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仕指數:75
【SUV中國網】不經意間,進口大眾在2015款途銳剛上市不久就迎來了2016款途銳。而途銳也是我參加的第一次大眾品牌官方試駕會的車型。其實,大眾品牌生產了很多具有傳奇特色的車型,我個人中意其中幾款,由于國內環境不敢高聲講出來罷了。不過,說到途銳,我相信沒多少人會懷疑它的實力。
這一次2016款途銳全國試駕會選擇在了高海拔地區的香格里拉,顯然,這是有意為之的安排。途銳雖然作為大眾品牌的豪華SUV存在,但廠家不想忽略其強大的越野能力。
腦洞大開,回顧那遙遠的4Motion
在試駕會之前的媒體溝通會上,來自臺灣的講師提及了途銳賴以成名四驅系統4Motion和4XMotion的來歷,而最起初的那臺車的名字我們在其他文章里早已經提過了,那便是大眾伊爾迪斯。
在說大眾伊爾迪斯之前,我們要先了解四驅的一些歷史。盡管這個世界有著這樣那樣關于四驅的爭執,但Quattro四驅性能無疑是得到了廣泛認可的,同樣,4Motion也是如此,汽車四驅的發展和大眾集團有密不可分的聯系。
我們還是來簡單回顧一下:
四驅很早就出現了,但優秀四驅系統誕生時間要去到20世紀60年代中后期了。那時候,有一家英國跑車公司延森推出了一款4WD四驅系統的前置前驅車型。不過,延森跑車裝載四驅之后暴露出了很多弊端,比如車身太重,底盤調校不好等等。
包括保時捷在內的所有汽車公司都看到了延森四驅的潛力,但受限于當時動力的發展,汽車企業們認為四驅系統又重又差,只適合一些惡劣路況的地區,平時使用的話,前驅系統的車子反而會更加靈活。
保時捷作出這種決定沒多久就被時間打臉了,原因是采用前輪前驅系統的跑車一旦搭載強大的發動機和調校更好的車身,性能便無法充分發揮。這時,四驅系統的優勢就顯現出來了,過剩的發動機功率可以通過四個輪子傳遞到地面,這事兒被大眾看到了。
伊爾迪斯并不是一款新車,它是一款老式越野車,當時德國國防軍在使用。國防軍當時給奧迪了一筆訂單,要求奧迪在兩個月內對MUNGA(伊爾迪斯原型車)進行公里改造,但奧迪沒能把握住這筆買賣,原因是奧迪沒有商用車工廠。
雖然奧迪沒能留住伊爾迪斯,但奧迪在測試伊爾迪斯的時候意外發現,四驅伊爾迪斯比普通伊爾迪斯在冰雪上行駛的更加迅速,這個啟發也被移交給了大眾公司。大眾公司在伊爾迪斯的基礎上,開發出了當時最早也最實用的4Motion系統,與后來奧迪推出的Quattro四驅,共同撐起了大眾集團強悍的四驅形象。
回到現實,感受這臺強大的4motion
或許途銳在越野形象上不如Jeep、路虎、悍馬那般強烈,但自大眾在2002年首次推出品牌旗艦SUV途銳以來,途銳就已經被津津樂道了,2010年發布第二代產品至今,途銳不僅有了大型SUV的空間和舒適性,還擁有了相當優秀的越野性能。在媒體溝通會進行時,我在朋友圈做了一個小調查“途銳和大切,你選誰?”——結果是,僅有一兩位朋友選擇了大切,其余清一色選了途銳,可見途銳的形象深得人心。
途銳的底盤由大眾與保時捷共同開發,不過與卡宴的取向不同,途銳被調校出了強大的越野性能,一度替原廠出征了世界上最艱難的達喀爾拉力賽。
我們試駕的途銳搭載了一款3.0T V6機械增壓發動機,最大馬力320馬力,匹配8擋手自一體變速箱。如果從數據和加速上來看,這臺大型豪華SUV的動力表現實屬不錯。不過,在我們試駕過程中,3.0T機械增壓發動機在油門行程前半段時反應比較慢,原因在于這臺3.0T V6引擎的最大扭矩轉速在2900rpm以上才能爆發,而單就3.0L這種排量的發動機而言,我們在日常駕駛中幾乎很少會把轉速踩到3000rpm以上。
如果故意拉開一段距離,用力踩下油門,途銳的動力表現的確相當不俗。不過,這種發動機真的更適合在野外使用,440Nm強大的扭矩可以在途銳陷入困境時,放心大膽地加大油門使其脫困。一路體驗過來,各種惡劣路況,途銳都應付的綽綽有余。
在經過一段泥濘路面時,途銳的空氣懸架可以發揮很大功用,車身高度以及懸架阻尼都可以自由調節,途銳一共提供了負載、正常、自動、越野、極限等四種模式,極限越野模式下,車身高度可以達到300mm,這樣的表現足夠證明途銳的越野能力了。
說起惡劣路況,可能一般讀者會理解為非鋪裝路面,然而在香格里拉當地,除了主干道之外,其余基本為泥濘道路。試駕當天下著大雨,道路有特別多的積水,途銳幾乎是行駛在人際罕見的郊外,輪胎打滑是特別常見的。
至于為何香格里拉會沒有太多鋪裝路面,更多是因為經濟發展不好。我們在香格里拉里走過一村又一村,路上所見的住房前都堆放著各種各樣的木料。這些木料是當地居民積攢下來建房使用的,他們很少伐樹也缺乏購買力,所以需要積累五六年才能攢夠。建房時也是鄰里之間相互幫助,工錢也只是象征性的。
途銳越野能力的體驗,國內和臺灣有很大的差距,臺灣地區更多的是體驗途銳越野能力的各項指標,比如35°最大側傾角度、45°最大爬坡能力,最大縱向通過角度27°和最大涉水深度580mm等等。
最后,談談途銳的內在素質
途銳的表現和很多美系品牌不同,我曾經見識過大切諾基、領航員,兩款美國品牌的車我能感受到它們的行駛感受十分柔軟、舒適,然而卻也擁有強悍的越野能力,當時在描述林肯領航員時,我用了“老美范兒,就是舒服的糙著”來形容。其實也是暗示它們的內飾表現在細節上的確有些糟糕,但途銳不是這樣。
途銳的內飾透露著精致和干練,我建議你親身對比體驗一下進口大眾和進口Jeep,你就能真正的理解什么是我口中“老美的糙”,相比這種“糙”,途銳表現出來的,是內斂和拘謹。
方向盤的按鍵質感和其他大眾車型保持一致,液晶顯示屏顯示足夠清晰,旋鈕均為鋁合金等等,這些都透露出途銳和大切在設計豪華SUV時的不同取向。
最后不得不說,途銳可能并不太適合市區日常駕駛,首先前面提到的發動機動力反饋:油門慢悠悠下去,即便達到一半左右油門行程,動力輸出依然很乏力。如果強行掛到S擋,這種情況會有所改善,但改善幅度不大,個人期待發動機轉速快速飆升到2900rpm的情況只有深踩油門了。
然而,途銳作為豪華SUV所表現出的靜音素質則特別優秀,行駛在公路上,風躁和胎噪被抑制的特別好。廠家特意強調了途銳所采用的丹拿音響,豪華SUV的品質一下就被展現出來了。
總結:
途銳賴以成名是其旗艦豪華SUV上所搭載各項技術,4Motion能滿足日常基本的輕度越野,4xMotion則是大眾品牌極致越野的代名詞了。不過,即便如此,途銳在長時間的市區行駛時并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它的用武之地應該是那些高海拔缺氧、廣袤遼闊尚未被開發的地區。
所以,善待它的好辦法就是讓他帶你去遠行,行駛在擁堵的城市里,你和它都會很憋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