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湖南衛視大型明星親子生存體驗真人秀《爸爸去哪兒?》的熱播,如何照顧小孩就成了最近很多爸爸工作之余的話題了。本文將從開車出行中,聊聊小孩坐車的那些禁忌。
兒童乘車安全誤區
據一個機構的調查發現,國內兒童乘車時,有5%的家長是采用自己看護或懷抱這一不正確的保護措施。另據專家披露的數據顯示,84.5%的家長沒有為孩子專門配備乘車安全裝備;24.8%的家長對兒童乘車安全知識毫不了解。很多家長主觀地認為,把孩子尤其是嬰兒抱在懷里最安全??吹竭@樣的數據,我們或許就能明白為什么國內兒童乘車的事故率這么高。下面,我們再來看看兒童乘坐中有哪些乘車禁忌。
1. 抱著孩子開車
在路上,我們經??梢钥吹揭恍┤吮е⒆娱_車。面對別人的疑問,他們有的說是因為孩子不愿單獨坐車才抱著;有的人說因為孩子喜歡開車,是在逗孩子玩。
殊不知,抱著開車對小孩的危險非常大。因為兒童的較小,如遇到突發情況,兒童接受沖擊,受力處往往不是胸部而是頸部、面部,有可能造成窒息和頸椎骨折等問題。其中安全氣囊的彈出,則受到的危險更加大,嚴重的會造成胸部骨折、內出血等致命性傷害。
2.單獨坐在副駕駛
讓兒童坐在副駕駛座位上,不僅對兒童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脅,也會妨礙機動車駕駛人開車。因為相對于成人來說,小孩的上身比較短,氣囊崩開的位置往往是在孩子的頭頂,非但保護不了孩子,反而會造成傷害。此外,氣囊瞬間張開的爆發力很強,像是一記迎面擊來的猛烈重拳,大人如果直接挨上都會受不了,更何況孩子。所以,12歲以下的兒童必須坐在后排。
3.大人抱著坐
很多家長習慣抱著兒童乘車,在他們看來,自己把孩子抱著,孩子就處在自己的保護下??墒聦嵣?,孩子在這種情況下更容易受傷。因為孩子坐的比較低,頭部剛好在父母的胸部,如果發生猛烈碰撞,父母的胸部會自然向下壓,猛烈壓下孩子的頭頸,對孩子造成極大的損傷。如果是懷抱著小孩,則剎車的慣性就可能讓孩子脫手而出,造成重大的撞擊。
4.系成人安全帶
有些家長為了小孩的安全,上車后會給他們系上安全帶。殊不知,這個看似安全的行為,對于小孩子來說可能是致命的。因為,一般汽車座椅和安全帶都是專為成人設計的,不適合兒童。孩子使用成人的安全帶,如果系得太緊,在車禍時可能會造成致命的腰部擠傷或脖子、臉頰的壓傷。如果系得太松,發生猛烈碰撞時,兒童又可能會從安全帶和座椅之間的空隙飛出去。
5.在車內玩耍
有些父母為了全神貫注地開車,不讓孩子糾纏自己,就帶些玩具讓孩子在車內玩耍。這會發生什么意外呢?在行駛過程中,孩子會隨著車子的運動前后左右搖晃,孩子專注于玩耍會忽略自我保護,如抓住把手等,這就容易撞到車內硬物。同時,一些較硬的玩具也可能在不規則運動中傷害孩子。
6.將安全座椅安裝在前座
一些父母為自己的孩子選購了兒童安全座椅,卻把它安裝在汽車前座,以為這樣可以隨時注意孩子的安全。其實前座并不是一個安全的地方,彈開的氣囊會對小孩造成危害。專家建議在汽車后座的中間安裝兒童座椅,這個位置的安全度最高。因為,前有前排坐椅,后有尾箱(指三廂車),左右都有緩沖區。
7.行車中吃東西
因為顛簸的路段或者急剎車都可能讓小孩噎著,所以為了安全,形成過程中最好不要給小孩喂食,以免噎食的危險。特別是食用果凍、糖果、小餅干等零食。
8.開車時與孩子說笑
不少父母把行車途中的共處時間當作與孩子交流溝通的好時機。父母邊開車,邊與孩子聊天,甚至說笑。這樣由于將注意力分散在孩子身上,嚴重影響行車安全。開車時一定要注意力集中,出車前要囑咐孩子安靜。如果孩子有事情求助,最好找合適位置按規定停車,然后再處理孩子的事。
9.開車逗寶寶
長時間坐在車里,好動的寶寶有時會沉不住氣,會哭鬧甚至亂發飆,這時父母的注意力就會分散。但對駕駛者而言,別說哄逗寶寶了,僅是一個不經意的回頭觀望,都會嚴重影響行車安全。
駕駛員只管開車,哄逗寶寶的工作就交由車里的其他大人吧。照顧寶寶一個人就夠了!
10.不要讓孩子自己上下車
因為車門內都設有防撞鋼梁,用以減輕車輛側撞所造成的傷害,所以有一定的重量,孩子力氣小,開啟車門時如果推不到位,車門會自動回彈,極有可能夾傷孩子的手指。另外,若孩子打開車門時,突然有自行車或其他車輛通過,容易導致事故的發生。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合格家長應該做的事
前幾天三歲小童靈靈的不幸,讓大人們不得不反思,究竟是什么樣的疏忽才導致這樣的悲劇發現。本文將盤點一下,大人必須懂的兒童乘車安全。希望通過本文,大人們能夠對兒童乘車安全有更深層次的認識。
1.12歲以下必須用兒童安全座椅
之所以要使用兒童安全座椅,是因為汽車上如安全帶、安全氣囊等安全設施對是依據成人的身材、體重設計的,如果用于兒童身上的話,那非但無法降低傷害相反的反而會增加兒童的傷害。所以,如果有兒童乘車,一定一定要使用對應的兒童安全座椅。
2.一定不要讓小孩自己上下車
可能有的家長認為,讓孩子自己上下車可以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的確,這樣對小孩的動手能力有幫助,但由于車門較重,小孩在開閉的時候很容易就把手臂夾了。除此之外,小孩突然開門上下車,極易讓過往車輛猝不及防,傷及自己或他人。所以,10歲以下的小孩盡可能不要讓他自己單獨上下車。
3.小孩一定要做后排
可能很多家長會問,我用兒童安全座椅,為什么還一定要做后排啊?因為,前排一般都配有安全氣囊,在發生碰撞時氣囊彈出巨大的能量能輕易將孩子稚嫩的頸椎擊碎。
4.不要行車中給小孩喂食
因為顛簸的路段或者急剎車都可能讓小孩噎著,所以為了安全,形成過程中最好不要給小孩喂食,以免噎食的危險。特別是食用果凍、糖果、小餅干等零食。
5.不要讓小孩身體探出外
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能夠看到小孩手伸出車窗外或者頭伸出天窗。殊不知,這對孩子的危害非常大,一旦緊急剎車,小孩就可能有拋出車外的危險。
總結: 不知道這篇文章能不能引起家長們的重視,但我還是希望廣大家長,在通過三歲小靈靈的事件以后,一定一定要杜絕這種不安全的乘車行為。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需要引以為戒 兒童乘車安全事故案例
在中國,有超過六成的家長駕車不懂保護兒童,很多家長缺乏兒童乘車安全知識,并未意識到自己的孩子每天乘坐在汽車上時承受著多大的風險。兒童乘車安全問題是成年人的責任,特別是家長的責任。因為,兒童自身無法判斷應該使用何種安全措施才能避免傷害。
下面讓我們來看看,在私家車內到底有哪些我們平常經常會遇上,但是又沒有留意的安全隱患吧……
案例一:把孩子單獨留在車里
去年的秋天,我們開車帶著4歲的優優到郊外兜風。出發前我們先來到超市,準備買一些食物和用品。為了不讓孩子搗亂,決定把優優和優爸留在車里等候。就在優爸到車外抽煙的時候,淘氣的優優自己從車子后排坐爬到了前排的副駕駛員坐位上。他模仿爸爸開車的樣子放下了汽車手剎。優爸停車的地方湊巧有個坡度,車子開始向后滑,“咣”的一聲撞到了超市外墻的鐵柵欄上。雖然優優在這次事故中身體上沒有受到傷害,但他連續一星期晚上都會做惡夢,哭著從夢里驚醒。我不能怪孩子調皮,因為作為父母我們竟然愚蠢到把孩子單獨留在車里。
案例二:車上的工具箱弄傷孩子
去年春天,我和欣媽帶著16個月的欣兒探望外公、外婆,天黑的時候我們決定回家。把欣兒安置在后排的安全座椅上,我們開車出發了。在離家還有10分鐘路程的地方,我們出了交通事故,后面的車子速度太快,撞到我們的車子上。從后面來的沖擊力把放在車子后擋風玻璃旁的小工具箱狠狠地砸到欣兒身上,她的胳膊、腿、頭部都受傷了。在醫院整整觀察了72小時,才確認她只是皮外傷,沒出現腦振蕩。這確實讓我松了一口氣,但同時我也意識到,自己在不經意間放置的工具箱,成了傷害自己寶貝女兒的定時炸彈。
案例三:沒給孩子使用安全座椅
ann直到4歲一直使用安全座椅,但是在她5歲的時候我覺得她已經能照顧自己,坐在安全座椅上也不舒服,就把車上的安全座椅拆掉??墒俏以趺匆矝]想到,一星期后,爸爸開車帶她去學芭蕾的路上,被一個酒后駕駛的司機撞上了。而車上的安全帶沒有保護好ann,因為她的身材太瘦小,安全帶正卡在她的脖子上,不僅沒能讓她避免危險,反而在她的脖子上勒出一道長長的血印。到醫院檢查時,醫生解釋說很多孩子都是因為使用安全帶出現這個問題,還建議我們使用安全座椅。我很后悔,因為自己的自作聰明,沒給孩子使用安全座椅。
案例四:在行駛的車里給孩子喂奶
曾經有一次,寶寶在車子行駛過程中餓了,哭個不停。我不假思索的把她從安全座椅里抱出來,給她喂奶。車子一路顛簸,孩子吃得很費勁。就在這時,老公因為擔心我們分了神,忽視了面前的紅燈,等到發現時只得急剎車。孩子吃進的奶一下全吐出來,難受得哭個不停。雖然這次我們沒有出現受傷,但這種危險的事我以后再也不做了。
案例五:孩子坐前排,急剎撞擋板
今年3月3日,因妻子有事,蒙先生獨自駕車帶著5歲的孩子從西鄉塘區前往鳳嶺北公園游玩。為了在沿途方便照看孩子,他把孩子安置在副駕駛座,并給孩子系上了安全帶。一路上,天性愛玩的孩子不時要站起來活動一下筋骨,不時又提出要拿放置在車后座的玩具。蒙先生一邊應對好動的孩子,一邊還顧著看前方的路況。就在這節骨眼上,前方突然竄出一輛電動車,蒙先生下意識地來了個急剎車。5歲的孩子在猝不及防之下身體驟然前傾,腦袋撞到前方儀表板,額頭處頓時鼓起一個包。“幸好當時車速僅有40公里/小時,否則后果就嚴重了。”蒙先生心有余悸地說。
案例六:車子未熄火,孩子幫掛擋
不熄火就把孩子單獨留在車內,不僅容易引來不法分子,還容易讓好奇的孩子摸到擋位導致不測。4年前,發生在官塘菜市的一起“離奇”交通事故,讓不少目擊市民捏了把汗。當時,一位父親駕駛小車搭載一名6歲左右的孩子途經該處時,看到路邊有豆漿賣,便把車子停在攤位旁,自己下車購買。由于車子就在身旁,這名家長也沒有熄火,甚至忘了拉手剎。沒想到,留在車內的孩子一時好奇,用手推了一把擋位掛到了一擋位置,結果車子突然前沖,撞翻了數輛停放在路邊的電動車。雖然孩子受到驚嚇,但所幸沒有造成更大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