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所有人一般喜歡,倒不如讓喜歡的人更喜歡。” 日產汽車的產品設計從2000年開始進入中村史郎的時代,無論是日產品牌還是英菲尼迪品牌,就都深深刻上了他的烙印。
關于日產汽車未來產品的設計風格、關于豪華車的設計理念、關于中國設計元素,這位日產汽車公司高級副總裁兼首席創(chuàng)意官和中外媒體分享了他的想法。
汽車設計可意會不可言傳
北京798附近的一個創(chuàng)意產業(yè)園區(qū)內,日產全球第四大設計中心坐落于此,簡潔的設計風格和日產在日本和美國的設計中心一致,不同的是,在這里有靈感來自于長城的墻面和在中國傳統(tǒng)中代表正能量的紅色大門。
2011年3月,日產中國設計中心在北京成立,是繼日本、美國、歐洲之后的第四大日產設計中心。目前,中國設計中心擁有員工50人左右,規(guī)模和歐洲設計中心相當。和全球其他設計中心職能一樣,日產中國設計中心不僅為日產在中國的產品提供本地化特色的設計,還通過參與全球設計中心的比稿為日產在全球提供設計。
日產特色融入中國元素,同樣被應用到日產汽車的設計中。日產汽車公司高級副總裁兼首席創(chuàng)意官中村史郎告訴媒體,考慮當?shù)乜蛻粜枨髮ζ囋O計非常重要。
“以前認為中國市場的需求只是大氣、后部空間大、有高檔感。但是十年過去了,中國消費者面對世界各地的產品,他們的需求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中國特有的需求越來越淡。”
在上海車展上展出的Friend Me代表了日產汽車未來的設計趨勢,這款概念車出自于中國設計中心,在和全球其他設計中心的比稿競爭中,最終勝出。
“他的靈感來自于中國的80后、90后的特點。他們多是獨生子女,有自己的特點,也注重和伙伴的共享。”中村史郎認為。
這款充滿中國特色的Friend Me設計理念來自中國,“未來會應用于日產全球的產品。”
而談到它的風格,中村史郎認為,汽車產品設計如今已經沒有了國界,單純按照德國、美國、日本、中國風格去劃分產品設計,已經過時,而當今是按照品牌DNA來劃分設計風格。
日產的風格則是通過一代又一代產品上表現(xiàn)出來的,是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在每次進行新產品設計時,如果有一些特點的改變讓喜歡日產的人減少喜歡,那我認為不如放棄一些一般喜歡的人,讓喜歡的人更喜歡。”中村史郎說。
英菲尼迪不為中國改變設計
作為日產汽車的高端品牌,英菲尼迪代表日產對汽車產品設計理念的傳承。
中村史郎認為,豪華品牌的設計注重的是傳承,時間的積累是豪華的體現(xiàn)。因此,在設計英菲尼迪車型的過程中,更多要考慮繼承,“所以說,豪華車設計的框架會比較多。”
他非常強調,英菲尼迪不是本地化的產品,而是全球化的。“無論在美國生產還是在中國生產的英菲尼迪,產品必須是全球統(tǒng)一的,這對于豪華車品牌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中村史郎表示,“英菲尼迪的設計不會為中國市場做任何改變。即使未來在中國生產,但是中國設計中心也不會參與任何國產產品的設計。”
在英菲尼迪進入中國前,中村史郎就認為這是一款能夠適應中國市場的產皮,所以不會做任何本地化的涉及改變。而對于中國市場對空間的喜好,“英菲尼迪有M版和L版,L版就是加長版,目前正在考慮為中國市場生產加長版,使其空間更大。”他透露。
“傳承”除了保持統(tǒng)一,家族化臉譜也是傳承的表現(xiàn)之一。市場認為大眾將家族化臉譜做到了極致,不過日產在這方面也在加強。中村史郎表示,現(xiàn)在家族臉譜比十年前要更重要,而且“越高檔越重要,英菲尼迪會基本統(tǒng)一前臉。”
日產品牌要更加自由
在日產中國設計中心,設計師的年齡普遍很小,他們追求豐富多彩的生活,日常喜好動感前衛(wèi)。這正符合中村史郎為日產品牌的設計定義。
“更加自由化、更多運用新的設計語言,這是日產品牌的設計靈魂。”
近幾年,日產品牌推出樓蘭、逍客、JUKE等車型,從設計角度來看,其實這些車型都是日產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車型,作為跨界車,必須通過設計表達出它跨的兩個界的特點。
以樓蘭為例,“在設計樓蘭之初,以至每次改款,我們就是希望創(chuàng)造一輛新時代車型。”中村史郎說,事實上,第一代樓蘭達到了這樣的目的。接下來,第三代樓蘭即將投放市場,“它將帶給消費者的沖擊不會輸入第一代。”
轉自:騰訊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