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性價比是大多數消費者購車必須考慮的內容,但對于一些特殊的人群卻并非如此,滿足特定的需求是關鍵。這個選題應該算是上一篇“高端品牌個性車”的續集,一般而言緊湊級轎車多偏重家用,給人便宜而實用的象征,但的確有一些車型非同一般,主要是品牌高端、定位也高端。
既然品牌和定位都高端,那么售價自然也不會便宜,20萬元以上的價格是必須的,一般情況下這些錢能買一輛很不錯的中級車了,但你現在只能換來一輛緊湊級,想想有點不合理,但一旦你擁有了這樣一款車,那在別人眼中的印象是不一樣的,地位也隨之提升了,享受也是更高級的。
實際上因為這些車相對小眾,銷量都不多,所以市場上能提供的優惠幅度還是挺大的。好吧,下面我們就看看有哪些車能起到這樣的作用。
● 寶馬1系
廠商指導價:24.2-50.5萬元
市場優惠:3-5萬元
車型特點:十足的小鋼炮,1系雖然是寶馬的入門級車型,但始終采用前置后驅的布局,提供絕佳的駕駛操控感受,也能滿足日常使用的需求,尤其是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和8速自動變速箱的組合,提供出色的燃油經濟性。想必很多喜歡運動的年輕人都會將寶馬1系作為自己奮斗的目標,我也是如此,所以在這里放在第一個介紹。
現在國內銷售的寶馬1系是第二代車型,目前僅有兩廂版掀背車型提供。1系的整車輪廓較絕大多數掀背式轎車都不太一樣:由于發動機安裝在靠近前橋的位置上,因而車頭占據整車較大比例,座艙后移的布局在兩廂車中頗為罕見,并帶來獨特的視覺觀感:新1系的視覺重心非常靠后,顯得很有沖勁兒,就像獵豹趨勢待發前繃緊肌肉的粗壯后腿一樣。
在新1系上可以找到大量寶馬家族式的元素體現,例如寶馬后側窗那條著名的霍氏曲線、四條隆起棱線裝飾的發動機蓋都是再熟悉不過的寶馬家族印記。有點“耷拉”的倒梯形大燈是新1系上頗有爭議的設計,不過從45°俯瞰的角度,也就是路人看汽車最常用的視角,新1系的車頭其實頗有兇像,倒梯形大燈的立體感轉化為犀利的三角形。
相對車頭的兇橫勁兒,新1系的車尾顯得較為平淡,作為入門級車型,寶馬1系在整體設計上還是比較低調的,你可以從這款車上找到一點可愛、一點玩鬧風格,但絕不過分,它不像MINI那樣無拘無束,在整體風格要規矩許多。
內飾氛圍幾乎“照搬”了寶馬家族中更高級的3系、5系等兄長的構架,而且在細節的勾勒上占盡了年輕的優勢,因此盡管1系是最便宜的寶馬,但其內飾的總體觀感在寶馬家族中也頗具摩登氣質,與發布不久的新6系、新3系等車型具備很高的相似度。
中控臺部分雖然仍以塑料為主要材料,但視覺和觸覺的高級感都比上一代車型有所提升,另外配置上也顯得慷慨大方:發動機一鍵式啟動+自動啟停功能是當今豪華轎車非常時尚的配置;8速手自一體變速器的電子換擋桿造型前衛,操作感強;旁邊的iDrive和駕駛模式選擇系統也讓這款小車的含金量遠不止“豪華品牌”四個字那么簡單。
1系為駕駛樂趣出發的設定,安裝位置靠后的發動機都將原本很長的軸距吃掉了,不過新1系的空間還是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至少不會像老款車那樣讓人覺得后排座椅只能當做裝飾品。實際體驗也傳遞出更多的正面信息:新1系的前排不僅空間寬敞,而且座椅的調節范圍極大,無論是身材嬌小的女生還是身高1.9米的大塊頭猛男,落座都能得到很好的空間。
經典的自然吸氣發動機被排量更小的渦輪增壓發動機所取代,燃油經濟性更出色,同時動力也得到提升,這是寶馬1系的一大改變。116i和118i車型均搭載1.6T發動機,只是調教有高低之分,最大功率從100kW到125kW,扭矩更是出色220N.m和250N.m。此外,還有配2.0T的125i,頂級的M135i搭載3.0T發動機,并且配備了M運動套件,所以發動機都是用ZF的8速自動變速箱。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奧迪A3三廂
暫未上市
預計售價:25-40萬元
車型點評:A3是各方面性能都很出色的高端緊湊級轎車,而且它是一輛奧迪,還是一輛國人更喜歡的三廂版,很快會在國內投產,從性價比上又比競爭對手要有所提升,雖然還沒有上市,但非常值得期待。
奧迪A3三廂的長寬高分別為:4456×1796×1416mm,軸距為2637mm,從車身尺寸來看,是標準的緊湊級轎車。這個車身尺寸和軸距,與現在大街上還經常能見到的2004年國產的B6版奧迪A4是基本相當的。在國內,奧迪也許會把A3三廂定位為"小A4"的概念,以突出其市場定位。
從側30度來欣賞,奧迪A3三廂完全就是一部長寬高等比縮小版的奧迪A6,側面車身線條,大燈和尾燈的側面造型,完全一模一樣。這種設計可以極大地增加消費者對A3三廂的好感,而且不會認為這是一款"便宜"的奧迪車。前臉和尾部的設計,則比A6更具年輕時尚的氣息,如果A6是40歲,A3最多也就25歲。
前大燈出人意料的使用了全LED燈組,這可是在A6L只有頂配的3.0T車型才有的配置。不過出于成本考慮,國產之后這項配置肯定是選配的,或者只有頂配1.8TFSI車型上才有。
全LED燈組的造型非常漂亮,不知道換成普通氙燈會是什么樣。尾燈的設計則更像奧迪Q3,像是一組鋒利的刀片,跟在后邊的車輛肯定會感覺到一股寒意。
內飾采用的全新的設計風格,按鍵更少,更加簡潔。尤其是4個圓形的空調出風口加上金屬裝飾條,使得整體內飾風格非常的年輕時尚。一體成型的內飾繼承了奧迪精良的做工,包括全面覆蓋的軟性塑料材質,鍍鉻的金屬旋鈕,轉動起來還發出"咯咯"聲音,非常棒。儀表盤也經過了全新設計,水溫和油表被整合在了兩個大圓中,使用發光二極管來顯示刻度,整體更加簡潔。
中控臺也進行了簡化,只有空調和一些功能按鍵,其他功能則全部集成在MMI按鈕區域。新的彩色液晶屏采用了和A8/A6一樣的伸縮式,但是更為先進的是,其整體厚度更加薄了,與現在的高端智能手機厚度相當。MMI按鈕經過了全新設計,導航/電話/收音機/多媒體由原來的4個按鈕簡化為2個前后扳動的按鈕,同時手寫板集成在了圓形的旋鈕上,整體上簡化了很多,但是操作反而更簡便了。
頂配車型配置非常高:自動泊車、B&O音響、前后倒車雷達帶后視攝像頭、ACC自動巡航帶、碰撞警告剎車功能、車道偏離警告、駕駛模式選項、疲勞警告系統等等。國產后的1.4TFSI車型肯定不會有這么多的配置,很多應該都是選配。
全新奧迪A3三廂共有三款發動機,分別是:1.4TFSI,1.8TFSI和2.0TDI,前兩款汽油機會引進到國內的,柴油機則不會引進。1.8TFSI發動機,最大功率132kW,最大扭矩250N.m,比現有國內A4L上的1.8TFSI發動機最大功率提高了14kW,扭矩沒有變化。1.4TFSI發動機,最大功率92kW,最大扭矩200N.m,和國內現款A3的發動機數據一樣。變速器方面匹配了6速手動變速器和7速S-tronic雙離合變速器,國內應該只提供后者。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奔馳A級
廠商指導價:25.2-35.8萬元
市場優惠:5千元-1萬元
車型特點:無論怎樣都不能忽視德國三駕馬車之一的奔馳,雖然近年來在國內白奧迪和寶馬占得上風,但論產品實力可是一點不差。尤其是在全新一代A級推出之后,出色的設計和合理的動力、配置組合,加上售價也不再高高在上,給人更多選擇的理由。
新一代奔馳A級轎車的軸距為2699mm,長寬高尺寸分別為4392×1780×1433mm,相比現款奔馳A級轎車,車身尺寸和軸距有非常明顯的提升,加長之后的奔馳A與寶馬1系的車身尺寸非常接近。車身側面線條非常犀利,給人以很強的沖刺感,尤其是選裝了AMG運動套件之后的效果更為出色。
兩種不同風格的前臉采用仿生學設計,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好似某種深海動物沖出水面后的怒目相對。車尾的造型很飽滿,兩廂車最大的特點還是實用。新A級配備了滑動式全景天窗,這一點是同級別對手稍有的配置。
內飾方面,全新設計的中控臺更符合年輕人的口味。碳纖維材質的使用不僅提升了質感,搭配三個渦輪式空調出風口的設計,足夠吸引眼球。另外將提供3種座椅材質,共5種顏色搭配,并配有專屬的裝飾條。
動力方面,新車將提供兩種排量,三種功率輸出的動力。其中A180和A200將搭載1.6升渦輪增壓發動機,輸出功率分別為90kW和115kW;更高級別的A260將搭載2.0升渦輪增壓發動機,最高功率為155kW;傳動方面,全新搭載7速雙離合變速器,并具備發動機啟/停技術,在保證動力的同時也能獲得較高的燃油經濟性。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沃爾沃V40
廠商指導價:23.99-32.59萬元
市場優惠:5千元-1萬元
車型特點:V系列在沃爾沃家族中是兩廂旅行版車型,最新的成員V40造型上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同時在動力和配置上也有很多可取之處,尤其是安全配置一向很全面。沃爾沃在國內銷售的最入門車款,這將為沃爾沃品牌吸引開拓更廣闊的市場,并吸引更多年輕消費者的注意。
外觀方面,全新沃爾沃V40是一款典型的緊湊級掀背轎車,車身尺寸為4369/1802/1445mm,軸距為2647mm,與同級別競爭車型近似,屬于偏向個性和年輕化的產品。在設計方面沃爾沃V40也表現出更多年輕、動感和時尚的色彩,看來沃爾沃將V40的潛在客戶群體瞄準了較為年輕的消費群體。
配置方面,全新V40全系標配倒車雷達、多媒體信息交互系統、駕駛員膝部空間氣囊、城市安全系統及車內空氣質量系統,在安全配置上相當齊備。根據不同配置的車款,還可提供定速巡航、自動雨刷、自動泊車、全景天窗等。
此外V40還提供全方位新安全智控選裝包,可以讓消費者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選擇包括加強版城市安全系統、行人保護系統、自適應巡航、駕駛員安全警示功能等更強大、先進的主動安全配置。
顏色方面,沃爾沃V40將提供12種車身顏色和7種內飾配色供選擇,如此豐富的搭配使得更多的年輕消費者可以擁有自己最喜歡的個性新車。
動力方面,2.0T 5缸渦輪增壓發動機提供高低兩個功率版本。其中低功率版2.0T發動機的最大功率為132kW,峰值扭矩為300Nm;而高功率版2.0T發動機則采用T5的名稱,最大功率為157kW,峰值扭矩同為300Nm。與之匹配的是6速手自一體變速器,百公里綜合油耗為7.5L。
編輯點評:全新沃爾沃V40將會成為沃爾沃品牌向著更年輕、更有活力的方向轉型的重要車型。同時這款車也會成為沃爾沃在國內銷售的最入門車款,這將為沃爾沃品牌吸引開拓更廣闊的市場,并吸引更多年輕消費者的注意。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雪鐵龍DS4
廠商指導價:24.28-27.28萬元
市場優惠:2-3萬元
車型特點:被人戲稱為“屌絲”的DS是雪鐵龍的高端品牌,在設計、配置上都有其獨到的一面,可以看做是法國人浪漫的產物,而DS4是其中將運動和實用結合的很好的一款車。
DS系列車型除了車頭格柵處還保留了雪鐵龍雙人字車標之外,車身其他部位已經難覓雪鐵龍的元素,而DS的立體徽標和造型則充斥在車身內外,彰顯DS作為雪鐵龍旗下高端豪華品牌的獨特地位。
DS4基于歐洲新款雪鐵龍C4的平臺,車身尺寸上比較接近,長度僅4275mm,但卻擁有2612mm的軸距,屬于緊湊級轎車范疇。源于Coupe轎跑車的造型又讓DS4與普通兩廂轎車有所區別,主要的不同在車身后部,它采用了隱藏式后車門的設計,車窗下沿鍍鉻飾條與上揚的腰線融為一體。車門把手則隱藏在D柱收緊的夾角中,一般人初次接觸還真難以發現其中的奧妙。
獨特的設計也會帶來些許負面影響,DS4為了造型而犧牲了不少實用性,比如后門車窗不能開啟,這是很多人都難以理解的。是多了兩個門,還是少了兩扇窗?按照廠家的解釋:DS4為了方便后排乘客進出車內,比普通Coupe增加了兩個后門;而按照普通人常規理解:DS4比普通兩廂轎車少了兩扇車窗,后排乘客會比較憋屈。
雖然定位運動轎跑車,但能感覺出DS4的車身高度并不低,甚至說底盤比某些兩廂小車略高一些,目的無疑是為了增加通過性,這方面又帶有一些SUV的性格。在頂配車型上,4個18英寸的大輪轂既滿足性能需要,又將車身重心下移,讓DS4看起來很穩定。
獨特的創新精神從車外一直滲入到車內,同時DS系列還將奢華的概念引入其中,體現在用料和做工上,非常規車型所能比擬。DS4的內飾造型相對傳統一些,車內的布局讓人很快就能適應,方向盤從中央固定式改回標準四輻設計,但造型并非正圓,而是介于橢圓和梯形之間,底部平直的設計很有特點。
雖然沒有配備天窗,但DS4采用了創新性的全景前風擋玻璃,遮陽板可以前后移動,向上視角可達45°,為前排乘客提供寬廣的視角和敞亮的氛圍。其實,這種獨到的設計在雪鐵龍家族中曾有體現,C4 Coupe轎跑也有類似設計,但那個全景風擋是不可調節的,DS4上可根據需要控制風擋范圍。
從車門內側面板到整個中控臺,DS4頂配車型可選裝NAPA真皮材質包裹,表面光滑、觸感柔軟,質感出眾且很顯檔次,并且在這方面上DS4比更高端的DS5更為突出,后者也沒有此配置。如此大量使用高檔材質必然會令成本升高。
動力方面,DS4搭載由PSA和寶馬合作研發的1.6THP渦輪增壓直噴發動機,該發動機多次斬獲沃德世界十佳發動機的小排量桂冠,在國內也已經有廣泛應用,比如雪鐵龍C4L、標致3008。發動機提供120kW(163PS)/6000rpm的最大功率,而峰值扭矩240N.m更是從1400rpm開始一直延續到4000rpm的區間,匹配一臺6速手自一體變速箱,具有S檔運動模式和雪地模式。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雷克薩斯CT200h
廠商指導價:27.9-41.6萬元
市場優惠:3-7萬元
車型特點:雷克薩斯CT200h采用與豐田普銳斯相同的動力系統,但更高端的品牌和定位讓其不再只是節能環保一項特質,在使用上更多體現的是舒適風格,而且在實用性上也是不會缺失的,所以它是賣的最好的高端混合動力車型,也是車主一種態度的展現。
全新CT200h的外觀設計明顯傾向動感風格。CT200h將雷克薩斯的L-finesse設計風格持續發揚光大,銳利的頭燈造型明顯帶有家族作風,LED近年來亦成為雷克薩斯所慣用的手法。格柵上藍色雷克薩斯徽標,清楚顯示著CT200h的混合動力身份。
在五門掀背的設計下,采用短車尾造型來營造有如短跑健將般的精實身材。而實際上它擁有4320×1765×1430mm的車身尺寸,軸距2600mm,在同級別對手中并不占優勢。同樣扁平修長的尾燈造型,成為CT200h車尾的視覺焦點所在。
雖然是雷克薩斯的入門級車型,但CT200h的內飾做工和配置方面其依舊表現出了雷克薩斯豪華至上的理念。黑色與銀色搭配的內飾風格是每一款運動風格車型所慣用的。貫穿式的中控臺被分割為兩個部分,上半部分是空調區域,雙曲自動恒溫空調被設置在哪里;而下半部分則集成了音響與行車功能控制區。
配置方面,三幅式真皮方向盤,定速巡航系統、電加熱真皮座椅等在一般中級車上所能見到的配置,在它身上都有所配備。并且CT200h全系標配了一鍵啟動與智能鑰匙,而高配車型還特別配置了超薄的卡片式鑰匙非常具有科技質感。
動力源來自第三代普銳斯,由一臺1.8升的自然吸氣發動機和一臺電動機、一套鎳氫電池組共同組成。其中,汽油發動機擁有著73kW的最大功率和142N.m的峰值扭矩,而電動機方面其則可以提供60kW的功率,使得全車的動力系統最大輸出總功率達到100kW,ECVT無級變速箱負責將動力傳遞給前輪輸出。
與豐田旗下其他混合動力車型相同,CT200h也擁有著多種驅動模式,NORMAL模式是由PCU動力控制單元完全控制發動機和電動機的工作狀態;ECO模式顧名思義就是省油模式,在這個模式下油門踏板和節氣門開合度的比例被改變,即便你兇狠地踩油門,車輛的動力輸出也不會被改變;EV模式則為純電動行駛模式,實現零排放,但只在車輛速度為40km/h之下有用。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謳歌ILX
廠商指導價:32.8萬元
市場優惠:6萬元
車型特點:與雷克薩斯CT200h一樣,謳歌ILX也是一款混動車型,但是風格上卻要更運動一些,標準的三廂車造型也討人喜愛,如果從綜合素質來看,它的競爭對手并不多。
從造型上來看,無論是普通版車型還是混動版車型謳歌ILX可謂是將謳歌品牌的全部家族特點齊聚一身,特別是X造型前臉和盾形格柵可以很好的表明它的出身。同時,它的前臉也讓我們看到了些許謳歌TSX的影子,與那款思鉑睿的原型車相比,它前臉的線條體現出的則是更多的圓潤感。
謳歌ILX的車頭更長,前風擋玻璃也被后移,這樣一來很好地提高了它的車身協調感,避免了前重后輕的視覺效果。側面似乎并沒有過多的亮點,吸引我眼球的也僅僅是那條在尾部采用了靈動上翹式設計的腰線,因為與其他車型的腰線相比,它所采用的收尾方式較為獨特。
與大部分混動版車型都有著自己獨特的車身顏色不同,謳歌ILX混動版并沒有專屬顏色,似乎除了尾部的Hybrid標識外,你從其他方面很難看出它是一款混動版車型。在尾部,除了那個混動標識外,無論是微小的尾翼還是與車輛側面造型頗為相似的尾燈,它們所表現出更多的是運動氣息。并且與車頭相比,謳歌ILX的尾部圓潤感更強,甚至散發出些許轎跑車的味道。
進入到車內的瞬間,我似乎有著一些穿越的感覺,這里與謳歌TL完全一樣,可以說是將謳歌TL的內飾進行了等比例縮小。雖然從某種程度上說,這種熟悉的內飾風格有著一定的弊端,但從使用性上來看,駕乘者至少不用再去熟悉每一個按鈕的位置。
用料方面上謳歌作為本田的高端品牌一直就有著不錯的表現,此次這款謳歌ILX在內飾用料方面也絲毫不含糊,特別是在中控臺方面,大面積軟質塑料的使用讓它的內部手感舒適且上佳。而擁有2670mm軸距的ILX車內空間,后排基本可以滿足消費者的要求,即便不可以舒適的翹起二郎腿,但正常的坐姿下,乘坐者腿部與前排座椅靠背還是可以留有較為合適的距離。
謳歌僅將1.5升混合動力車型引入到國內市場,搭載的是本田的那臺技術十分成熟的1.5升自然吸氣發動機,與之一同形成動力總成的還有一臺電動機,這二者加在一起可以提供111馬力的最大功率和172牛米的峰值扭矩。與之匹配的是一臺CVT無級變速箱,更注重燃油經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