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欲知當地民風,觀察日常飲食便可一窺究竟。有這么片地方,俄羅斯戰盔式穹頂與蒙古袍相映成趣、羊腿與大碴子口音齊飛,集三大彪悍民風于一地。大年初十,我再一次深入東北極寒之地,參與陸風“中國路”系列自駕游冬季線路。這次目的地是呼倫貝爾市,用五天時間體驗中蒙俄三種民族的不同滋味。
初春,依舊被風與雪統治的東胡之地——呼倫貝爾
我們的旅程自哈爾濱開始。
鐵鍋燉魚與鍋包肉為主題的東北大餐之實誠與這里冬天溫度一樣令人印象深刻。飯飽酒未足,我們沿綏滿高速前往位于中國版圖“雞冠子”側面,內蒙古高原東北重鎮呼倫貝爾市。路過黑龍江省省域副中心齊齊哈爾,便進入內蒙地界。
呼倫貝爾說是個“市”,尺寸卻大得嚇人,26.2萬平方公里的面積比韓國國土大了整整一個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以海拉爾區為中心,向南有自然景色、向北有俄羅斯風光,東部的牙克石鳳凰山莊是人工風景勝地。牙克石鳳凰山莊占地兩千多公頃,整個山區夏天是避暑度假地,冬天則辟成滑雪場供當地人玩耍。
南邊的鄂溫克族自治旗除了吉祥三寶,更多的是森林。紅花爾基森林公園的樟子松原始森林面積亞洲最大,向南直接連通我年前剛剛去過的阿爾山。森林公園新千年剛剛成立,最佳賞景時間是五月底,漫山遍野的杜鵑花與碧藍湖泊獨具特色。寒冬時的森林雖沒春季那么豐富多彩,但寧靜的密林與踩在無人涉足過的深雪時的“咯吱咯吱”聲音顯然另有一番其它情趣——60塊一人的門票錢也省了。
空無一人的園區雪厚天冷,松軟雪地也無車轍印可以幫忙。陸風X7的雪地模式能夠有效防止低速時發動機輸出功率過大,導致車輪空轉陷車或在冰面上打滑;陡坡緩降功能在雪地下坡時幫了我們不少忙,駕駛員不用費勁控制剎車,穩住方向即可。自動空調與座椅加熱更不用說,從零下20度的室外跑進車里感覺好似復生了一般。園區內部沒有補給與休息地方,陸風X7給了我們一個舒適的移動休息站。
2游走中俄邊境 陸風"中國路"冬季錯峰游
冰天雪地,吃點啥御寒?
出于個人習慣,我一般很少在游記中談到“吃”這個環節,不過這次例外。今年冬天我跑遍了東三省外帶內蒙古,吃遍了遠東幾大特色菜系。寒冷氣候下需要更多脂肪御寒,從東北特色到蒙古大餐,都跟肉脫不開干系。
酸甜口的鍋包肉在以咸為主的東北菜系中有點異類。起源據說是一位住在哈爾濱的北京滿人為了照顧毛子客人的口味而發明。鍋包肉很考驗大廚手法,肉片厚度要均勻,裹好粉兩遍下鍋炸至金黃,出鍋后明油怎么淋、酸甜汁怎么調,稍搞不好鍋包肉就成了沒菠蘿的咕佬肉。一盤好鍋包肉甚至可以獨立成席,在東北一日不吃鍋包肉,每天都會覺得少了點啥。
東北人對于烤串的執念甚于全國任何地方,一條街上十二三家串店晚上家家爆滿之勝景也只能在這里看到。東北燒烤多鹽多油,爽口的啤酒成了標配。不過我的東北朋友告訴我,如果在這里張嘴要哈啤,店主一聽就知道你是外地人,本地人現在喝雪花。注意,啤酒要選冰鎮,常溫的凍瓷實了沒法喝。
深入內蒙后,青菜在餐桌上的出現幾率進一步降低,每天的牛羊肉讓我們這群漢人叫苦不迭。我們在呼倫貝爾住了三天,吃得每人都發誓回家之后戒羊肉一個月。騎射為生的蒙古人做飯和他們的脾氣一樣彪悍,傳統美食除了涮就是烤,零嘴兒再來點濃郁的奶皮子,幾天新鮮勁兒過了之后就剩膩了……蒙餐雖好,不能貪杯喲。
中國的俄羅斯——額爾古納
吞下最后一碗咸奶茶,團里人一致暴動拒絕下一頓再吃羊肉。我也決定換換口味,最后一天我們的目的地是額爾古納。額爾古納在烏蘭浩特市北部,與俄羅斯接壤,俄羅斯族裔更多一些。今年隨著恩和俄羅斯民族鄉知名度的提升,這個口岸城市的游客數量每年也節節攀升。
恩和民族鄉主要做旅游接待農家樂。冬天又是春節,幾乎沒有游客,村民們干脆關了門回暖和的市里過節,二百來戶人家只有幾十戶還住在鄉里,極具特點的“說著東北話的藍眼睛二毛子”沒看到,甚是遺憾。
酒足飯飽再往北行,我們抵達了本次旅程的終點——室韋。室韋與俄羅斯小鎮奧洛契僅一河之隔,沿著祖國東北向遠東大陸延伸的中國路至此告一段落。兩輛陸風X7與一輛X5 Plus與我們一起抵抗嚴寒與惡劣路況,成功完成了第一階段陸風“中國路”東北邊境探索之旅。2016年春天,陸風會帶我們探訪祖國的何種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