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與熊掌不可兼得,這是來自中國古代圣賢的箴言,而往往在實際生活中,人們都努力的將看似矛盾的追求,兼并獲得。如果將這樣的事例放在一款車上,其中就有一項,操控和舒適的兼備。如果重視操控,勢必要犧牲一些舒適,如果妥協于舒適的追求,那似乎又需要壓一壓操控。我們今天試駕的一款謳歌旗艦車型RLX就在努力的兼顧于兩者,事實證明,效果還不錯。那它是通過什么技術途徑獲得這樣的結果的呢?
外觀方面 依舊源自北美設計 但更有東方含蓄
謳歌品牌,其實更多的是考慮北美消費者的審美喜好,外觀上一般來說都會更前衛一些,事實上這樣確實討好了不少北美的車主,但同樣的“食材”拿到中國這片東方大地,似乎就沒那么受歡迎。但這次的RLX似乎看到了這一點,有意改變了以往套路,外觀更含蓄。在前臉方面,也將進氣格柵的邊角處理的更加圓滑,不再那么鋒芒畢露。
并非在外觀上更加內斂,就說明RLX是沒有性格的家伙,這款謳歌的旗艦車型配備了全LED的頭燈,左右共16顆LED燈組。在照射效果上,也比傳統意義上的氙氣大燈更具穿透力。并且照射范圍也更廣。
產品名稱 | 謳歌RLX 基本款 | 雷克薩斯ES 3.5 AT | 535Li 3.0T |
品牌 | 謳歌 | 雷克薩斯 | 華晨寶馬 |
長(mm) | 4980 | 4900 | 5039 |
寬(mm) | 1890 | 1820 | 1860 |
高(mm) | 1465 | 1450 | 1492 |
軸距(mm) | 2850 | 2820 | 3108 |
從車身的尺寸上來看,RLX相比寶馬5系或者奧迪A6L都不具備優勢,軸距在同競品的比較中,也顯現不出對于中國市場的獨特重視。但進口車的身份,似乎就成了解釋這一切的理由。就看中國消費者買不買賬了。
車尾相比車頭就沒什么足夠吸引人的地方了。而這款車似乎也不希望靠外觀來贏得人們的更多關注,更多的是依靠自身的技術來打動消費者。后面我們還會專門介紹一些這款車的技術賣點。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內飾方面 雙屏中控臺很獨特 內飾質感精細
我們試駕的這款采用了米色內飾和黑色中控臺相搭配的設計,總體感覺清新簡潔,和一些車型在面板上方采用真皮包裹不同,RLX在與乘客的接觸部位大量的使用了皮質包裹。方向盤說不上運動,但也并不死板,左右多功能按鍵操作上沒什么難點。
中控臺的一大特色是采用了上下兩個尺寸不同的液晶顯示屏,并且分工各有不同,上方液晶屏主要顯示導航信息,下方液晶屏控制除導航外的其它車輛功能,并且支持觸控,這樣有一個好處就是功能分類更加清晰,操作也互不干擾。但操作邏輯需要適應。熟悉之后,會感覺很方便。
這套中控操作系統,雖然沒有廠家的專屬命名,但操作方法和奧迪的MMI人機交互系統類似,依靠位于液晶屏下方中央的旋鈕就可以大致操作所有功能,旋鈕四周的按鍵可以切換不同功能的選項。并且漢化之后,國人用起來會更加方便。
座椅通風的作用效果還是很快的,另外要說的是謳歌也有自己的遠程協助功能,但在連接中,無法連通,國內似乎還沒有開通這項服務。
碰撞預警功能十分實用,這項功能是默認常開啟的,一旦與前車距離過近,位于駕駛席前風擋處的警示燈就會閃爍提醒駕駛者,而如果與前車距離已經很危險,安全帶也會自動收緊,用更顯著地方式提醒駕駛者。
儀表盤的樣式并沒有過度的科技武裝,實體表針簡潔醒目,每個表盤的布局也不是那么緊湊,看著很清爽。RLX使用的是一款叫“奇力”的品牌音響。多達14個揚聲器,音響效果出眾。在這些方面,舒適性都達到了同級別較高的水平。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空間方面 內部空間中規中矩 達到主流水平
車內空間設計更多的偏向駕駛者,多出儲物空間都安排在了前排,而從內飾與人的總體接觸感受來說,駕駛者或者乘客都能夠很享受的感受RLX的每處細節。例如內飾皮質包裹的觸感,顏色也并不顯得壓抑。適合居家使用。
前排中央扶手可以從三個方向開啟,這樣的好處就是無論駕駛者還是乘客都能夠很方便的打開中央扶手儲物盒,而互不干擾。遺憾的是沒有配備全景天窗,但也是為了車的整體安全性考慮。畢竟這項配置在美國市場還不是那么受追捧。
后排乘客還是能夠享受到起碼等同于前排的舒適化配置,包括側遮陽簾和后風擋遮陽簾。但側遮陽簾使用手動方式開啟,并且設計的阻尼力度較大,使用起來稍有不便。除此之外,后排腿部空間和頭部空間都不能用奢侈來形容,夠用舒服就是它的追求。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試駕方面 “PAWS”全輪隨動轉向是技術亮點
產品名稱 | 謳歌RLX | 雷克薩斯ES 3.5 AT | 535Li 3.0T AT 行政型 |
品牌 | 謳歌 | 雷克薩斯 | 華晨寶馬 |
排量(ml) | 3.5 | 3.5 | 3.0 |
氣缸排列形式 | V型 | V型 | 直列 |
進氣形式 | 自然吸氣 | 自然吸氣 | 渦輪增壓 |
發動機特有技術 | VCW/i-VTEC | 雙VVT-i | Double VANOS/Valvetronic |
最大功率(kw) | 230 | 204 | 225 |
最大扭矩(n.m) | 368 | 346 | 400 |
變速器形式 | 手自一體 | 手自一體 | 手自一體 |
擋位數 | 6 | 6 | 8 |
在發動機上,RLX有基本的i-VTEC技術,還增加了在北美很流行的可變缸技術,這樣在經濟性上就有了提高,3.5L發動機運轉很平順,動力數據在同級別屬于中等偏上水平,相比德系的渦輪增壓發動機,更強調線性控制。變速箱雖然只有6個前進擋,但平順性調教的不錯,換擋邏輯的搭配也很到位。
在這輛車的后軸左右,布置了電控執行單元,通過對轉向角、節氣門開度、EPS等電控信號的參數分析,來確定兩個后輪的前束角的控制角度。最大調節范圍在2°左右。
(一)在直線行駛或者加速制動的情況下,電控執行單元會采集數據,控制前束角為正,兩個后輪會向車的中心傾斜,增加車輛的行駛穩定性。
(二)低速行駛中轉彎或者掉頭,兩側后輪會恰好與前車輪轉向相反,減小轉彎半徑,提升車輛的靈活性。
(三)高速變線或者過彎時,兩側后輪會與前輪轉向相同,提高車輛的過彎穩定性和循跡性。
道路駕駛體驗
就像文章開頭所敘述的那樣,RLX是一款希望既能保證操控性又不失舒適性訴求的車輛,在實際的道路駕駛中,可以體會到,RLX好開易開,轉向輕盈,但轉向清晰敏捷。懸架舒適,但又不失韌性。是一款能夠兼顧不同駕駛訴求的車輛。
其中,操控性的保證很大程度上都是要歸功于這套后輪隨動轉向的機構。使其車輛的靈活性和穩健感受都得以保證。結合方向盤的輕柔調教,反而讓多數初級駕駛者也能夠感受一定的駕駛樂趣。
在動力的輸出上,這款車就徹底的要追求舒適定位,3.5L發動機能夠輸出細如棉絲的動力。每一次加速都感覺是循序漸進,但又不拖拖拉拉。這種感受既是發動機的調教,也是變速箱的配合結果。
實際駕駛中,駕駛中很難察覺到六缸變為三缸的具體變化,車輛依舊是一如既往的狀態,唯一不同的是瞬時油耗的顯示確實不同。相對于帶有發動機啟停技術的很多德系車來說,筆者倒是更喜歡這套節能技術。
最后再說一說RLX在舒適性上做的最后努力,除了座椅、方向盤、線性動力、韌性懸架之外,隔音抑噪自然是不可不提的一個環節,RLX自然能夠把本職工作做好。在噪音控制方面,它做的要好于多數同級別德系豪華品牌。
總結:其實謳歌給廣大的汽車廠家提供了一種思路,也許有的廠家就是要自己的產品保持一個方向的特色,或重視操控,或重視舒適。但謳歌RLX能夠通過操控技術的運用和原本在舒適性工作的優勢,將這款產品的綜合實力做的很出色。但中國市場的特殊性,也不僅僅要靠這兩點就能夠取得成功。更多的購買要素可能會涉及到品牌知名度以及價格水平等方面。這款車能不能在中國市場做到絕地反擊,要考慮更多,要做的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