸手撒后放爐上燒烤至金黃,后盛盤,撒上鹽巴,再淋入酥油。這樣的烤松茸保持著天然清香與營養,與酥油搭配,更是酥滑爽口。烹飪原理和方法簡潔古樸,卻是在扎西崗村不得不品嘗的一道農家松茸佳肴。
魯朗五寨風景區,領略松茸石鍋雞的獨特魅力
出扎西崗村,到了魯朗鎮,繼續沿著山谷前行,到了一條寬
征得廚房大師傅們的同意,特意去觀察了松茸石鍋雞的做法。只見師傅們先將本地產的藏土雞斬塊,焯水。松茸切片后與當歸、手掌參、沙參、黨參、薏仁、紅棗、枸杞一起放入石鍋中,加高湯,先大火燒開,再小火慢燉。5-6小時后,這石鍋雞便大功告成了。
師傅介紹說,這黑不溜秋的石鍋可不一般,為特制的墨脫石鍋,是用墨脫縣盛產的一種天然皂石鑿成,烹制食物后慢熱慢熟慢涼,味道好,含礦物質,對身體也有保健作用。這鍋在墨脫當地賣價只有一千多元,可經人背到山外,那可就不是這個價格了,好的要三千多,一般的也要兩千多元。
領略松茸石鍋雞湯濃美味,營養豐富,是絕佳滋補品。喝了那湯,才知道什么是真正好喝的湯,爽字都不止一個了得。師傅還告訴了我一些制作石鍋雞的秘 訣:松茸和手掌參先用涼水簡單沖洗,再各自用涼水泡發兩三小時左右,泡的水不要倒掉,直接放入鍋內與雞一起燉,水中的沉淀物可以不要。這樣才能最大程度留 住松茸和手掌參的營養。
此外,食府的大師傅們還專門烹飪了雞油松茸和干鍋臘味松茸兩道松茸菜品。雞油松茸是先將青椒、紅椒、松茸焯水后,入鍋翻炒,然后淋入雞汁出鍋。雞油松茸,吃起來爽滑可口,看起來顏色鮮亮,品起來味道鮮美。
而干鍋臘味松茸是將清理干凈切好的松茸塊,均勻撒上生粉,入油鍋炸片刻,將青椒、紅椒、洋蔥、臘肉一起入鍋翻炒,炒好后盛入沙鍋。松茸與臘肉的搭配,使得干鍋臘味松茸油厚而不膩,香味纏綿,非常下飯。這一餐,害得我大火飯又多吃了三五碗。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八一鎮,享受藏族宮廷松茸美食服務
從魯朗來到八一鎮,哇,進了豪華大城市。這里絕對是從川藏線過來休整調養的好地方。既然松茸美食之旅,八一鎮的松茸美食當然也是少不了要一一品嘗的啦。
我首先的目標是啦·咧思藏餐廳,這是一家以藏餐為主,兼顧中、西餐的老字號餐廳,位于林芝地區八一鎮平安路47號。餐廳具有一流藏族宮廷風格的裝 修,巧妙運用藏族古典裝飾的雕工技藝與現代時尚的創意結合,是體味藏族宮廷式服務與風情的絕佳就餐之地。在這里,賓客可以感受到工布地區獨特的洛巴、門 巴、僜巴風情,享受藏族宮廷貴賓的服務,此外餐廳內還配備了藏族宮廷餐具和服飾等,可以佩戴藏族宮廷服飾照相,而就餐時,餐廳姑娘們也將用最高的禮節—— 迎賓敬酒歌來歡迎了我,讓我受寵若驚。
啦·咧思藏餐廳具有藏族各區域地方菜肴,又有本地特色的菜品。其中最為特色的菜品有美味可口的石頭爆松茸,實惠好吃的袋鼠式松茸包子,以及林芝工布本地名小吃阿拉配松茸醬等。
石頭爆松茸,是先將“菌中之王”松茸炒好后,盛入以工布地區有著古老淵源的藏式火塘“塔木穰”為創意的石鍋內,石鍋里的石塊先前已灼熱,炒好的松茸經石塊二次烘烤,會持續散發濃郁的香氣,也最大程度保存了松茸的營養和本身的味道,風味獨特、潤滑爽口。
袋鼠式松茸包子則是把切碎的新鮮松茸及剁碎的鮮肉泥攪拌均勻,用搟薄的面皮包成形如袋鼠,有著細碎紋飾的藏式包子,再上籠蒸熟。新出籠的袋鼠式松茸包子,外形美觀,外皮細嫩,吃起來香軟可口,鮮肉與松茸完美混搭的包子餡,鮮嫩香濃,輔以調味小料,令人百吃不厭。
阿拉配松茸醬是將松茸與干紅椒及調味品放在古樸的石臼內一同搗成松茸醬,配以工布本地名小吃阿拉(一種青稞烙成的餅),阿拉餅具有降血壓、稀釋血脂等保健功能,新搗碎的松茸醬香味撲鼻,涂抹于阿拉餅上,是喜歡香辣口味人不可多得的美味。
在八一,另一個值得推薦的松茸美食之地是明珠大酒店。坐落于美麗的尼洋河畔的林芝明珠大酒店,特聘有曾經多次在上海、北京、廣州等美食節上獲得獎項的名廚來主理特色川菜和精品粵菜,同時選用當地本土原材料烹制出許多獨具特色的中式料理,“松茸料理”是明珠大酒店餐廳的特色菜系之一。
我在這里享用的第一道“松茸料理”是冰鎮松茸,據服務員介紹,是師傅們先將新鮮的松茸切片,放入開水中焯好,再進行冰鎮后擺盤,搭配 多種口感味的醬汁,既保持松茸自身的鮮味與口感,食客又能根據自己的口味來選用自己喜歡的醬汁及調味品。該菜品造型美觀,富含營養價值。第二道是竹蓀松茸 卷,先將新鮮松茸切條,再把香芹和胡蘿卜切條后,分別放入鍋中焯水,再用竹笙包卷成精致的細卷,擺盤后調入雞湯,再上鍋蒸熟。蒸熟的竹蓀松茸卷,鮮滑爽 口,輔以雞湯的鮮濃,香芹與胡蘿卜的清新,十分可口。
第二道是松茸石鍋飯,是先把新鮮松茸切成粒,焯水后,再放入鮑汁中煨透,澆入石鍋飯上。清香的石鍋米飯,與松茸鮑汁的淳厚、爽滑口感相結合,營養豐富,味道鮮美。
到了八一的朋友,一定要來這兩個地方好好品嘗一番。
大峽谷,大帳篷內看南迦巴瓦品嘗松茸特色餐
雅魯藏布大峽谷不僅是世界最大峽谷,可以觀看到中國最美山峰南迦巴瓦,這里還有由天然食材烹飪而成的美食等待各方賓客。
大峽谷大帳篷營地位于大峽谷景區內的“千年古桑”旁,不僅可以讓你品味大峽谷的自然山水,品味美食,更重要的還可以睡著看南峰哦!
千年古桑俗稱“布歐色薪”,意為“雄桑樹”,傳說由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親手所植,已有1600多年歷史,枝葉茂盛,無枯朽現象,被村民視為吉祥物而受到尊寵。
在大帳篷營地,推出的第一道松茸菜品是藏式松茸包,是以松茸、胡蘿卜、青豆、肉沫為原料,包成的藏式松茸包,此菜品味道鮮美、口感豐富,松茸與胡蘿卜、肉末一起包裹清蒸,更加可口,補益腸胃,益精強腎,易于消化。
第二道菜是鮮汁雞片松茸,是用雞片、松茸,檸檬片與西蘭花一起翻炒,此菜品味道鮮美,爽滑,有利于防止高血壓、高血脂和膽固醇增高的發生。
第三道是刺身松茸,此菜品采用
美食美景,以及美妙的祈福歌聲,令我的大峽谷之旅充滿夢幻般的微熏感受。
公眾村及阿吉林,體味工布村莊的民俗及美食文化
被譽為“西藏民俗第一村”的公眾村位于林芝縣八一鎮318國道旁,西距八一鎮
公眾村可以接待大型旅游團隊用餐,在這里,熱愛美食的游客可品嘗到獨具地方特色的飲食,如:米酒、珞巴炒豌豆、小麥粥、酥油茶、青稞酒、糌粑等,同時還可觀看具有民族特色的工布、珞巴、門巴、僜人等文藝表演。
公眾村的松茸菜品,我最鐘情兩道,一道是松茸燉雞,這道菜先將松茸切片,與斬好清理干凈的藏雞肉塊一起放入石鍋中小火慢燉,藏雞肉質細嫩,口感鮮 香,與松茸一起燉煮后,湯濃美味,且富含營養,是滋補的絕佳品。另一道是松茸燒藏香豬肉,以烹制紅燒肉的手法,將新鮮、純天然無污染的藏香豬五花肉塊成小 方塊,與鮮松茸一起紅燒,小火悶制,大火收汁。藏香豬口感韌滑,肥而不膩,軟滑酥爛,顏色鮮亮,口感也比普通豬肉更好,再輔以松茸的鮮美,是紅燒肉中的上 品,又是讓人下飯增肥的一頓飯。
阿吉林的 全稱是阿吉林特色經濟發展農牧民專業合作社,位于林芝縣八一鎮色定村,距離公眾村不遠,是集特色餐飲、住宿、民族手工藝品加工銷售及特色養殖業為一體的農 牧民專業合作社。這里保持著古樸原始的工布藏族村落風貌及人文風情,獨具工布特色的松茸美食食品,也是讓人很難抗拒的。
阿吉林推出的松茸菜品中苒巴醬非常有意思,“苒巴”即松茸,先將松茸清理干凈烘烤在爐灶上,用手撕碎,再和大蒜、花椒、辣椒、鹽巴一 起剁碎成醬。剁碎好的松茸與打好的酥油茶一起放在爐上熬上一分鐘,再配上藏式薄餅,既營養均衡,又頗具風味,做法與扎西崗白瑪村長相似,味道卻各有特點, 平分秋色。
阿吉林推出的另一道我喜歡的菜品雖然不是松茸,但也是菌類菜品,所以我也推薦給大家,叫露句燒罐頭。“露句”,就是漢語中的“露水菌”,生長在華木 和楊樹下,形如姑娘的身材,細長窈窕,口感嫩而脆。其制作工序是先把罐頭燒開放點水,然后放入露水菌一起煮開,再入鹽巴、大蒜、干辣椒,起鍋后再撒入蔥 花,湯清味濃、清香撲鼻。
巴松措度假村,松茸美食極致到絢麗
從八一出發往拉薩進發。進行到巴河鎮后,右方向拐入山谷,車行四十分鐘,就來到了藏東南最大的堰塞湖巴松措,這里又名錯高湖,是寧瑪派著名的神湖和圣地。景區集雪山、湖泊、森林、瀑布牧場、文物古跡、名勝古剎為一體,景色殊異,被譽為“戶外天堂”。
味道江與湖,盡在巴松措美食。天然湖畔花園,格調別墅木屋,藏香緣風味美食,純正的工布藏族特色服務,這里讓我體會到了一生都難得的美食體驗。
我到過很多次巴松措,也在藏香緣餐廳吃過很多次飯,這里的大廚胡師傅那是非常的有名啊。這一次,我 欽點了胡師傅的拿手好菜棕香松茸、功夫紅花松茸、金絲松茸球以及巴河土豆魚。
棕香松茸以松茸、糯米、排骨醬為原料,將松茸清理干凈去皮切成條狀,把排骨醬倒在松茸條上,攪拌均勻,粘上事前已經泡軟好的糯米,再用棕葉包裹成形,擺盤,入蒸鍋內蒸半小時即可。剝開棕葉,糯米及松茸的鮮香撲鼻而來,令人百吃不厭。
功夫紅花松茸是先將雞塊焯水,盛入紫砂罐內,加入切好的新鮮松茸片,以及蔥段、姜片、料酒,大火煮沸后再小火煨40分鐘。把煮好的松茸雞湯盛入湯盅內,放入紅花,再上籠蒸5分鐘即可。此菜品湯香肉嫩,營養豐富,增長抵抗力。
金絲松茸球制作就比較復雜了,先將松茸剁成碎沫,雞胸肉事前搗成雞茸,雞蛋攤成薄餅再切成細絲狀。松茸沫與雞茸一起放入調料攪拌均勻,再手擠捏成球 狀,再把雞蛋餅絲包裹在外面,放在籠上蒸5分鐘取出,待油入鍋燒熱后,把蒸好的松茸球入油炸至金黃色,擺盤,配番茄汁蘸料,香脆細嫩,酥軟爽口。
最后,胡師傅那讓人百吃不厭的土豆巴河魚上桌了,這道菜我每次到了巴松措,必點。其制作是先將巴河胡子魚清理干凈,斜著劃上剞上花 刀。將產于巴松措當地的黃心土豆去皮切塊,用豆瓣、紅油烹制熟透。再把巴河胡子魚用豆瓣紅油烹制好。將土豆和魚盛入石鍋,在上面撒上青椒,然后用熱油潑在 青椒上即可。巴河胡子魚刺少肉嫩,味道鮮味,配上當地土豆湯香咸鮮,味道濃郁,是度假村藏香緣餐廳里廣受好評的名菜,如果你親身前往,可千萬不要錯過啊。
工布江達縣阿沛村,品民俗看演藝品松茸
離開巴松措,繼續向拉薩進發,到即將到達工布江達縣城的時候,有一個村莊,叫阿沛村,位于尼洋河畔的公路邊,格外引人注目。
這里原為舊西藏十二大莊園之一的阿沛莊園所在地,17世紀,阿沛家族以世襲貴族身份開始在江達定居,歷代阿沛多為噶倫(原西藏地方政府的主要官員),全國政協副主席阿沛·阿旺晉美就成長在這里,阿沛村以此為依托,集中展示了工布地區悠久的歷史文化和獨特的民俗風情。
在阿沛村品民俗看演藝,當然是少不了的項目,但還是不做贅述,還是講一講這里的石鍋烤松茸吧,非常有特色,最原始古樸但又最好吃的松茸,沒有之一。
這道菜由阿沛村的米瑪村長親自料理。他先把當天的新鮮酥油,放在鋪滿當地尼洋河邊石子的石鍋內,把石鍋放爐上加熱,待酥油融化進入石子的縫 隙,把切好的松茸片放在灼熱的石子上面烘烤,使酥油的清香氣息進入松茸片內,待松茸片變成金黃以,撒上一些糌粑。原始古樸的制法,加酥油、松茸與糌耙的營 養搭配,鮮嫩香濃,渾然天成。而且酥油已滲入石子的縫隙,只有香氣進入松茸中,一點也不油膩。
米瑪村長本想再制作一道“奶渣拌松茸”的,可惜,在村中找了一圈也沒有找到當天新鮮的奶渣,米瑪村長說,這道菜非當天新鮮的奶渣不可,只好遺憾作罷,不過相對已經吃到的石鍋烤松茸,這一趟已經遠遠沒有什么可遺憾的了。
繼續西進,至工布江達縣,再往前,海拔開始升高,逐步脫離林區,也就脫離了林芝松茸的主產地了,我的林芝松茸美食之旅,至此,也就劃上了句號。我的這次行程,吃貨們,不妨前來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