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能已經去過北海公園很多次了,但是您真正的了解那里么?北海公園,環湖垂柳掩映著濠濮間、畫舫齋、靜心齋、天王殿、快雪堂、九龍壁、五龍亭、小西天等眾多著名景點,北海園林博采眾長,有北方園林的宏闊氣勢和江南私家園林婉約多姿的風韻,并蓄帝王宮苑的富麗堂皇及宗教寺院的莊嚴肅穆,氣象萬千而又渾然一體,是中國園林藝術的瑰寶。
實際上,您要是去北海公園是很方便的啊,這是必須的啊。介紹,北海公園位于北京市的中心,是我國現存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園林之一,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園林的開發始于遼代,金代又在遼代初創的基礎上于1179年建成規模宏偉的太寧宮。太寧宮沿襲我國皇家園林“一池三山”的規制。
北海沿襲中國傳統的建筑理念和技藝,具有獨特的造園藝術,是我國古典園林的精華和珍貴的文化遺產。占地面積68.2萬平方米,其中水面38.9萬平方米。北海從規劃理念上遵循的是中國傳統的“一池三山”的神話傳說,瓊島象征“蓬萊”,團城象征“瀛洲”,中南海里的犀山臺象征“方丈”,北海的水面是”太液池”。
北海園林的開發始于遼代,金代又在遼代初創的基礎上于大定十九年(1179年)建成規模宏偉的太寧宮。太寧宮沿襲我國皇家園林“一池三山” 的規制,并將北宋汴京艮岳御園中的太湖石移置于瓊華島上。至元四年(1267年),元世祖忽必烈以太寧宮瓊華島為中心營建大都,瓊華島及其所在的湖泊被劃入皇城,賜名萬壽山、太液池。
永樂十八年(1420年)明朝正式遷都北京,萬壽山、太液池成為紫禁城西面的御苑,稱西苑。明代向南開拓水面,形成三海的格局。清朝承襲明代的西苑,乾隆時期對北海進行大規模的改建,奠定了此后的規模和格局。
辛亥革命后,1925年北海辟為公園對外開放。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對北海公園的保護極為重視,撥巨資予以修葺,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園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之北海園林的開發始于遼代。遼太宗耶律德光在會同元年(938年)建都燕京后,就在城東北郊"白蓮潭"(即北海)建"瑤嶼行宮",在島頂建"廣寒殿"等。《遼史》記:"西城巔有涼殿(即廣寒殿),東北隅有燕角樓、坊市、觀,蓋不勝書"。《洪武北平圖經》記"瓊華島遼時為瑤嶼"。以上史實均可說明"瑤嶼行宮"的存在。
北海公園黎明時有一處巖洞的,不知道你去過沒有呢,這是不好說的啊。金滅遼后,改燕京為"中都"。金海陵王完顏亮天德二年(1150)擴建"瑤嶼行宮",增建了"瑤光殿"。金大定三年至十九年(1163年--1179年),金世宗仿照北宋汴梁(今河南開封)艮岳園,建瓊華島,并從"艮岳"御苑運來大量太湖石砌成假山巖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