態度往往會決定事物的成敗,看慣了合資車型狐假虎威的高姿態,無力排斥進口車型的高額稅負,想到日常陪伴你的性價比高的愛車,或許較低的價位并不能決定它們在整個汽車市場的水準。因為我相信,整車制造水準跟企業文化與制造目的息息相關,而當一款車型的設計、研發、制造都充滿了誠意,即便價位偏低,它也是一款優秀的車。而帶著這些信念,我們將對長城哈弗M4進行第二輪的更加苛刻的審視、評測。
當然,僅僅看大燈的一個細節,或許猛然跳進文章的讀者還不知道這款車型來自什么品牌,但是單單從這精致的零件看,我想至少你不會把它同眾人口中質疑連連的“自主車”聯系起來。它就是來自長城汽車的硬派迷你SUV--M4。
今天沒有冗長的外觀內飾細節介紹,我們僅僅把覺得有問題或者值得贊揚的部分真實的呈現給大家,從車前部引擎蓋上的假透氣孔、電鍍上色的霧燈裝飾罩還有原廠就噴涂成紅色的剎車卡鉗,這些細節能夠感到M4制作和設計過程中的用心。
雖說我們都非常清楚M4來源自兄弟車型長城炫麗,它也更不是一款越野味道十足的純正SUV車型,但較高的車身和不錯的通過性卻使它能夠輕松應對一般路況。
而后支撐柱大膽的采用了黑色的外涂裝處理,令整個后車窗變為一體式效果,硬派的小車在后部設計上又兼具了時尚感。很少有人談及自主汽車的設計怎樣優秀,我只是覺得這源自沒有對它們用心的審視,硬派M4在這個角度,車尾好像頓時變得風情萬千起來。有些雷諾車型的法國味道~
如果你細心去看M4后窗的雨刮器下面壓著的加熱絲,你會覺得這里是細節決定成敗的典型案例。特別設計的S型加熱絲,在冰雪把雨刮器凍住的極端情況下,會非常奏效。類似的設計在斯巴魯車型也出現過。
而大面積的紅色尾燈,配合均衡的黃金分割比例設計,它靜靜的散發著跨界小車的設計美感。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哈弗M4中控臺以黑色為主色調突出其運動性的內飾,同時配以銀色面白的操作臺,搭配還是非常合理的。中控臺整體布局規整,相對較少的按鍵基本沒有什么上手難度。出于成本考慮,中控臺采用硬質塑料材質。
哈弗M4采用與長城炫麗相同的三幅方向盤,同時上面還配置了控制音響系統的多功能按鍵。M4儀表設計非常具有現代感。白色的儀表盤表底線條很醒目,中間時速顯示很醒目,看上去也很直觀,但整體明顯丟失了家族風格。
哈弗M4操作臺上部區域性很強,兩邊空調出風口設計獨特,指向非常明顯。但強調設計感的兩側門“噴氣式”空調風口卻與中間的多邊形風口設計不一致,讓人費解。
我們試駕的車型帶有導航多媒體系統,簡單使用后,感覺主菜單設計帶有明顯的“iChangcheng”風格、導航地圖非常實用、調頻廣播的界面設計的有些山寨、但具備倒車后部監控畫面,令倒車更加安全可靠。
在這里要強調,音量控制沒有采用旋鈕式設計,雖然降低了盲操作的準確率,但音量變換按鍵距離上部分的其他功能按鍵還有一定的距離,因此在簡單適應后,還是基本能夠支持盲操作的準備率的。
主副駕駛兩側的門上雖然有儲物格,但設計較窄,放不進標準的550ml瓶裝水。并且門上能夠接觸到的區域,均使用了硬質塑料,手感比較廉價。兩側后門上,沒有設置任何的置物區域 這點讓人有些遺憾。手套箱儲物空間還不錯。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哈弗M4前排空間表現比較出色,身高1米83的模特并沒有給他局促的感覺。較高的車身帶來了不錯的視野開闊性,前排頭部距離車頂還有三指距離。相對只有2383mm軸距的M4來說后排空間表現已經相當出色了,后排頭部空間與前排一樣擁有出色的空間,前排距離腿部還有膝部一指+頭部三指的距離。
對于后備箱空間存在的問題,對M4來說確實是一塊軟肋,組合性單一而整體存儲空間又比較狹小。后備箱開口很大,便于取放,但地板超高,置物空間很有限。在對尾部輪廓造型妥協后,后備箱空間被明顯削弱,但如果不過分追求載物能力,M4的后備箱絕對能夠滿足日常使用需求。
作為一款家用車,我不想在這里更多的提及M4的加速性有多么兇猛,更不想知道它的公路極限在哪里。相反,輕柔的方向回饋力,淺踏油門,M4便能輕盈上路,這才是車主們所追求的吧。
打開發動機艙我們發現發動機蓋上覆蓋了隔音棉。非常厚道的一項配置。雖然發動機上部并沒有大面積的發動機艙罩板,但整齊劃一零部件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時候,我們并沒有感覺到很亂。哈弗M4采用全鋁1.5L自然進氣發動機,最大最大功率為78kW/6000rpm,最大扭矩為138Nm/4200rpm,變速箱采用5檔手動變速箱。
前懸掛采用了麥弗遜式獨立懸掛,后懸掛配備縱臂扭轉梁復合式懸掛。后懸掛縱臂扭轉梁復合式結構清晰可見。
在日常使用中,較高的車頭,使得對掌握車前障礙物距離需要慢慢適應,它對駕車視線的影響也需要重視。車身側面面積較大,在高速行駛中,能夠感受到車體易受側風影響。
我們試駕的是長城哈弗M4兩驅豪華型,指導價僅僅為6.79萬元,而這樣的價位配合如此的整車表現,硬派迷你SUV的魅力我想已經足夠了吧。
編輯點評:微小的細節一定是整車質量的縮影,而汽車產品不斷的積累這些優秀的細節,終將在不知不覺中成就大的進步,加油吧自主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