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鈴溪橋工程公益活動自2007年起由中國扶貧基金會、江鈴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汽車報社創(chuàng)立,目標是為貧困地區(qū)的群眾建設(shè)愛心便民橋,解決他們的出行困難。截至2016年,已經(jīng)在全國建起了300多座便民橋。
作為曾經(jīng)的溪橋團隊的一員,我多次參與到溪橋慈善行活動中,親眼目睹了許多感人的事情,尤其是2011年去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的援建經(jīng)歷,雖然已經(jīng)過去了將近10年,但是所有的情景,現(xiàn)在依然猶如昨天的剛剛發(fā)生的事情一樣。
2011年11月26日,我和愛心車隊一起回訪編號為No.20的江鈴溪橋工程便民橋。橋梁坐落于昭覺縣解放溝鄉(xiāng)瓦子村。
很快,車隊就進入了山區(qū)。作為一個從小就生活在城市里的人,看到路邊的彝族兒童,以及隨處可見的危橋,竟然使我產(chǎn)生了一種時空交錯的感覺。
在山路上顛簸了兩個小時,終于來到了瓦子村。剛一下車,我就看到了一位淚流滿面的老人站在村口等待著車隊。
老人不會說漢語,見到我們只是流淚。村支書圖比次向我們說了一個真實的故事。
這名老漢叫做洛古次何。1999年9月7日這一天,村里一對夫妻到拉青河對面下地干活。漲水的拉青河瞬間奪去他們年輕的生命。這對失去生命的夫妻就是老漢洛古次何的兒子與兒媳,他們留下當年年僅三歲的哥哥洛古日拉和一歲的弟弟洛古有拉,兄弟倆在叔叔的撫養(yǎng)下轉(zhuǎn)眼都到了上學的年齡。要去解放溝小學,就必須每天趟過拉青河。拉青河就像惡魔一樣,奪去父母生命之后,眼下又要生生阻斷孩子的求知之路。
現(xiàn)在,老人再也不用為自己的孫子的安全擔心了。
帶著自己的孫子,老人站在橋上呼喚著自己的兒子兒媳。此時此刻,我也能感受到他心中到那種悲痛,那種思念。
我們也走過這座橋梁,到村子里去。因為地處高原,呼嘯的大風吹的橋左右搖晃。可想而知,在沒有橋的情況下,汛期的拉青河就像一只窮兇極惡的野獸注視著村民,威脅著村民的安全。
當時,昭覺是一個國家級貧困縣,共有1000多名孤兒。瓦子村的拉青達覺小學中就有些孩子是孤兒。
破舊的教室里面,沒有一張完整的桌椅。孩子們在教室門口等待著我們的到來。
11月底的大涼山,氣溫已經(jīng)很低了。孩子們因為知道我們今天要來,應(yīng)該都穿上了他們最好的衣服。他們的眼神里面充滿了期待,也滿含著驚疑,甚至是些許的恐懼。畢竟,大山里面的村莊,很少和外界進行交流溝通。他們可能好多人迄今為止都沒有走出過這里。
一個孩子好奇的走向我的鏡頭。他從來沒有見過照相機,不明白為什么這個東西能夠時不時的發(fā)出閃光來。
一個小姑娘,靜靜的坐在地上。她是這么的漂亮,清澈的眼睛格外明亮,雙眸仿佛要透露什么,可能是對上學的期望,也可能走出深山的渴望。當我準備用鏡頭捕捉這瞬間,她卻羞澀的低下了頭。
我被深深的震撼了。在到這里之前,我也知道山民的生活艱難,可是沒有想到是這樣的困苦。我們習以為常的事情,對于他們來說,都是遙不可及的奢望。
我們帶來了物資和錢款,可是現(xiàn)在,我們只恨自己帶來的東西太少。
在大涼山,在這里,我覺得我是驕傲的,我能為這里的人們做一些事,能為他們建起一座小小的橋梁,幫助他們走出深山。同時,我又覺得我是卑微的。山里孩子們那純凈憂郁的眼神,讓我明白了,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責任和義務(wù)去幫助他人,而這,我做得還遠遠不夠。
大涼山之行已經(jīng)過去7年了。國家這些年大力扶貧,我相信如果我再去那里,肯定會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只是,在我的眼前,總是時不時的浮現(xiàn)出那些衣衫襤褸的孩子們,那個羞澀的小姑娘,那位淚流滿面的老人。他們的今天還好嗎?我總是想起他們,久久難以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