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于庫布齊沙漠)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出自王維《使至塞上》。這樣朗朗上口的詩句,在當時學習階段更多的是死記硬背,根本無法理解像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到底是個什么樣的場景,所以在很小的時候也就對大漠有了很大的好奇心,當龍門客棧上映的時候,哦,才知道原來它這么兇險,因此也就對大漠有了很大的恐懼心。直到我當上職業攝影師之后,在偶然的機會進到騰格里沙漠,在這一整天的沙漠越野中,心里的好奇,興奮,驚訝,恐懼,絕望,全部呈現了出來,至此也對大漠有了下一次的期待。
2018年還沒過完年,我就接到一個拍攝拍攝邀約,隨專業車手一同穿越庫布齊、烏蘭布和,騰格里,巴丹吉林,四大沙漠。與2013年阿拉善英雄會的越野經歷不同的是,本次行程是為期4天的沙漠極限穿越,所以無論從挑戰難度,還是拍攝難度都不太一樣,可是這樣的機會確實非常難得,所以安排好其他事情后,一口就答應下來。
整理好裝備以后,我,李隊和東明在巴彥淖爾集結,準備前往第一站——庫布齊沙漠。大漠的殘酷,這途中到底會發生什么,誰也說不好,所以在去沙漠前我們一起先前往了巴音善岱廟,祈福平安。
(巴音善岱廟,又名"腦門烏力吉圖寺",漢名"永覺寺",藏語名"拉西卻令)
(巴音善岱廟大殿)
(巴音善岱廟供奉佛塔)
(巴音善岱廟藏式建筑風格)
(巴音善岱廟大殿內景)
(巴音善岱廟大殿內轉經筒)
巴音善岱廟位于烏拉特后旗獲各琦蘇木烏寶力格嘎查,始建于清朝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由當地高僧若哈巴多格米德(被當地信徒尊為活佛。俗名“陶格木德”。又稱“拉格巴·陶格木德”)創建。清朝皇帝賜匾將寺名定為“腦門烏力吉圖寺”(漢語意為“永覺寺”)。八世達賴也曾賜名“拉西卻令”。該廟是烏拉特后旗境內規模最大的寺廟。然而在這方圓20里荒無人煙的地方,矗立著這樣一座雄偉的寺廟,很壯觀,很神奇。
(李曉陽/葛東明出發前祈福)
(主持與兩位分享經歷與感悟)
(主持為李曉陽祈福,點燃長明燈)
(祈福長明燈)
(祈福長明燈)
(完成祈福整備出發,主持回到住處繼續誦經禮佛)
正好這一天是正月十五,家人團圓的日子,在異鄉的我們,正好有李隊的朋友在,邀請我們去家里過節。當然既然去了,也要按照人家的禮節來,喝酒肯定是免不了,桌上豐盛的東西也是多的停不住嘴。離別前,也給當地人家里拍了張全家福送給他們。也要開始我們的穿越之旅了。
(蒙古族過年豐盛的食品,酸奶/風干羊肉/奶制品等)
(蒙古族特色糕點)
(過年穿戴的蒙古族服飾及飾品)
(夢根一家人全家福)
正式行程的第一天是穿越庫布齊沙漠,庫布齊沙漠的特點是一個刀鋒接著一個,對車的損害程度也是最大的,李隊和東明也是首次搭檔更需要磨合,所以在最開始的15公里沙漠穿越中,陷車頻發,艱難至極,兩位駕駛員的心情也默默的發生變化,到了一個相對平坦的區域,李隊讓車隊停下休整,把大家叫到了一起,互相聊聊天開開玩笑,不僅緩解了大家緊張的情緒也讓整個團隊多了一些默契度。
(拍攝于庫布齊沙漠)
多次的陷車讓規劃好的時間有了些許拖延,沒有休整太久就繼續開始了穿越,庫布齊沙漠對于攝影師來講肯定是不喜歡的,連綿的沙丘上下翻飛,相機都拿不穩更不要說拍出好照片了。
到了下午,我去找到李隊聊天詢問今天的行程還有多遠,其實我是抱著小私心去問的,李隊講行程已經都趕上進度了,可以按照原定計劃完成時,我就提出了我的請求,李隊和東明哥選擇沙形相對簡單的路線跑上2-3公里,就當是帶著東明哥練習了,這樣我也可以拍照了。
(拍攝于庫布齊沙漠)
(拍攝于庫布齊沙漠)
黃昏將至,第一天的行程有驚無險的完成了,雖然今天穿越庫布齊沙漠顛的都要散了還是很期待接下來的烏蘭布和、騰格里、巴丹吉林三大沙漠的穿越。
(拍攝于庫布齊沙漠)
(拍攝于庫布齊沙漠)
第二天的行程是穿越烏蘭布和沙漠,烏蘭布和穿越之門映在眼前的那一刻,真是肅然起敬,特別像我經常玩的魔獸世界里的黑暗之門,進去后就是另一個世界,有各式各樣的景象你不曾遇見,也有各種各樣的情況你不曾預料,五年前進入沙漠時的那種興奮一涌而上。
(拍攝于烏蘭布和沙漠穿越之門)
(拍攝于烏蘭布和沙漠)
(拍攝于烏蘭布和沙漠)
大沙漠浩浩渺渺,起伏不斷,人在其間,頓時顯得那么渺小。無邊無際的沙漠像黃色的大海,太陽照在上面,萬點光亮閃耀。陷車在其中已是家常便飯,偶爾還會有車胎脫圈的情況,好在有專業的李隊,我心里踏實的很。在大漠里天氣變化無常,時而艷陽當空,時而風沙滾滾,天昏地暗,這就是沙的世界,簡直無你立足之地。
(穿越中發生陷車,拿出工具準備救援)
(翻越沙梁未成功,發生陷車使用拖車繩相互救援)
(穿越時輪胎氣壓過低發生脫圈情況,使用液壓千斤頂處理)
經過八個小時的穿越之旅,我們從烏蘭布和穿越到阿拉善左旗,這一天的奔波,我的腸胃翻江倒海,確實非常考驗身體素質,還好拍下了很多美圖,心里還是很欣慰的。到了市區盡快做些補給,準備明天的下一個行程。再見,烏蘭布和,你好,騰格里。
讀完狼圖騰以后,對騰格里有了莫名的向往,進入沙漠后,書中描寫的畫面,一幅幅的映在眼前。深入沙漠腹地,除了路邊的駱駝和身邊的同伴,你可能都看不到其他生物。騰格里跟烏蘭布和不同,途中偶爾可以看到漂亮的鹽湖,雖然不大,但是在沙漠中出現這樣的景色,還是非常別致。經過前兩站穿越的體驗,對沙漠的顛簸和兇險多少有了些適應,所以在身體狀況不錯的情況下,還是多拍些美圖吧。
(拍攝于騰格里沙漠)
(拍攝于騰格里沙漠)
(拍攝于騰格里沙漠)
(拍攝于騰格里沙漠)
(拍攝于騰格里沙漠)
(拍攝于騰格里沙漠)
(拍攝于騰格里沙漠)
(拍攝于騰格里沙漠)
(拍攝于騰格里沙漠)
(拍攝于騰格里沙漠)
(拍攝于騰格里沙漠)
(拍攝于騰格里沙漠牧民家)
(拍攝于騰格里沙漠牧民家)
(拍攝于騰格里沙漠)
風吹過,金黃的沙粒被裹挾而起,只聽得到簌簌的沙響和悠遠的駝鈴聲……,這里與世隔絕,沒有手機信號,卻更能讓你看到尋常的日出日落,在廣漠遼闊的曲線中變得震撼無比,騰格里沙漠就這樣很輕松的穿越過去,我們也即將面臨本次穿越最兇險的地方,世界最高沙漠~巴丹吉林。
相傳幾百年前,有一個叫巴丹的額魯特蒙古族老人,放牧時誤闖進入了大漠,迷失中發現了60個海子和海子邊上水草豐美的牧場,吉林是蒙語60的意思,故名巴丹吉林。此后額魯特人就世代生活在這世外桃源里。
穿越巴丹吉林沙漠規劃行程超過200公里,也是要一天穿越出來,早上5點30分車隊在沙漠邊集結完畢,車輛檢查、調整胎壓等工作按部就班的完成后開始了最艱難的旅程,進入沙漠時天色蒙蒙亮我也有些困倦并沒有關注周邊的環境,車隊行進了約有一個小時,為了翻越一個大沙山,李隊油門給足,這一下也讓我緊張起來了,我也注意到了周邊環境已經跟前幾天完全不同,放眼望去都是高聳入云的大沙山,緊張和刺激感涌上心頭,沙漠行車油耗會比正常狀態下高出很多,所以每輛車都帶了備用油,但也同樣增加了車身的重量使得車輛行駛變得更艱難了,車身重加上高沙山帶給人的壓迫感讓東明哥又變得很緊張,心理上的變化會直接在駕駛方式上提現,隨之而來的就是選擇路線和油門控制的失誤,中午吃飯的時候李隊用GPS研究了一下航跡,判斷了一下穿越用時,因為夜穿沙漠時危險至極的,所以只能選擇在沙漠里露營一晚。
如果你沒有深入到沙漠的腹地,你就無法真正領會到茫茫翰海的雄渾與壯美。在漫無邊際的沙漠中行駛、偶然會遇見經過的駝隊,在沙漠宴會帳中品嘗蒙古風味的美食,在帳篷中仰望璀璨星空……都會刷新你對沙漠的認識。
(拍攝于巴丹吉林沙漠)
(拍攝于巴丹吉林沙漠)
(拍攝于巴丹吉林沙漠)
(拍攝于巴丹吉林沙漠)
(拍攝于巴丹吉林沙漠-必魯圖峰)
(拍攝于巴丹吉林沙漠夜晚露營)
(拍攝于巴丹吉林沙漠夜晚露營)
雖然我不是騎著駱駝聽著駝鈴進入沙漠,沒有詩里的古道情懷和浪漫。但是乘坐途樂沖擊在沙海中的那份刺激和陌生的感覺,卻平添了許多驚喜。在連綿起伏的沙山中翻越時,那種感覺有點像在波濤翻滾的大海中馳騁快艇。每當途樂奮力攀上幾座沙峰再突然俯沖時,碧藍色的海子常常會意外出現,還沒等我弄清楚被黃沙環抱的藍水從何而來,又流向哪里,就又繼續在沙浪中翻騰了。
廟海子蒙語稱為蘇敏吉林,意思是“有廟的海子”。海子邊有座藏傳佛教寺廟,建于1755年。這座白墻金頂漢藏混合的建筑背靠沙山,面朝湖水,莊嚴肅穆,幽靜典雅,被稱為“沙漠故宮”,是巴丹吉林沙漠的地標,亦是牧民心目中神圣的殿堂。寺外還有一座白塔,在黃沙藍水間顯得格外搶眼。傳說寺廟是匯集了身懷絕技的能工巧匠,采用了雅布賴山和天山的石頭做基石和棟梁而建成,是沙漠中唯一從始建保存至今的寺廟。夕陽映紅了沙山,連同湖岸婆娑的柳樹與古廟一起靜靜地倒映在水中,如夢似幻。
(拍攝于巴丹吉林沙漠廟海子)
(拍攝于巴丹吉林沙漠廟海子)
(拍攝于巴丹吉林沙漠廟海子)
(拍攝于巴丹吉林沙漠廟海子)
祈福過后,我們繼續前行,經過5個小時的穿越,我們成功行駛出了巴丹吉林沙漠,如果讓我評價四個沙漠中哪個讓我印象最深,那我肯定要說巴丹吉林,因為他的美確實讓我此生難忘,附幾張穿越時的精美照片。
(拍攝于巴丹吉林沙漠)
(拍攝于巴丹吉林沙漠)
(拍攝于巴丹吉林沙漠)
(拍攝于巴丹吉林沙漠)
(拍攝于巴丹吉林沙漠)
(拍攝于巴丹吉林沙漠)
穿越完巴丹吉林,原本規劃為期四天的穿越行程,因為安全的考慮變為五天,心里有些激動,是因為這樣的壯舉未曾有人做過;有些失望,是因為不舍,不舍大漠的美景、不舍這樣默契的團隊;有些神往,是因為腦海中不斷閃過途樂穿梭在沙漠中的身姿。
在額濟納休整以后,返程的過程中,我們途徑了冬日的胡楊林。扎根瀚海仰晴空,拄盡滄桑不老翁。鐵干蹲身書傲骨,虬枝舉臂破蒼穹,描寫胡楊林的詩句是如此美妙,我們又途徑了非常壯觀的敖包,聽李隊說,祭拜敖包,要順時針轉,上邊的敖包代表著每個屬相,中間是他們的守護神。在這曠野中能有這樣的建筑,我必須要感嘆中華文化確實博大精深。
(拍攝于額濟納胡楊林)
(拍攝于烏拉特后旗敖包山)
(拍攝于烏拉特后旗敖包山)
(拍攝于巴丹吉林沙漠完成穿越)
(拍攝于巴丹吉林沙漠完成穿越)
返回到巴彥淖爾,全部八天的旅程隨著這一縷落日余光告一段落。這些天的經歷,我想我這輩子都不會忘記,告別這里時突然有了許多傷感,因為不知道何時可以再見,也許一年,也許十年。幸運的是,我留下了這么多珍貴的照片,留下了這么多值得回憶的經歷。告別的同時也是再一次相見的開始,我期待著下一次的無畏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