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購與重組在汽車圈早已不是新鮮事兒,但卻總能引發行業的關注與報道,對于北京汽車(H股上市公司,股票簡稱:北京汽車,股票代碼1958.HK)、福建奔馳這種曾有一段舊事的當事人,更是容易引發行業話題。3月14日,北京汽車與福汽集團在京簽署協議,意向受讓福汽集團所持福建奔馳35%的股權,成為2016年開年以來汽車業最大的行業新聞。
如果本次股權交易達成,“大奔馳”的影像漸趨清晰,是否將預示著中國汽車企業對外合資邁入一個新時代?業內人士不乏如此的猜想。

中國汽車業合資的1.0與2.0時代
1983年,中國第一家合資汽車企業北京吉普在京成立,北京汽車因此成為中國汽車合資的先行者。這一時期,中國汽車業合資的特點是產品與生產技術合作,口號是“以市場換技術”,但固然有著喚醒中國汽車消費市場的成功一面,也有著實際只充當了外資的代工廠與市場提供者角色的遺憾一面。先行者北京汽車在這個過程中的成功與坎坷,也幾乎成為這個時代的經典案例。
如果說北京吉普代表了合資的1.0時代,那么北京奔馳則可以成為合資2.0時代的代表。這個時代與1.0時代最大的區別,就是對外資核心技術的真正取得和中方經營話語權的增長,使得合作深入到了資本層面。

2013年,北汽與戴姆勒簽署了深化戰略合作的“北戴合”協議,根據這一攬子協議,戴姆勒購買了北京汽車12%的股權成為北京汽車主要股東,同時北京汽車在北京奔馳的持股比例增加到51%,獲得控股權。這一行動具有劃時代的創舉意義,這意味著戴姆勒表達了與北京汽車建立長期戰略合作關系的意愿,雙方的合作進入了深層次。而在技術方面,奔馳將E級車V212平臺技術永久無償許可給北京汽車,并提供奔馳原廠動力總成產品與之配套,這是迄今整個行業里合資外方向中方轉讓的最高端的核心技術。
“大奔馳”引領3.0時代?
那么,曾經是1.0時代開創者,2.0時代代表者的北京汽車,為何此次又成為了合資下一個時代的信號?原因即在此次福建奔馳股權交易背后所代表的無數可能。
2015年,北京汽車與戴姆勒旗下MBtech共同成立北汽德奔技術中心,旨在進行戴姆勒汽車技術的引進與轉化,為北京汽車自主品牌的研發提供技術開發支持,成為中國汽車合資歷史上的又一創舉。同時,北京汽車收購戴姆勒股份成為戴姆勒主要股東的溝通近幾年一直在水面下潛流不停。如果雙方互持股份的形態在未來達成,這就意味著北京汽車又將創出汽車業合資史上一個現象級的先例:中外雙方互為主要股東,建立了真正意義上唇齒相依的全球性戰略聯盟關系。
而此次與福建奔馳達成股權意向受讓協議很可能是達成這一終極目標的前奏,如果此次交易成功,那么北京汽車將有福建奔馳35%的股份,成為福建奔馳最大的單一股東,并有可能獲得福建奔馳的經營權。在這種情況下,不排除北京汽車將會與戴姆勒一起,將福建奔馳全面整合進奔馳中國/北京奔馳的現有體系,打造雙方一直以來夢想的“大奔馳”體系。而這一體系的形成,則將為北京汽車與戴姆勒的深度股權合作掃清障礙,為雙方上升為以全面戰略聯盟為特點的“合資3.0”吹響開局的號角。
自2011年以來,北京汽車先后與戴姆勒合作建設了MRA-I新總裝車間、NGCC工廠等一系列與戴姆勒德國本土相當的戰略研發、生產機構,自己也以此上升為戴姆勒全球最重要的合資合作伙伴。而以此次福建奔馳股權的交易為契機,北京汽車與戴姆勒是否將成功通過整合與股權合作,建立真正意義上的全球性全面戰略聯盟,創新開啟中國汽車合資的3.0時代,不妨讓我們繼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