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鈴木鋒馭在外觀方面與常見的城市SUV有著很多共同的特點,比如環繞車身的雙色包圍,車頂上并不突出的行李架等等。但其最大的特點還是在配置方面,例如我們此次測試的這臺1.6L CVT尊貴型的鋒馭,它配備了像雙光氙氣大燈、大燈清洗裝置、倒車影像、電動折疊后視鏡以及后視鏡加熱等諸多豪華配置,在同級車型里面可以說是非常少見。





內飾設計比較有層次感,但卻并不復雜,對于第一次上手的駕駛員來說沒有任何難度。中控臺的做工較為出色,中間部分使用了大面積搪塑工藝的軟性材質進行覆蓋。中控臺上的7英寸液晶顯示屏也有較好的顯示效果及反應速度,另外無論是多媒體系統還是空調面板的各個旋鈕按鍵都有比較出色的觸感,在這個級別的車型中能擁有如此做工還是值得表揚的。





動力方面,長安鈴木鋒馭全系搭載的是一臺鈴木全新研發的1.6升G-INNOTEC全鋁VVT自然吸氣發動機,擁有可變氣門以及可變進氣歧管的技術,最大功率90kW/6000rpm,峰值扭矩158N·m/4400rpm。與現款天語SX4的1.6L發動機相比,鋒馭的這臺G-INNOTEC發動機除了在數據方面有小幅提升外,發動機重量以及發動機運轉時的噪音也有相應的降低。

變速箱方面,鋒馭配備了一臺可模擬7個檔位的CVT無級變速箱,擁有運動模式及手動模式供駕駛員選擇,在手動模式可利用撥片進行手動換擋。

從1.6升自然吸氣發動機搭配CVT變速箱的動力總成就可以看出,鋒馭并不是一款強調性能的車型,而在實際測試中的表現也是如此。在0-100km/h加速測試中,我們嘗試踩住剎車踏板后將油門踩到底進行彈射,發動機轉速會維持在2250rpm,當抬起剎車踏板的一瞬間,輪胎毫無打滑現象,在整個加速過程中,G值的變化也是非常小,整個加速過程非常線性。

經過幾次嘗試,我們發現M檔需要四次換擋破百,且每次換擋轉速從6000回落到4500,較多的換檔次數影響了鋒馭的加速時間;而D檔sport模式下轉速會維持在5500-6000rpm之間,變速箱會自己調整速比,相比M檔節省了換擋時間,最終的0-100km/h加速成績鎖定為11.69秒。

在100km/h-0的剎車測試中,鋒馭的剎車踏板腳感很好,可以說是踩多少有多少,而且剎車力度非常均勻。另外較硬的懸掛對于車身的支撐到位,使得鋒馭在全力剎車時保持了良好的車身姿態。


接下來我們將對鋒馭進行繞樁測試。鋒馭采用的是一套電子助力轉向系統,指向精準,硬朗的懸掛為車身提供了良好的支撐性,且懸掛系統的回彈動作較為敏捷,車身整體可控性較高。但唯一出乎意料的是鋒馭裝配的這套優科豪馬輪胎雖然擁有205mm的胎寬,但在繞樁測試時抓地力略顯不足,極限偏低。

長安鈴木鋒馭配備了一套名為ALLGRIP的智能全時四驅系統,駕駛員可以通過檔桿后方的駕駛模式控制模塊在雪地、運動以及自動三個檔位之間進行切換。
在自動模式下,ALLGRIP會將車輛默認為前驅模式,做到行駛中節油優先,當檢測到某個車輪發生打滑時,系統就會自動介入,重新分配四個車輪的動力,使四個車輪任何時候都獲得最高的貼地性,以改善車輛在濕滑的路面上的操控性。另外,駕駛員可以在雪地模式下可以鎖止四驅系統,車輛會按照前后50:50的方式進行動力輸出分配。


既然長安鈴木將鋒馭定位于城市SUV,又為其配備了一套ALLGRIP智能全時四驅系統,那么我們就必須對鋒馭進行真刀真槍的四驅測試。為此我們祭出測試神器---四驅測試臺。四驅測試臺由多組滾輪組成,我們可以對其進行靈活組合,以模擬單側前車輪打滑及單側雙車輪打滑的不同狀態,借此來考察車輛四驅系統在應對上述狀態時的實際性能。
在第一個測試環節,我們將車輛置于測試臺上,模擬左前輪打滑的狀態。掛入D檔并踏下油門之后,鋒馭的這套四驅系統迅速檢測到車輪打滑情況,在發動機轉速受到限制前就擺脫了困境。

接下來是單側雙車輪打滑測試,長安鈴木鋒馭的表現依然比較從容。在ESP開啟狀態下,當電子系統探測到左邊車輪處于持續打滑狀態時,系統迅速將動力盡量分配到右側著地的兩個車輪,提供了有效的抓地力,使鋒馭輕松地從測試架上駛出。


經過一系列的測試,長安鈴木鋒馭通過了模擬的單側濕滑路面的考驗。對于一款定位于緊湊級城市SUV的車型來說,鋒馭在四驅測試中的表現基本能讓人滿意。但需要注意的是,鋒馭的接近角非常小,它從一開始就不是將脫困和越野作為研發目標。參考鋒馭的產品定位及售價,想讓其具有穿山越嶺的能力是不現實的。

所以,長安鈴木將鋒馭定位成緊湊級城市SUV并不為過,它擁有動感時尚的外觀,做工精良的內飾,豐富的舒適性配置,以及一套可以應付大多數城市路況的四驅系統,對于想購買這個級別SUV車型的消費者來說,這些已經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