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不將豪華一詞只限定在ABB品牌的人,會讓你的選車購車之路走的不那么坎坷,與其一根筋的向往三駕馬車的歷史沉淀與遙不可及,不如回過頭來看看那些被你所遺忘,或從未關注過的豪華品牌。在它們身上,有你難以發現的豪華品質,也有能夠讓你折服的豪華配置,總之,在選車的過程中,盡量不要做的太絕,因為買車不是跟著別人的感覺走,選到自己合適的才最重要。
《抉擇》
選車是一項既磨練意志,又考驗耐性的工作。往往在某一個時段有一絲懈怠,就極有可能會出現日后后悔的情況發生。網上車市最新推出的《抉擇》欄目,就是針對消費者在購車時可能遇到的問題,做出全面的分析與指導,以同級同價、同價不同級等角度出發,全方位給您最全面的購車支持。
X是一個頗具神秘感的字母,我們經常可以在電影中看到這個字母的出現,往往能與這個字母掛鉤的人物,若不是什么超級英雄,就一定是罪大惡極的反面人物。在汽車界同樣有著這樣一個級別的車型,對于X這個字母的喜愛程度達到了癡狂。由于種種原因,這些汽車界的X-man無法全部到場,而今天出場的這三位,足以讓你看清它們對于豪華的詮釋和理解。
兩款日系一款美系,這樣的搭配或許有些欺負人,但如果你是一個了解汽車市場運轉情況的人,就不難看出這樣的陣容其實并不會出現一邊倒的情況。作為ABB之外的豪華品牌,包括本文中的三個品牌在內的所有非德系豪華品牌,都在頂著巨大的壓力在中國生存者。當然,它們之間的生存狀態可能有些并不相同,這與進入中國市場的時間、推廣力度、價格等多方面因素都有這直接原因。SRX、RDX和RX,既是同時擁有X標簽的SUV車型,也恰巧每款車的名字中也都出現的R字母,這樣的巧合其實并不常見,但名字的相近卻并不能代表實力和銷量。
日系車的細膩是廣為流傳的優良品質,當然你在RDX和RX身上同樣可以看到不少蛛絲馬跡,但現在的汽車社會已經不再是一個有固定發展模式和單獨優勢的時代,多元化發展對每一個汽車品牌來說都是志在必行的節奏。美國車近幾年已經逐漸將粗獷徹底拋在腦后,將其取代的是剛中有柔,粗獷與細膩的結合體,這也就使得SRX與兩款日系SUV在設計上的差異不會大到離譜。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其實評定一款車設計的是否夠豪華,用內飾來說話比外形更有說服力。很多品牌在同時擁有豪華品牌和合資品牌的時候,總會想方設法把低端產品設計的更靠近高端產品,這樣的作法對于消費者而言無疑是實打實的好事,但這種形式也會給自己高端產品的銷量造成影響,最直接的例子就是謳歌,在某些設計上,可能它和本田還存在這一定的差異,但日益出色的本田設計,甚至已經超越了高端產品的風格,而且你在RDX內部,也基本看不出它豪華在哪。凱迪拉克和雷克薩斯雖然也存在這樣的現象,至少你進入這兩款車的時候,所感受到的豪華氣質還沒有過渡讓你感到它與別克和豐田的相似度過高。
SRX之所以能夠在樣貌上表現的比其他兩款車豪華,與其進行了較大改款有著一定關系,雖然沒有達到全面顛覆的局面,但只言片語中你已經可以看到它與RDX和RX的差距在拉大。當然日系車也有自己固有的優勢,同樣坐在一輛美國車和一輛日本車里,你會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感受,日本車總會讓你感覺很舒服,每個地方設計的都會讓你感覺自己是坐在一輛能與自己溝通的車里,美國車雖然在設計上花了不少心思,但還是會讓你有局促感,鋒利的棱角之間,總讓你覺得這只是一輛車。
對我來說,不管是5萬塊錢的車還是50萬塊錢的車,如果坐著不舒服,坐姿難以調節到舒適的狀態,那么它都不是適合我的車。不管一輛車的動力怎樣、配置怎樣,只有先達到坐著不累的及格線,才能往后說。三款豪華SUV在這方面的表現倒還都說的過去,不過美國人在研究舒適度上的造詣,還是難以抵擋經常用人體工程學說問題的日本人。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既然都是達到40萬以上級別的豪華品牌中型SUV,那么就有必要拿配置說說事,這也是直接影響性價比的關鍵因素,即便有些配置是可有可無的。根據以上的圖片描述,一鍵啟動、座椅加熱、品牌音響、電子手剎、導航和電動尾門這些配置,我們都將其設定為這個價位必須配備的標準配置。根據以上的對比,還是有個別車型在個別配置上有所遺漏。SRX在配備以上所有配置的前提下,還提供了方向盤加、座椅通風和多種安全輔助措施,有時看到SRX的時候你會不會萌生一個想法?美國人要和韓國人開戰了,逐漸滲透到低端車型的高端配置,不知從何時開始也成了美國車的優點。
可能有人覺得配置方面SRX比其他兩款車高了太多,你是在給凱迪拉克做廣告,但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你眼前的這輛凱迪拉克是3.6L旗艦版,售價62.8萬,而雷克薩斯RX是350 F-SPORT,售價78.7萬元。好吧,可能這場比較對于3.0L排量售價43.9萬元的謳歌RDX有些不公平,但即便是把3.5L售價59.8萬元的老大哥搬出來,它的表現與現在也不會有任何偏差。只能說在配置方面美國車占據了很大程度的優勢,將日本車擊敗的體無完膚。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聊完了配置之后,讓我們來聊聊什么才是真正的豪華。很多人喜歡內飾面板全都被軟性材質包裹,但我實在不能明白這樣想的意義何在?除了身體能夠經常接觸到的那幾塊區域外,你會天天用臉貼著中控臺感受它的柔軟嗎?盡管如此,我們還是認為用軟性材質多的車更豪華,至少那塊不知道是什么材質的軟面料比一塊塑料來的厚道。如果用60分作為及格線的話,SRX和RX基本上可以說是輕松獲得了很優異的成績,而對于RDX,我只能很抱歉的說你不及格。
接下來我們對車內三塊不同區域的面料進行取樣,看看哪款車的表現更有看點。在方向盤取樣中,我們評定真皮方向盤的用料和手感,SRX雖然擁有看起來最顯好的皮質面料,但實際握感并不理想,RDX看起來并不起眼的真皮包裹,卻能給你飽滿的握感,RX的打孔真皮握起來雖然不是最舒適,但水平已經很高。手扶箱表面的品質包裹比拼中,RX以最舒適獲得桂冠,SRX也憑借著較為柔軟的內部填充物獲得亞軍,而RDX除了表面的皮子外,真的再也摸不出里面還有什么填充物。車頂部的面料配備中,RX仍舊以手感十分細膩的織物材質獲得冠軍,SRX和RDX其實使用的面料都很一般,但SRX還是在視覺和觸覺上戰勝了RDX。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最后我們來說說安全和空間,以上的安全氣囊和氣簾數的統計,完全是建立在三款車型全系標準統一的前提下進行的。話說回來,三款車無論是RDX只有兩款車型還是RX多大10余款車型,都能全系標配同樣數量的氣囊與氣簾,實在是哪能可貴的好事。SRX和RDX在數量上的表現相同,不同的只是A柱和B柱的氣簾配備不同,RX不但在數量上有明顯優勢,配備前排兩側膝部氣囊,也讓車內人員安全得到了進一步保障。
對于豪華品牌來說,過渡渴求車內空間并不是正確的舉措,在獲得大量儲物空間的同時,你可能也會喪失不少豪華感。所以我們僅對主駕位進行測試,手機和錢包,誰能在不使用杯架、手扶箱和手套箱的前提下完成任務,誰就是出色的。RX雖然擁有絕對的舒適度,但在這個環節的表現卻并不樂觀,RDX由于設計了不少儲物空間,所以表現還算出色,但再出色也比不過SRX的空間利用率,中控臺面板背后隱藏的感應開啟/關閉儲物格,一直是我十分喜歡的一個設計。
在比拼駕乘空間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三款車的軸距,SRX軸距為2807mm、RDX軸距為2685mm、RX的軸距為2740mm,通過數據來看,SRX占據了比較明顯的優勢,但在實際表現上,美國車殼大堂小的弊端,再次將自己的優勢葬送在了對手面前,即便是軸距水平最低的RDX,也在后排腿部空間表現上比SRX有優勢,在車內駕乘空間表現上,美國車還是沒能翻身。
之所以要用ABB之外的豪華品牌進行對比,一方面是為了讓大家能夠從中或許更多想知道的信息,另一方面是可以讓這些遭受ABB品牌壓迫的豪華品牌能夠看清自己的優勢與劣勢,做到有的放矢。根據本次X計劃的三款中型SUV的表現來看,凱迪拉克SRX在外形設計、配置等方面有著較為出色的表現,而RX則在舒適度、豪華度、被動安全以及空間等方面的優勢明顯,RDX的表現比較中庸,并沒有什么特別出色的地方,希望換代后能夠有所突破。ABB之外,你的選擇還有很多,至于它們能否讓你動心,關鍵因素還是你能否拋開世俗的觀念,在更多選擇中選到適合自己的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