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多人還抱有各種小心思來到麗江的時候,點評君則是為了邂逅一臺英菲尼迪,繼Q50L之后,QX50也正式加入國產化大軍,不過相對于中型SUV大多火爆的銷售來說,QX50倒是一直有點不溫不火,在誕生之初被稱作EX的它經過多年歷練如今以不到35萬的起價打入市場是有著搶占市場的決心還是面對競爭對手的妥協,不體驗一番自然是不得而知。
在英菲尼迪使用了一套新的命名規則后原本熟悉的車型換上了各種新名稱,比如原來的G系列改為Q50,EX則改為QX50。比這個變化更為重要的是QX50在國產后針對軸距進行了加長,與Q50L相同的一點是圓潤的QX50車身設計上難以尋覓加長帶來的痕跡;不同的是QX50并未在車型后增加字母“L”
△ 在EX車系更名后就有了如今的QX50,東風英菲尼迪將其國產化后增加了車輛的軸距,達到2880mm,是同級別中軸距最長的車型。
△ 與大多數國內長軸距車型不同的是QX50并未在車系名稱后添加字母“L”,不流功與名。
在外觀配置上并未縮水,豪華版與尊享版兩個配置的車型都標配了19英寸雙色鋁合金輪輞,國產車型還在進口車型的基礎上增加了日間行車燈和一些鍍鉻飾條,讓車輛從外觀上看起來更顯豪華。中網還根據中國消費者的喜好改用了水波紋格柵造型,整體上來說國產車型的外觀更為年輕動感,只是EX推出至今都未曾有過大的改動,從整體設計理念上來說與當前市面上最新的產品有一些脫節。
△ 前部攝像頭很巧妙的鑲嵌在品牌標識下方,下進氣格柵中的是支持自適應定速巡航功能的雷達。
△ 兩款高配車型搭配的19英寸輪輞相當美觀,柔和的線條讓雙色輪輞不再浮夸。
△ 相對于目前最新的汽車流行設計來說,QX50的側面線條較為平淡,整體展現出的是源于自然的柔美。
內飾部分點評君認為是QX50的一把雙刃劍,優秀的做工和用料能給人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中控臺上與座椅呼應的線條和中控區域楓木紋路的飾板都能帶來明顯的豪華感,不過QX50的內飾在豪華的同時略顯老氣,對于年輕消費人群來說接受起來還需要一點時間,好消息是QX50使用了與Q50同款的方向盤,為整個內飾設計加分。
△ QX50的內飾更像是豪華家具的組合,大量軟質材料的運用確保了內飾出色的質感。不過從配色和設計來說很容易嚇跑年輕消費者。
△ 方向盤造型與Q50一致,可惜并沒有配備線控轉向系統。
功能性上這款頂配車型完全符合當下潮流,自適應巡航、車道保持、并線輔助、胎壓監控這樣的主流主動安全配置都有配備,還有在車型推出之始就作為一大賣點的車輛全景影像功能,當時競爭對手們還在為配備了倒車攝像頭而沾沾自喜,QX50便已經領先一個時代,以現在的眼光來看,該功能依然非常實用,并受到了各大廠商的普及,車輛自帶的屏幕像素較低,拖累了全景影像的畫面質量。
△ QX50的祖輩可算是360°全景影像的開創者了,不過以目前的眼光來看,它的顯示屏分辨率跟不上潮流了。
乘坐空間方面足夠寬敞,加長的80mm軸距都分配給了后排乘客,腿部空間相當充裕。相比空間,我更欣賞QX50在座椅舒適性上的表現,座椅側向支撐很高,同時坐墊柔軟厚實,長時間的山路駕駛、乘坐也為給身材很柴的點評君帶來任何不適。
空間實用性方面QX50表現并不突出,除了中控臺杯架有兩層可變設計以外,車內儲物空間并不寬敞,前排車門內側不足以容納飲料瓶,后排車門則完全沒有儲物空間。除此以外,QX50的后備箱空間也是同級別最小的,雖然后排座椅有很高大上的電動翻倒/直立功能,但點評君個人認為這個配置還不如電動尾門實用性高。
△ 一鍵放倒的功能很常見,但是能一鍵重新歸為的就稀罕了。不自己動手,也算是豪華的一種表現形式了。
言歸正傳,我們來談談QX50的性能表現。在同級別對手紛紛換上渦輪增壓引擎后,QX50依然任性地搭載了一款2.5升V6自然吸氣發動機,這款VQ25發動機輸出功率上表現不遜于同級別車型,自然吸氣天生扭矩爆發點靠后和扭矩峰值不及渦輪增壓發動機的特點讓它開起來非常平順,但也讓讓爬坡起步缺乏沖勁,需要駕駛者時刻將轉速維持在4000rpm以上,對于一款沒有撥片的車來說,還真是有些吃力,更別說此次試駕的大多數路段都處于海拔3000m以上了。
△ QX50的VQ25發動機最高可輸出173kW功率,最高扭矩為253N·m,自然吸氣發動機車型在扭矩上與同級別其他渦輪增壓車型相比會有比較明顯差距。
7速手自一體的變速箱注重檔位間的平順過渡,換檔的速度并不快,切換至運動檔時轉速也并不會輕易逼近紅線,手動模式時變速箱的響應也不快,從撥動選檔桿到升/降檔完成的間隔往往需要駕駛者多一些耐心。
△ 帶有運動模式的7速手自一體變速箱,不過在QX50上并不配備換檔撥片 ,手動模式不夠便利。
懸掛系統與進口版一致,是前雙叉臂后多連桿結構,英菲尼迪似乎很癡迷于這種極端偏向運動型的懸掛形式,一般跑車才會使用的結構卻先后應用在轎車和SUV上,我們仿佛看到了預算在燃燒。材質方面QX50國產與進口版采用同樣的結構和用料,依舊是鋁合金與鋼的組合,以達到輕量化的效果,并沒有因為轉為國產就有所減配。
△ 后懸掛有多種材質的控制臂,包括鋁合金和鋼。
底盤表現幾乎沒有為舒適性做太多妥協,以SUV的標準來說是非常非常運動的調校,了,震動會被有限緩沖然后傳遞到車內,駕駛者可以清楚地通過車身姿態了解到路面的信息,良好的懸掛支撐性讓車輛的側傾也變得很小,若是在高質量的鋪裝路面行駛的話,穩定的車身姿態和高速表現將會帶來很棒的駕駛體驗,但若在顛簸的山路或非鋪裝路面上行駛,那么車內的駕乘者就要受苦了。
△ 在非鋪裝路面駕駛QX50你就會感受到來自底盤的惡意,公路上的優秀表現在這里只會幫倒忙。
△ 在后輪不發生打滑時車輛的四驅系統并不工作,在需要時,前軸最多可以得到50%的動力,所以這也很顯然是偏向公路駕駛的四驅系統。
另一點非提不可的是方向盤的助力,雖然QX50配備的是車速感應式可變液壓助力,但相對于大多數SUV或者電子助力車型來說,它的方向盤手感相當沉,沉到已經加重了點評君肩膀的病痛。在握到方向盤的第一時間就有點被驚到,在中高速駕駛時,QX50的方向盤會隨著地面的起伏明顯的轉動,在路況較差的路段需要駕駛者時刻握緊方向盤,而低速挪車時就更費勁了。
△ 在電子轉向助力越來越普及的今天,QX50的方向盤實在有些鍛煉臂力的意思,尤其是在低速挪車時。
最后要表揚的是車輛的噪音控制,在中速駕駛時風噪和胎噪都非常小,車內環境極其安靜。發動機艙內由于是一臺V6發動機,所以即使轉速攀升后傳來也是動聽的發動機聲浪,在這一點上直列四缸發動機完全不能與其媲美。
△ 在整個試駕過程中良好的隔音給點評君留下深刻印象,這也是良好音響效果的基礎條件。
點評君總結:QX50外在有豪華品牌的良好形象,內在也有著不錯的豪華氣氛和平順線性穩健駕控感受,綜合考慮車輛的定價來說也是消費者首次購買豪華品牌車型的好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