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雷克薩斯品牌中,有不少家喻戶曉的熱門車型,像入門級產品油電混合動力車型CT200h、一度風靡市場的豪華轎車ES以及有實力稱雄全尺寸SUV的LX570,都是車友們樂于在聊車時談起的話題。當然,在這個日系豪華品牌中,也存在這一些相對“冷門”的車型,今天的主角雷克薩斯GX,就是這樣一款內心強大,卻因為種種原因難以讓人們最終為其買單的中大型SUV。
之所以GX在市場中的表現與它的實際能力不成正比,主要原因還是售價,也正是因為同門兄弟普拉多的存在,讓不少消費者在看待這款車的主觀印象上,得分并不怎么高。GX在雷克薩斯SUV陣營中,身處“二當家”的重要席位,一款處于這種境遇的車,往往需要更強的實力來證明自己,而GX的真正實力,卻要遠遠超出你憑第一印象為它做出的定義。
歷經10余年的更新換代,GX在成長道路上其實并沒有什么太多屬于自己的故事,它就像一個忠誠的追隨者一樣,延著的整個雷克薩斯家族的成長軌跡成長著。除了家族化設計的不斷推陳出新,你幾乎在GX身上找不到什么專屬于自己的特點,這或許又是它影響力提升的另一個阻礙。加上在國內相對高昂的售價限制,很多人不得不因為這些原因退而求其次,或者選擇了更能撐得起門面的LX。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GX就是豪華版的普拉多,他們認為與其多花小30萬,不如直接購入性價比更高的普拉多。這個觀點其實是成立的,在此級別車型中,能夠像普拉多一樣在各方面都能表現出強大優勢的車其實并不多。但問題總是有兩面性的,以上觀點僅存在于表面。既然GX能夠以獨立的身份一直存在,就說明它的實際表現上一定有普拉多難以達到的水平,根據這幾天我對這款車的了解,這些差異化的東西主要表現在這樣幾個方面,品牌、舒適度、豪華度、人性化配置以及那些你僅可以在雷克薩斯車型身上才能感受到的,專屬于豪華品牌的優越感。所以,價格的差異只是表面現象,你所付出的金錢是可以得到相應的回報的,GX也不能完全和普拉多劃等號。
從競品方面來看,似乎能夠更容易找出GX生存力下降的原因,面對德系三駕馬車推出的Q7、ML和X5三款車型以及越野SUV鼻祖路虎發現4的多方面壓力,GX想要在視面子如親爹的中國市場發揚光大,似乎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更何況競品在單項表現上又有著讓其難以超越的表現,這些對于GX來說都是需要克服的困難,想要出人頭地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只有在技術、性能、設計等多方面大幅度提升綜合競爭力,才能讓GX等到撥云見日的那天。
現在讓我們拋開所有雜念,投入全部經歷來了解一下這款中大型SUV。有一點不得不說的優點,就是雷克薩斯的紡錘式中網設計在GX身上的表現,要明顯優于同品牌的其他產品,或許是因為前臉設計的飽滿度達到了完美契合的水平,所以讓這款紡錘式中網的光芒顯露無遺,霸氣凜然的視覺沖擊力直接將普拉多的全新前臉設計斬落馬下。
而在側面設計上,GX的造型和線條都符合一款中大型SUV所應表現出的龐大感。通過全面的觀察,你會發現GX在側面設計上其實沒有什么特別的,但就是這種樸實的協調感,最能征服像我這種對大型SUV情有獨鐘的人,華麗的線條設計和臃腫的車身造型,完全就是不應該出現的失敗設計,舉例說明的話,目前市面上在售的所有看起來很尖的SUV都是實例。
2014款GX對車尾部的改進也并不算多,幾處比較明顯的變化都發生在車燈的樣式上,飽滿渾厚的尾部造型完全符合日系越野車對SUV審美的慣用手法。沒有復雜的布局、也沒有急變線條的干擾,GX的尾部設計就是擁有一種讓人看完很舒服的效果,尾門的開啟方式沒有發生改變,但在車位停車時想要開啟的確是個問題。
2014款GX的內飾設計并沒有發生明顯的改變,除了空調區下方的音頻控制區發生一些改進外,其他設計均維持原有風格。雷克薩斯品牌對于內飾設計的想法比較簡單,如果讓你說出雷克薩斯品牌車型在內飾設計中的特點,我想很多人都難以回答這個問題,當遇到這樣的問題時,其實簡單的一個回答就可以徹底解決,簡約便利。
既然有著比普拉多貴不少的價格,那么在配置方面就需要有一定水平。全景影像系統、自適應巡航系統、盲點監測系統等一系列主動安全配置的提供,大幅度加強了用車安全性和便利性。盡管這些配置不能算是什么優勢,但至少達到了準入級別的基礎,至于那些競品還沒有普及這些配置的車型,就要加快改革的腳步了。
與其他豪華品牌一樣,雷克薩斯也喜歡用一款高級音箱來武裝自己的娛樂系統。馬克萊文森已經與雷克薩斯品牌合作多年,而雷克薩斯品牌也是這款音箱的唯一汽車合作伙伴。記得幾年前參加雷克薩斯SUV全系體驗時,馬克萊文森的相關人員曾經介紹過,想要擁有一套馬克萊文森的途徑只有兩個,一是花費一筆不菲的銀子購買,二是購買一輛雷克薩斯高端產品,可見其門檻之高。
無論是GX還是普拉多,在視覺上給我們最直觀的感覺,就是車身設計的比較瘦高,這也會讓我們對它的駕乘空間產生疑問。其實GX的寬度和高度數值是一樣的,所以它的造型其實是正方形。車輛的視野和舒適的自然毋庸置疑,不過受到2790的軸距限制,使得這款7座車的后兩排空間并不那么寬敞。
第二排座椅在乘坐兩名魁梧的成年男子后,所剩的空間較小,橫向空間表現一般。幸好后排中央地板比較平整,所以對于中間乘客的舒適度也提供了一定保障。后排座椅提供座椅加熱功能,也提供了獨立控制的自動空調,GX兩個版本車型的唯一差異就是高配車型提供了后排液晶顯示屏,而低配版本沒有,對于這個配備的不同來說,并不會起到太多影響。
其實第三排座椅的設計,才是最能體現GX特點的地方。電動第三排座椅其實并不是什么罕見的配置,不過GX配備了兩方位調節設計,使用者既可以在行李箱內控制,也可以在第二排控制,更大程度增加了便利性。另外,第三排座椅的靠背也采用了電動調節角度的功能,與傳統的7座車不同,GX的第三排坐墊并非是固定在那里不可動的,隨著靠背的升起,隱藏在行李箱底部的坐墊受到獨立電機的控制自動送出,豪華感驟然提升。
GX的行李箱空間表現平平,在不使用第三排座椅的時候自然沒得說,不過將第三排座椅打開后,所剩的儲物空間較小,當然有一定程度的影響是來自較高的地板設計。另一個比較讓人無語的設計,就是當你需要打開第三排座椅時,需要拆掉行李箱遮物簾,摘下來的過程倒是沒難度,只不過取下后真的沒有地方放。
2014款GX僅提供了一種動力選擇,就是與國產普拉多相同的4.0L自然吸氣發動機,或許是為了與570有所區分,也對控制成本有好處,之前的V8引擎已經不復存在。這臺4.0L發動機的表現倒是比較讓人滿意,在實際道路上的表現還算游刃有余,雖然不會給你什么激進的駕駛感受,但線性的輸出效果會讓你感覺很舒服。舍得踩油門的話,它也可以給你制造一些小驚喜,不過我想當你真正駕駛這款車的時候,反倒不會這樣去做。
5速手自一體變速器就目前市場現狀來看已經比較落后,不過對于越野來說它卻可以帶來更強大的扭矩分配。日常駕駛中GX的換擋節奏還是一如既往的無聲無息,符合豐田中國對每一款旗下車型的調校標準。當你置身于車流中,像GX這種大號SUV會給你一種安逸感,居高臨下的感覺會讓你與世無爭,寬敞的視野也可以幫助你洞悉前方一切可能會遇到的麻煩。
GX的后懸架配備了空氣懸架,前懸架不可調,這對于增強越野能力似乎并沒有什么太大的作用。這臺電磁懸掛在鋪裝路面駕駛時,會對路面的小幅度起伏和顛簸做出反應,通過調整車輪跳動來降低車身的顛簸,進而提升駕駛舒適度。與其他日系中大型SUV相同,GX在行駛時還是會有一定忽悠的感覺,可能是由于懸架處理的比較到位,這種感覺在大部分時候都不會明顯的表現出來。
雖然沒有設計獨立的多地形調節控制鍵,但GX的確配備了這項功能。駕駛者可以通過方向盤右側的多功能按鍵對其進行控制和調節,四種越野路況模式選擇,也基本覆蓋了所能遇到的大部分地形。在全時四驅系統和較高通過性的幫助下,應付一般的越野路面,無需打開路況模式選擇和差速鎖,GX憑借基礎越野能力就可以完成。
GX配備了托森防滑差速器,當某個車輪遇到打滑現象時,差速器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每個車輪的扭矩分配,幫助車輛脫困。而GX相比同級別競爭對手的另一大優勢,就是其采用了非承載式車身設計,更強的抗扭能力可以幫助GX在惡劣環境下生存的能力。雖然前懸架不具備升高功能,但GX的基礎接近角足以幫助其應付大部分艱難險阻。
除了懸架高低調節,GX也配備了懸架阻尼硬度調節功能,這項配置的出現,可以幫助車輛在鋪裝路面和非鋪裝路面之間自主進行調節,增強了應付不同路況時舒適度不降低的能力。自動爬坡功能和高低速四驅切換,同樣強化了GX在遇到越野路況時的應變能力,一個細微的調整,對于使用者來說就可能是一次重生的機會。
通過對雷克薩斯GX的了解,相信大家現在對這款車已經有了定義,僅僅通過價格來否定一款車,是不理智的行為,GX的綜合表現證實了這款中大型SUV的能力。即便沒有定義也沒關系,有些東西是需要親自體驗過后才能感受到的。近30萬元的價格差異,可能會動搖一部分購買它的決心,雖然市面上也有不少價格虛高的車存在,不過GX并不是那種依靠華麗外表生存的車,因為它一直堅持著這樣一個生活真理,付出有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