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車險近二十年沒有大的產品創新。日前活躍于網絡的互聯網車險也大多為渠道創新,并沒有對車險進行產品上的革新。在這里就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認為限制中國車險產品創新的最大障礙是定價權和精算預測定價能力缺失這兩大核心因子。
先談談中美目前關于車險產品定價的主要差別
美國保險公司費率定價遵循的原則有三個:“從車”、“從人”、“從用”。分別代表保險公司按照車輛本身、駕駛員的駕駛行為習慣、汽車的用途及實際使用情況來制定合理費率 。美國車險費率的設定是還由多種因素決定的,如:行駛區域、歷史賠付紀錄、車齡、年行駛公里數、車型、車輛保養情況、駕駛人年齡、職業、家庭組成、性別、駕駛年限、投保人不動產擁有情況、信用記錄和結婚年限等。

而中國保險公司費率的定價原則非常的簡單粗暴,主要是“從車”和“從用”,更直接的說是按照車價來制定車險產品價格,主要與座位數、車齡、新車購置價因素相關,相同售價車輛的保費基本相同,同時也較少考慮汽車所有零配件價格之和與其售價之比因素。在保費定價上對不同背景、駕駛完全不同的投保人并沒有進行合理區分,導致無論是對險企端還是大部分的投保人都是不公平的。

車險企業缺乏自主定價權,是造成這樣差別的最主要原因
車險定價權簡單來說就是保險公司的收費標準。美國險企擁有較強市場定價權,各個保險公司可以自定機動車輛保險合同內容以及保險費率。因此各保險公司可以有針對性地提供細分保險頂目,讓投保人能夠依據個人情況與偏好選擇適合自己的保險組合,給投保人最大的便利。這個就是美國車險能在產品創新上更勝一籌的最根本原因。
而我國機動車輛保險條款及相關費率則由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統一制定,車型以及地區的差別極小。由于車險費率并非市場化定價,因此定價權并不掌握在保險公司手中,不能給予優質用戶足夠多的優惠,對于危險駕駛用戶不能提高其投保成本。所以賦予車險企業更高的自主定價權利,并且鼓勵和快速審核通過創新車險產品是推動中國車險行業發展的必要大前提。
總的來講,美國車險企業擁有除了種族歧視外,所有其他的保險定價資格。而中國車險企業在2015年6月1號費率改革前,沒有任何定價資格.。2015年6月1號后的費率改革試點省市中,理論上有正負15%的自主定價資格。但實際上截至今日14家保險公司的200多種創新車險產品,并沒有一個被批準的。并且根據美國相關研究顯示,容易出險車主的保費達到不容易出險車主的20倍以上才是合理的,正負15%定價資格遠遠不夠。因此改革的方向必須是給予險企足夠高的自主定價權,這樣中國車險企業才能有足夠的空間去進行行業革新所必須的產品創新。
當然中國車險企業也有自身原因,中國的精算定價能力依然落后美國15年
精算定價是在公平公正的基礎上來預算每一個車主的車險成本和出險幾率。為什么我個人認為這個原因和中國車險企業定價權缺失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呢?在定價權利缺失的年代,我國險企難以有針對性地做出個性化的產品來滿足不同車主需求,車險行業價格戰此起彼伏。大型險企由于綜合優勢較為突出,成本控制能力較強,在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最終的結果是中國車險高度集聚,近70%的業務掌握在人保、太保、平安三大險企手中。中小保險公司獲取客戶的成本較高,往往受制于渠道,導致賠付率居高不下而虧損嚴重。根據2013年中國保險報數據顯示,除了三大險企實現贏利以外,其余46家財險公司的車險承保全部處于虧損狀態。
而美國車險從90年代開始,精算師逐漸使用excel來處理日常工作。但是excel受到數據量的限制,所以只能一個因子一個因子來計算。到2000年之后,在美國少數精算咨詢公司開始使用統計模型來定價,而不再只是依賴excel。2010年左右,美國中小保險公司也開始雇傭能夠熟練掌握統計模型的精算人員。但到了今天,絕大多數中國險企依然沒有這樣的專業人員。所以就算掌握了定價權,也依然無法作到在細化指標下,對車主進行風險評估,做到相對公平公正的車險成本和出險幾率計算。
此外在商業車險改革中,需要引入車型定價、精細化無賠款優待系數、反映不同業務之間的風險差距。在當前保險行業數據逐漸完備的情況下,引入車型風險定價模式,進一步優化無賠款優待系數,逐步實現車險定價精細化。建立包含完整的車型的機動車車型標準數據庫,為車險精細化定價奠定技術基礎。車險企業應該在政策越來越放開的時代加速培養,或者引進保險精算人才,提升精算師在險費定價及產品創新等方面的職業技能。
當然今天中國的保險政策是越來越開放,中國車險企業也必須有一家像美國當年progressive類似的革新領軍公司,愿意嘗試從產品定價創新,來吸引不同的客戶,從而帶動車險行業的變革。讓不同的客戶,花費不同的價格,得到相同的車險服務成為可能。例如從里程開始創新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一名開5千公里的車主,和一名開5萬公里的車主,他們付的保費區別不大。事實上,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汽車行駛里程越長,發生事故的風險就越大。從行駛里程上來看,根據公開披露的財報可以看出,2014年保險公司幾乎用了近80%的較少甚至不出險車主的保費支付賠償了20%左右的常出險的車主。光這一點就已經足夠中國車險企業產品創新思考了。 按照里程收費的車險是車險無憂一直努力的方向。并且我相信在不久可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