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夏季或者是冬季,一日穿越不露營的戶外活動已經成為一種最普遍的戶外活動形式。往往大家只隨身攜帶一個小背包和一對登山杖,背包內用來盛放一些必要的單日用食物、水和必要的衣物,有時還會攜帶一片救生毯。
一日的穿越活動通常比較安全,就是因為相對安全,很多戶外愛好者對單日出行所攜帶的裝備往往重視不夠,甚至釀成慘劇,前兩年的靈山山難就是一個例子。
下列水電的一日穿越活動裝備的種類很能說明水電對于這種活動形式安全方面的考慮,絕不是杞人憂天之舉,重量不一定多大,但一定要有安全保障。
1超輕應急帳篷
這種帳篷在國內比較少見,在災難多發的日本就有比較普遍的應用,重量大約在三四百克的水平。雖然談不上有多好用,能防多大雨水,防風性能如何,但作為救急的裝備已經能發揮出它的強大優勢,遠比一片救生毯要好得多,而且可以多人使用。
水電的超輕單日無紗窗小A塔帳篷重量不足150克,空間足夠大,單門設計,冬天夏天都能用。相對來說,100克左右的風繩和地釘倒算是一個不小的重量。
2保暖衣物
根據季節選用不同的裝備,冬天一般不會被大家忽視,但有一點要特別留意,那就是沖鋒衣、抓絨和保暖內衣的所謂三層經典穿衣法則在一日持續活動中并不容易感到寒冷,一旦停下來或者受困在一個地方,特別是被迫過夜,那么問題就會特別嚴重!值得慶幸的是,現在越來越多的驢友在出行中至少保留一件排骨型的羽絨服作為備份,說明大家對穿衣方面的認識越來越成熟。
水電的冬季保暖裝備不用多說,夏季的倒是值得一提。行軍版羽絨褲雖然只是在105克水平上,但在關鍵時刻就會派上用處。羽絨馬甲在夏季一日的出行中不一定是必備,但我會選擇一條能變形為大衣的290克超輕睡袋,在遇到情況被迫過夜的時候優勢就更大了。另外,我還會考慮帶一小塊剪成人形的短泡沫墊,以備不時之需。
3防水服裝
不論天氣預報準確度如何,帶一套防水透氣的防水服肯定是明智的,夏天發生的失溫基本上都會和濕身和風冷因素有關。在夏天普通厚度的沖鋒衣褲根本就穿不住,放在包內不僅占空間,重量也非常可觀。
水電的太空服全身一套只有250克的重量,而且是梭織的防撕裂面料,風大的時候也能充分發揮作用,天熱的時候就把它放在包內,身上只穿速干衣服。
4濾水器
夏天的戶外水源最好要過濾才能喝,不論肉眼看著是不是很清澈,都有可能存在可怕的細菌、病毒和原蟲。
水電一個17克重的超輕濾水器能解除我的后顧之憂。
5水袋
根據野外水源情況選擇不同容量的水袋。
水電天生比較耐旱,因負重小出汗也少,通常一日的活動帶兩升水就足夠。另外,我會帶一個小容量保溫杯,可以兼做臨時取水的容器,300毫升的重量在170克左右,需要的時候可以方便喝點熱茶。
6爐具
在一日的活動中基本上大家都在吃冷食,不受困的時候也沒什么不好。
水電會帶幾十個酒精棉球、一個自制鈦金屬架子和一個當鍋的小金屬容器,一共沒有幾十克重,但出行品質會改善很多。
7登山杖
登山手杖一定要帶一對,為了健康,不習慣的也要習慣。
水電原來想打造一對自己的超強樹脂登山杖,但加工實在太麻煩了。現在用改造過的DB碳纖維杖Z-Poles,一對重量被減到了251克,強度還說得過去。
8頭燈
不論打不打算走夜路,這件裝備都一定要帶上,畢竟戶外的變數太多了。
水電的頭燈幾年來都沒有變過,一個文件夾綁上一個11克的小手電夾在帽檐上用,兩三顆7號鋰電池足夠。
9背包
背包的大小取決于你的負重和內容物的體積,一日出行的背負系統不是很重要。
水電傾向于用更小的背包,重量不必超過100克,畢竟前幾年穿越貢嘎超過一周行程的那個綠色背包也只有不到200克。
以上裝備并不是一日出行的裝備清單,很多必備用品都沒有列上。這里只是要強調一下一日出行必要的安全裝備以及備份的概念,都是為了保障出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