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收購鎮江汽車后,將投資150億元發展鎮江基地。有消息稱,鎮江基地將生產SUV、MPV和轎車等諸多車型。不難發現,北汽也在向大型車企邁進,準備發展全車系車型。
無獨有偶,近些年,各車企在發布企業戰略或在新工廠投產時,多會提及不但要生產轎車,還要生產SUV、MPV,甚至微型客車和商用車。對于目前已初具規模,并具有較強盈利能力的車企來說,這無可厚非,而且也需要這樣的企業來引領汽車行業的發展。但對于目前實力相對較弱、盈利能力有限、還處于起步階段的車企來說,單純追求全車系發展,會面對資金、技術等多方面阻力,而且是困難重重。在這方面,不妨借鑒長城汽車的經驗,主攻一兩個車系,更容易獲得成功。
顯而易見,全車系發展可以形成規模效益,在原材料采購、生產、物流等多方面節約成本,還可以在盈利點上形成互補,有時可以“東方不亮西方亮”,從而形成相對穩定的利潤。但不得不承認,全車系發展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而且是持續投入,特別是當下新車銷售利潤日趨稀薄,企業自身造血能力減弱,大量依靠貸款發展會增加巨大的經營壓力。若是本就實力不強,再背上更重的資金包袱,前行的腳步會很慢、很艱難。另一方面,雖說隨著技術的進步,部分車型可以混線生產,但依然需要更多的廠房、更多的配套設備和原材料儲備,這同樣需要大量的資金和資源。更重要的是,生產更多的車型需要相應的技術,技術或是引進,或是自己研發,前者相對簡單快捷,但同樣需要大量資金;如果自己研發,對于目前國內各車企來說,“小修小改”還可以,系統的正向研發還差得太遠,也許十幾二十年后可以走自行研發這條路。而且,全車系發展必將推高產能和企業規模,對人才的需求同樣強烈,大量的專業技術人員必不可少,而目前國內汽車專業技術人員非常短缺,在缺少專業人員的基礎上,產品質量、生產控制等方面容易出現問題,會拖累企業的發展。
如果各個企業全用大量的資金和時間將自己發展成為一個個“巨大的企業”,雖說“體型”大了,但若遇到市場波動,卻很容易陷入困境,特別是資金鏈很容易斷裂。通用、福特這樣有著100多年歷史的跨國車企巨頭,在金融危機的沖擊下幾近破產,不得不采取瘦身行動,更何況與之還相距甚遠的國內企業。當然,小型企業在市場波動時同樣會受到沖擊,也可能破產,抗壓能力較大企業還要弱。但一個資金緊張的大企業和一個資金寬裕的中小型企業,在遇到同樣的問題時,后者會更容易生存下來。
其實,不光國內企業全車系發展存在難度,即使對于國外較大的車企而言,也不是都能像大眾、豐田、通用這樣在車型方面做到面面俱到。而且,這幾家也是逐步發展起來的,并非像國內企業那樣一口就想吃成個胖子。更多的車企還是重點主攻幾個系列,有側重,有取舍。術業有專攻,信哉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