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數年前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到如今被分析人士譽為下一個“現代汽車”,長城汽車近幾年的“跨越式”發展讓國內外汽車業界驚嘆,以至于《巴倫周刊》將長城汽車列為中國十大品牌,與中國互聯網巨頭百度、電信業巨擘中國移動比肩。
據長城汽車年報顯示,該公司2012年營業收入為431.6億元,利潤為56.92億元,同比增長65.7%,凈利潤率達到約13.2%,超過法拉利10%的凈利潤率。國內外分析機構甚至預測,今年長城汽車將在利潤率上達到16.4%,可能成為全球利潤率和凈利潤率最高的車企。
不難看出,長城汽車正受到熱捧。
作為企業掌門人和最大股東,長城總裁魏建軍提出“未來三到四年,長城哈弗要超越克萊斯勒旗下JEEP品牌,成為全世界銷量最大的SUV品牌;2015年,長城產能將達到150萬輛,銷售130萬輛的規模。”他希望,長城能在一線市場與外資直接競爭,打造一個屬于中國的專業SUV品牌;此外,長城還計劃進軍美國市場,為屢敗屢戰的自主品牌“出頭”。
由于形勢向好,長城汽車被善于炒作的資本市場捧為寵兒,短短幾年,股票價格從最低點飆升60倍,增速遠超蘋果,這令魏建軍成為《福布斯》榜單上最富有的中國車企掌門人。
不過,就在長城以超出行業平均增幅數倍的發展速度震驚業界的同時,隱憂也逐漸顯現。
“高凈利潤率確實有助于長城在資本市場抓人眼球,吸引資本機構的關注,可當你如此高調地將自身盈利能力向外界公布的時候,也會引起更多人眼紅。”一位匿名車企高管指出,高調宣布13.2%的凈利潤率,很可能會令長城汽車惹禍上身。
“出頭的椽子先爛。長城汽車發展迅速是好,但也該冷靜一下,從另外幾家自主車企的發展中汲取教訓。”他說。
隨著原材料和人工成本不斷攀升,汽車行業的利潤率越來越薄。眾多自主車企不是經歷轉型陣痛,就是在進行戰略調整,吉利和比亞迪甚至要靠發行公司債籌集資金。長城汽車借皮卡積累的技術,趕上SUV熱潮并賺得盆滿缽滿,在中國汽車界僅此一家。
“去年,吉利利潤情況也就剛達到行業平均水平,長城卻遠超行業平均水平,顯得格外惹眼。”在汽車行業資深分析師賈新光看來,“也正是如此,隨著更多自主品牌投身SUV市場,長城汽車的市場份額必將會在接下來幾年內被逐漸瓜分,而當前,它恰恰是靠SUV撐起的半壁江山。”2012年,長城汽車銷量62.5萬輛,其中哈弗銷售28.12萬輛。
隨著13%凈利潤率和57億利潤的達成,長城汽車采購部門相關人士透露,與長城合作的供應商,如德爾福、博格華納和博世等跨國零部件巨頭都蠢蠢欲動,準備坐地漲價。
一位關注長城汽車的證券分析師告訴記者,未來幾年長城盈利模式能否持續,存在疑問;如此高的利潤率如何得出,也值得商榷,也許,其中存在資本市場的炒作。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付于武說,他在與魏建軍的交談中得悉,“長城汽車執行的是聚焦戰略,零部件19%源于自造,可以降低成本”。剩余部分需要與跨國巨頭合作,這部分恰恰是技術含量高、研發投入巨大的汽車電子等領域。如此一來,很容易“受人擺布”。
另一方面,“新車市場增速減緩,用車環境逐漸惡化,主機廠產能集中釋放,汽車行業正在出現新形勢。”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羅磊認為,即便形勢再好,簡單擴張只是品牌店的疊加,可能會忽略服務和品牌建設。何況當前經銷商正處于高庫存、利潤下滑的困境中,面臨著嚴重的財務壓力,并且短時間內看不到緩解的可能。
為實現2015年使哈弗品牌在國內SUV市場占有率達到20%的目標,魏建軍于今年4月采取了多數自主品牌嘗試過的分網策略,并力爭在2015年讓哈弗4S店達到500家。
據威爾森公司提供數據顯示,6月,我國經銷商平均每輛車銷售毛利只有2338元。此時擴網,很難達到魏建軍“不允許經銷商殺價”的目標。“如果屆時沒有達成目標,資本市場很可能落井下石;即使達成目標,未來SUV市場會演變成怎樣的局勢也不得而知。”
不僅如此,上周,有國內媒體就長城汽車的人才戰略、企業文化和企業管理制度進行了報道,指出這些環節長期存在缺陷,會影響長城成為一家真正國際化的公司。有文章甚至援引長城員工的話,將該公司“經營監察本部”比作“東廠”(明朝的特務機構),稱公司內部管理制度非常苛刻。但是,這些恰恰是矢志鍛造“鐵血長城”的魏建軍引以為傲的。
“低調做人,高調做事”是長城的企業文化理念倡導的,對人如此,對企業也一樣。在發展如日中天之時,長城需要的更是低調。保定市長曾告誡魏建軍:“別驕傲!要夾著尾巴做人。”對信心膨脹的長城汽車而言,不要自己被自己“捧殺”,事關它能否延續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