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3年的前三個季度中,自主品牌車企一共推出了75款新車,包括全新車型、改款和新增版本車型。下面,筆者將根據自主車企推出新車的趨勢進行分析,并根據當前市場的情況,總結一下明年自主品牌產品發展的幾大看點。
在自主品牌今年至今為止推出的這75款車型中,有19款SUV產品,26款緊湊級產品, 7款中高級車產品,7款MPV產品,以及其他16款包括微型、小型車產品。在今年剩下的時間里,自主品牌還有約9款SUV、4款緊湊級產品以及兩款中型車上市。總結自主品牌的這些產品,我們可以看到如下趨勢:
SUV產品頻繁上市,更加細分化
今年汽車市場的增長中,SUV市場的增速明顯高于其他細分市場。而我們的自主品牌車企通過這兩年的努力,在這一細分市場也逐漸建立和完善了產品線。目前,包括奇瑞、比亞迪、長城、吉利、長安、海馬、一汽、上汽等自主車企,都推出了SUV車型。而在它們的已有產品和產品規劃中,這些車企基本上都已經有了兩款以上的SUV產品。
自主車企SUV產品的進一步豐富,也就逐漸讓這一細分市場進一步細分,已經逐漸有了小型、緊湊型和中大型SUV等細分市場。其中,緊湊級市場依然是廣大自主品牌競爭的主要市場,而小型和中大型市場則仍處在培育當中。
微小型車市場繼續萎縮,產品選擇變窄
在經歷了2009年之前的高速增長之后,我國微型兩廂車市場快速萎縮。相應的,自主品牌在微車市場也已經沒有多少興趣,今年上半年,除了奇瑞推出新款QQ之外,其他車企都沒有在微車市場繼續推出新產品,消費者要購買微車,選擇面日趨狹窄,而且也沒有多少新產品可選。
同樣的,微車市場在這幾年也處在快速萎縮狀態,除了五菱微車還處在微弱增長狀態,其余微車企業的銷量都呈現下滑的趨勢。微車市場排名第二的長安汽車,今年上半年只銷售了20萬輛微車,而2012年全年,長安汽車銷售了51萬輛。在高峰期的2010年,長安微車共銷售了85.33萬輛。
微型兩廂車和微型車市場的萎縮,主要原因是國內消費者消費水平的升級,微車市場的品質已經不能滿足低端消費者的需求。與之對應的是,5-7萬元級別市場產品的日趨豐富,銷量大增,填補了微車市場留下的空間。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緊湊級產品升級,高品質產品集中上市
為了應對市場競爭,自主車企多年來一直在努力向上突破。而向上發展的兩條途徑,推出高品質車型和大尺寸車型,時間證明,后一條路目前還并未成熟,推出高品質的緊湊級車型就成為國內自主車企的共識。
今年,奇瑞推出的艾瑞澤7成為自主車企高品質緊湊級車型的代表。除了它之外,還有比亞迪速銳、長城C50、長安逸動等車型。這些車型在銷量上都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其中帝豪EC7表現最佳,銷量達到了8萬多輛。排名第二的是比亞迪速銳,今年上半年的銷量為6.4萬輛。排名第三的是長安逸動,上半年的銷量為4.13萬輛。
自主高品質緊湊級車型的集體出現,與合資車企的諸多老款拉皮車型的價格區間有所重疊,也形成了當下自主與合資相競爭的主要格局。其中,自主車企產品以高品質、高配置為核心競爭力,而合資車企的產品則以成熟穩定、品牌社會價值高的優勢擁有一定的市場份額。
自主高品質緊湊級車型的逐漸增多,也帶來了國內緊湊級市場的進一步細分化。目前,很多車企基本也都有了至少高低不同檔次的兩款緊湊級車型,另外還有小型增加軸距和車身尺寸之后的介于緊湊級和小型之間的車型。
中級車開拓繼續,但效果甚微
在中級車市場,自主車企的勢頭較猛,但銷量數字卻要平淡得多。尤其是國有汽車集團推出的多款中級車型,市場表現遠沒有達到目標。對很多消費者而言,自主中級車依然沒有進入他們的選擇集。
奔騰B90、紅旗H7、長安睿騁、北汽紳寶、廣汽GA5,這些車型的月銷量都很難過千。中級車市場唯一銷量表現不錯的產品,也就只有主打低價、高電子配置的比亞迪G6和思銳這兩款車型了。不過兩款車型相加,平均月銷量也只有3000輛左右,與合資品牌中級車相比依然是天壤之別。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縱觀整個自主品牌的產品和當下的市場態勢,筆者認為自主車企未來幾年的主要發展機遇,集中在SUV市場和高品質緊湊級車市場當中。明后年,自主品牌將會有以下四大看點,值得我們關注。
第一, 看自主品牌高品質緊湊級車型,與合資品牌的拉皮產品之間的對決。
正如上文中所敘述的,自主品牌的高品質緊湊級車型,高配版本已經上升到了10萬元價格區間,這就與合資品牌的產品直接形成了競爭。明后年,自主車企的這些產品都將進入銷量發力期,如果在營銷上能夠有更加出色的表現,它們將不僅帶動整個各自車企的發展,同時也將帶動整個自主車企陣營品牌影響力的提升。
有很多評論人士擔心,當合資品牌的產品線逐步下移時,對自主品牌將會造成很大打擊。筆者以前也有這樣的顧慮。不過現在我認為,當合資品牌主動“放下身段”與自主品牌對接并直接廝殺時,對合資品牌的品牌影響力造成長期的潛在負面影響。它說明自主車企的產品已經具備了競爭力,引起了合資車企的警惕。
第二,看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是否有新進展。純電動汽車是2014年的另一個趨勢。
9月份,我國新能源汽車補貼新政已經正式公布,政府對示范城市發展新能源汽車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并就地區保護給出了破解方案。可以想象的是,未來我國新能源汽車會有一個較快的發展時期。目前,自主品牌在這一塊并沒有呈現落后于合資車企的局面。
最近,比亞迪混合動力汽車秦已經在準備上市了,前兩天在天貓舉行的總經理特別版的拍賣也引起了較大關注,是一次成功的營銷。秦這款車型是我國新能源汽車的代表。它的動力性、經濟性數據都相當出彩。合資車企要想在快時間內推出產品來超越它,并不是那么容易。現在,行業內人士都在等著看秦這款車型最終的上市價格。筆者認為,比亞迪應該為秦確立一個有競爭力的價格,如果秦的銷量能夠達到千輛以上,那它意義就不僅是屬于比亞迪的,更是屬于整個自主品牌陣營的突破。
第三,看自主品牌中級車中,是否有突圍者。
上文已經談到了目前自主品牌在中級車市場的尷尬之處,不過在筆者看來,目前自主品牌的中級車產品,都已經達到了一個較高的級別。長安睿騁、奔騰B90、北汽紳寶的做工都已經達到了較高的水平,但因為自主品牌的社會價值較低,大家還很難購買自主品牌中級車。我認為,通過營銷上的努力,這一代自主中級車有可能達到銷量過千的水平。而隨著下一代自主中級車在設計上與合資車企接軌,銷量進一步提升的可能性更大。五年之后,將是自主中級車發展高速期。
第四,看自主品牌SUV產品與合資產品之間的對決。
可以說,SUV市場是目前自主車企發展最好的一個市場。包括長城、奇瑞、比亞迪、吉利等車企的SUV產品,銷量都達到了較高水平。現在,合資品牌也逐漸將目光聚焦到了這個市場,通過推出小型SUV產品的方式,來搶奪自主品牌的市場份額。同樣的,自主品牌則在通過推出中大型尺寸SUV產品,來滲入20萬元左右的合資緊湊級SUV市場。
在經歷了三廂車市場的向上突破之后,自主車企應該有更加豐富的經驗,來與合資車企在SUV市場進行一番較量。自主車企整體品質的提升,也為其與合資車企的競爭打下了良好基礎。我認為,自主車企在推出緊湊級SUV產品的同時,也應該盡快推出高品質的小型SUV產品,來進一步細分這一市場,并在各個細分市場站住腳。
在自主車企向20萬左右的價格區間沖擊時,很可能會再次遭遇挫折,但筆者認為,自主品牌這一次不應該放棄,消費者并不像對待中級三廂車那么堅決,而是在猶豫當中,只要品質夠高,服務夠好,就有機會贏得消費者。自主品牌在中高端SUV市場有了份額之后,品牌社會價值也會水漲船高,對其轎車市場的發展也是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