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由于車市的冷淡,以及各車型利潤的降低,大多品牌的4S店面臨較大的生存壓力,整車銷售的利潤空間已經越來越少。促使大部分經銷商降利潤中心轉移是售后維修保養,以及新車出店前的美容裝飾項目中。很多車主在購車中,常遇到熱門車型提車需在4S店內加裝飾、新車在4S店裝飾昂貴、在未達到最高優惠的基礎上4S店贈送美容項目或裝飾件等現象。
總體來說,除購車外無論車主在4S店購買或享受到任何美容裝飾相關后市場項目,都是在為4S店創收。俗話說,術業有所長,4S店在整車銷售和售后服務上是其最為擅長的工作,而且后市場的美容、裝飾、裝飾配件等僅為其店內創收的增值項目和手段。
下面我們為您講述筆者朋友或身邊同事在4S店購車后,購買美容裝飾項目、裝飾配件的事例:
事例一:熱門車型加裝飾才可提現車
筆者朋友薛先生在途觀正紅時,托付筆者在北京某上海大眾4S店訂購熱門配置和內外顏色途觀一輛。在薛先生提車時,得知需加購2.5萬裝飾及配件方可提到現車。但因薛先生的購車指標已經快到半年期限,無奈加購了4S店的2.5萬“禮包”。
禮包包括:1萬元的原廠導航一體機、1.1萬元的頂架及車底踏板、4000元裝飾禮包(包括貼膜、腳墊及部分鍍鉻裝飾件)。
事例二:4S店購買高價原廠裝飾
筆者同事趙女士,三年前購買一輛寶馬3系,在4S店購買了一套價值3000元的原廠腳墊。
事后趙女士在美容裝飾店和網上比價,此款進口腳墊在某寶上正品的價格,僅在千元內。4S店僅是通過采購時換成寶馬標志價格連續三個空翻。
事例三:在4S店進行美容裝飾
恰巧,筆者朋友也是一輛寶馬3系,其老婆大人不慎將可樂撒到副駕駛布絨座椅上,“無知”的他在4S店做了內飾清洗,花掉7000大元,從朋友間稱為奇葩的高富帥冤大頭。
另一同事,工薪階層辛苦幾年購得一稍顯檔次新車,在4S店選購了威固全車貼膜,隨質量有所保證,但全車貼膜近萬。有甚者,聽說在某保時捷4S貼威固全車膜,遠超萬元。
我們對如上幾個案例進行分析,揭秘其中隱藏的“秘密”,并為網友提供應對方法:
案例一:部分商家所謂的高額優惠附加在店內購買裝飾禮包,裝飾及配件市場價格無序,質量稍好的產品在4S店購買會被店家附加更高的利潤空間,用以補充車型高額優惠帶來的“虧本”。同時,熱門的車型在無法直接加現金銷售的情況下,眾多商家也會利用附以購買高額店內裝飾而變相加價,用來制約用戶購車后提取現車的門檻。
應對方法:當市場成為賣方市場的時候,店大欺客的情況下,用戶很難轉變,讓小編提供徹底的解決辦法真是難為的掉頭發,只有消費者不轉商家設下的圈套,購買其他品牌和類似車型才可完全解決加價和變相加價的情況。
但中國消費者的購車心態相對“扭曲”,買車必須盡早提現(車),所以認作商家鞭下的“黃蓋”,那您的錢包就愿打愿挨吧。
案例二:網易曾經調研過部分4S店,消費者購車價格越高,購車后在4S店內自愿購買美容裝飾及配件(主要以貼膜、原廠腳墊、GPS一體機為主)。總體來說這些項目在4S店購買,消費者會付出高于市場價格1-2倍的價格。消費者切記一點“術業有所長”,在美容裝飾、GPS一體機等4S店,甚至是整車廠商都是外采后銷售給新車主,多了1-2層渠道利潤,所以購買到相同質量產品多付出成本是理所應當的。
應對方法:如果消費者購車后,多付出些時間走訪裝飾店、配件市場或上網在電商平臺進行比價,即可獲得物美價廉的裝飾產品。
案例三:前兩個案例中,美容裝飾項目需要4S店為外采項目。深層分析下,其中4S店保證下游服務商利潤和成本的同時,自身也要賺個盆滿缽滿,由于美容裝飾為4S店除售車、保養、維修外的非剛需項目,4S店更有“見一個殺一個”的心態。7000元完全可以在4S店換一個原廠座椅,而能被4S店黑掉如此高額的美容裝飾消費的用戶,純屬“奇葩”。
應對方法:主要稍加用心,車主們就不會進入4S店設下的“圈套”。
文章最后,我們不能得出一個結論,4S店購車和保養、維修才是其專長,在4S店內消費任何其他針對愛車的后市場項目,都會付出更高的成本,傷到消費者自己的腰包。但小編不能否認,如您不差錢,或沒有過多時間打理愛車,在4S店享受一站式的愛車服務,也未嘗不可,這也是“魚和熊掌不能兼得”道理的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