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手放開,不問一句,Say Goodbye”,沒有想到曹格《背叛》中的歌詞竟一語成讖。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日前對特斯拉自動駕駛功能釀成的一起致命事故的調查公之于眾,讓自動駕駛正在面對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場輿論考驗。
First Blood
2016年5月7日,全球第一樁自動駕駛功能致死車禍突發。當特斯拉Model S車主Joshua Brown啟動愛車的Autopilot系統,解放自己的雙手,在疾馳的同時盡情欣賞《哈利·波特》電影時,他怎么也沒有想到,他所追捧的特斯拉“自動駕駛”功能會無法檢測出從對向車道轉向過來的一輛集裝箱貨車。電光石火間,不幸發生了——他搭乘的特斯拉絲毫沒有減速,而是直接撞入貨車底部,車毀人亡。
遇難車主Joshua Brown曾于4月份在Youtube上發布了名為“Autopilot Save”的視頻,展現特斯拉自動駕駛功能如何在千鈞一發中避開碰撞事故。距離這份得意不到一個月,車禍突如其來。這回只剩下Autopilot,不再有Save了。

事實上,這已經是特斯拉近期被曝光的第三起“自動駕駛”事故了。至此,有關自動駕駛是否安全的討論在全球各地大規模展開,甚至有人喊出了停止這項開發的聲音。
NHTSA公布消息后,特斯拉當天股價在美股盤后交易中急挫2.96%。除了美國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局之外,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也對特斯拉發起了調查,委員會認為特斯拉在發生事故后并未及時向投資者報告,但是特斯拉對此進行了否認。特斯拉在7月2日發表的聲明《不幸的悲劇》(A tragic loss)中稱:“這是自動駕駛行駛超過1.3億英里以來發生的第一起已知的導致死亡的車禍。在美國,機動車平均每行駛9400萬英里發生一起導致死亡的車禍。而在全球范圍,機動車平均每行駛6000萬英里發生一起導致死亡的車禍。”
無論是先前的起火突然還是如今的慘烈車禍,發生意外事故的特斯拉顯然給公眾造成了恐慌。或許這些事故的幾率對于特斯拉來說是幾十萬分之一甚至幾百萬分之一,但對于涉事車主來說卻成了永遠的百分之百。據美國媒體報道,NHTSA要求特斯拉回答關于Autopilot致死事故的十個問題并設置了最終期限,要求后者在8月26日前回答關于其2015款Model S致死事故的所有問題。如果在最終期限前未完成相關調查,特斯拉將面臨1.05億美元(約合7.02億人民幣)的罰款。
特斯拉CEO Elon Musk近日在接受采訪時表示Autopilot功能之所以最近事故頻出,主要是因為缺乏對用戶的指導,而并不是系統本身有問題。自動駕駛并非無人駕駛
馬斯克曾經在發布會上說過‘It’s autopilot not autonomous’,連他自己也不認可將 Autopilot 譯為自動駕駛,用我們常用的中文解釋,更準確的說法是輔助駕駛。然而這不僅僅是翻譯的問題,在英文環境下,車主們在社交媒體上的傳播也將 Autopilot 神化了。
無獨有偶的是,特斯拉一邊傳播 Autopilot 成功使用的視頻案例,一邊強調駕駛員記得雙手緊握方向盤,這不免讓人產生矛盾。在對技術沒有深刻了解的基礎上(事實是相關的技術科普也尚未普及),粉絲們更傾向于追捧特斯拉,夸大 Autopilot 的適用性。這時,車主記住的不僅僅是名字,而是場景化的功能。在這樣的重復傳播下,Autopilot 變相成為了自動駕駛的代名詞。消費者不會記住你的提醒,而只愛新奇的功能。這是特斯拉必須注意的狀況。

無人駕駛目前仍在實驗階段,具備安全隱患
因此,在概念傳播的過程中,特斯拉顯然負有一定的責任。相比之下,傳統車商就顯得謹慎多了。不論是使用「自動巡航」和「輔助駕駛」等名詞,還是在推廣相關技術的量產,都頗為小心。概念的精準傳播,將會成為未來“自動駕駛”、“無人駕駛”等科技詞匯的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要求。
在堅持創變新技術的時候,特斯拉一直是行業的榜樣。在完善新技術的道路上難免艱難險阻,特斯拉應該展示一個成熟和睿智的公司的風范,更加精準地傳達產品功能、及時的溝通信息和更加負責的處理事故。如此,才能繼續帶領汽車行業進行變革。
智能駕駛的未來困境
目前,特斯拉已經明確表示不會取消Autopilot功能,同時相反會繼續努力提升這項功能的穩定性,并且重點加強對用戶的培訓,告知用戶目前Autopilot功能的局限性。
自動駕駛是智能汽車很重要的組成部分,而智能汽車一直沒有廣泛投放市場,原因之一就在于其核心技術還有很多方面不夠成熟——比如應對黑客威脅。可以設想,如果車載智能系統存在“后門”,對想要惡意控制他人座駕的不法分子來說,攻擊傳統的汽車還需要直接接觸車輛,而車聯網的發展,則意味著進行遠程破壞成為可能。
另外,自動駕駛技術大規模應用后,如何保證軟件系統不受“感染”,從而造成重大交通事故?早在2013年的黑客大會上,就有兩位美國黑客公布了他們的研究成果:如何攻擊豐田普銳斯和福特翼虎的控制系統,從而實現包括高速行駛時突然制動、使車輛剎車失靈、猛打方向盤在內的各種操作。這提醒人們,應充分認識到汽車智能化帶來的風險,早做防范。

隨著汽車互聯智能的發展,確保系統不被操控至關重要
誠然,汽車智能化的腳步并不會因一起事故乃至更多的“特斯拉事件”因噎廢食,自動駕駛技術、智能汽車和車聯網必將是未來汽車行業的趨勢。但這場悲劇的確敲響了一記警鐘——在技術尚未完全成熟的情況下,誰也不能抱著僥幸心理,拿消費者的生命開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