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bram FiveFingers 的“五指鞋”系列雖然每次露面都會吸引來不少眼球和話題,但無論如何,至少在國內環境當中它仍然是屬于小眾的產品,這大概主要因為它與眾不同的上腳方式與穿著體驗——幾乎完全去掉傳統跑鞋的緩沖設計,純粹依賴乃至發掘人體足部的強度和耐性,這種“赤腳踩在水泥地上”的感覺對相當規模的人群來說都是不小的挑戰,至少是需要好好適應一下。

不過,如果習慣了這樣的設定——就像《天生就會跑》一書中所說的“2000 年前,不相信赤足跑的人都被吃掉了”——就會多少感受到,赤足跑確實會對人體機能進行鍛煉和加強,讓穿著者下意識更多地調動足弓、肌腱等位置來保護膝蓋等部位,甚至調整跑步的姿勢等。它需要對抗的是大家的固有認識,以及絕大多數傳統跑鞋廠商時刻對鞋底緩沖效果等產品賣點的強調,但至少這樣一條“不一樣的分支”,仍然有著自己的理念和忠實擁躉。
從 2011 年開始,Vibram FiveFingers 也每年和我們分享新的進程和產品,今年我們收到了新款 Bikila EVO,下面就一起來看看今年的新款都有怎樣的不同,以及從中可以看到 Vibram FiveFingers 在理念和方向上有怎樣的變化。


▲包裝盒還是一脈相承的簡單設計,側面標注產品具體型號和鞋碼,在盒子上已經能看到長什么樣了。


▲我們拿到的是橙色版。今年 Bikila EVO 包括男女款,都各自有黑、黃、藍、橙四種。相比之前我們接觸過的鞋款,這次 Vibram FiveFingers 在 Bikila EVO 上把魔術貼換成了可束緊的鞋帶(注意鞋帶區域并不是對稱設計,而是向雙腳內側分布,現在很多足球鞋會這樣設計,為了遵循足部的線條),對于我們來說也會是穿著習慣的一點小改變。

▲鞋內側,側面銀色的部分延伸到鞋面上會有很大一片反光的區域(但平時真看不出來),考慮安全的設計。

▲在很多其它品牌(尤其是跑鞋或戶外鞋)的鞋底會看到的標志,其實是來自 Vibram 的技術。

▲這次的鞋底。相比去年和之前的鞋款,我們會明顯感覺鞋底變厚,并且各個區域進一步分開,實際上這是在增加支撐和緩沖——逐漸有了一些緩沖的設計,這樣的感覺貫穿了這次我們對 Bikila EVO 體驗的全過程,后面也會進一步介紹到。

▲標志性的五根腳趾頭。

▲束帶取代魔術貼,起到的作用是兼容不同腳寬的穿著者。36 同學腳瘦,可以多收緊一點。

▲有了鞋帶的設計,多少會覺得這次的 Bikila EVO 感覺離襪子遠了點,更像是鞋了。

▲右邊是去年的主推款 SEEYA,這是 36 個人覺得已經非常完善的一款“五指鞋”了,幾乎找不出什么明顯的遺憾(增加了緩沖和鞋帶設計的 Bikila EVO 其實追求的是另一個方向,即拉近和普通人之間的距離)。

▲完整上腳。當然 Vibram FiveFingers 的鞋向來可以不用穿襪子,是 36 同學個人的習慣(穿的倒也是 Vibram 自家的五指襪)。

▲穿著“五指鞋”經典的走路姿勢,當然對于很少看到“五指鞋”的同學來說,這也是非常有趣的地方。

說說對這雙 Bikila EVO 的感受。正如它本身的定位一樣,Vibram FiveFingers 希望為中距離跑的赤足穿著者們提供一雙更有兼容性、更方便上腳的鞋款,Bikila EVO 在這樣的需求下誕生,它為穿著者提供“輕微減震支持”,“鞋底仍然很薄,但可以給穿著者多一點的保護”,甚至達到幫助一些穿著者從傳統有緩沖的跑鞋向更注重身體機能的“五指鞋”過渡的目的。


相關信息:我們看到 Vibram FiveFingers 官方統一了說法為“極簡鞋”,把“赤足跑”定義為了“極簡跑”,這也算更加準確的表達,擴大了可解釋的范圍,方便品牌可以擴充產品線和增加一些幫助“過渡”的設計。
而同時,我們會感覺到 Vibram FiveFingers 其實也在嘗試降低一些門檻,在保持品牌本身的追求和產品特征的同時,希望通過加強適用性、盡可能減少適應成本來吸引更多人上腳。Bikila EVO 一開始讓我們感覺少了一些“赤足”的純粹,系鞋帶也稍微繁瑣了一點,但持續穿著的話會覺得它更合腳,更便于長期持續穿著(和稍微增加的緩沖性能有關),系鞋帶對腳型適配的好處也會在穿著當中體現出來。
另外,不得不說這次的 Bikila EVO 在外觀設計上也漂亮了非常多,相比其它款給人過于專業乃至 Geek 的印象,Bikila EVO 從配色到款式都更貼近普通人,畢竟“美美的跑起來”對于很多人來說也很重要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