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斯柯達Yeti尚未國產之前,伴隨它的爭議其實只有外觀造型,但是在上海大眾斯柯達公布其中文名為“野帝”之后,誰都沒有意料到隨之而來的討論完全掩蓋了消費者對于其外形設計的認同。雖然野帝更能激起大家的話題,但這次遠赴德國,我要給大家帶來的試駕體驗并不是即將上市的野帝,而是更原汁原味的新款Yeti。這次是進口版本的改款車型,后續有望通過進口渠道引入國內銷售。
作為最原汁原味的版本,海外版新款Yeti的車身尺寸并沒有像國產野帝一樣進行加長,2578mm的軸距數值令其看起來十分緊湊。也許老外們并不介意這毫厘之間的差距,但對于喜好大空間的國內消費者來說,加長后的野帝明顯會更得寵一些。
車型對比--搜狐汽車制表
|
||||
車型
|
長(mm)
|
寬(mm)
|
高(mm)
|
軸距(mm)
|
新款Yeti
|
4222
|
1793
|
1691
|
2578
|
野帝
|
4459
|
1793
|
1682
|
2638
|
途觀
|
4605
|
1809
|
1685
|
2684
|
對于海外版新款Yeti的外觀,我并沒有感受到多少新鮮度,因為除了此前就已經在法蘭克福車展上看到其身影外,與國產野帝區別甚微的外觀造型也讓我覺得這是一位“老朋友”了。
海外版新款Yeti擁有城市和越野兩種版本的外觀造型,除了前保險杠下包圍這個區別外,越野版Yeti還配備有Off Road(越野模式)。國產野帝采用的越野版Yeti的外觀造型,在此基礎之上還添加了鍍鉻進氣格柵,當然了,同樣被原汁原味引進的還有功能強大的Off Road。
為了讓大家能夠體驗到不同于國產野帝的外形設計,本次試駕我特地挑選了將來也有可能會引進國內銷售的城市版1.4TSI DSG高配車型,沒有越野下包圍,也沒有鍍鉻進氣格柵,更沒有4×4四驅系統,這是一款更適合城市使用的緊湊型SUV。
除了換裝最新的斯柯達家族式前臉外,老款Yeti那風趣、可愛的圓形車燈也已經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帶LED日間行車燈光帶的氙氣大燈,AFS隨動轉向、大燈自動開啟和清洗裝置悉數配備,功能豐富。
與國產野帝不同的是,海外版新款Yeti并沒有采用外掛式備胎,事實其實是沒有備胎。相比之下,我個人更喜歡國產后的改進,越野味道更為濃烈,同時也給出行增添了一份保障。
海外版新款Yeti采用了不同于國產野帝的方向盤樣式,出風口也沒有像野帝一樣采用鍍鉻裝飾,中控臺采用軟質搪塑材質,手感很棒!由于此前沒有實際體驗過野帝,所以不知道國產后車型的手感是否同樣值得稱贊。
個人覺得海外版新款Yeti的三輻式方向盤在視覺效果上要優于野帝的四輻式方向盤,廠家在下次改款時可以考慮更換。方向盤上的多功能按鍵操作方法與大眾車型無異,基本不會有上手難度。
多媒體系統采用了我們熟悉的RNS315,除了支持CD、SD卡、USB和藍牙電話等功能外,還能顯示導航、虛擬倒車雷達影像和倒車視頻影像,而位于下方的雙溫區控制自動空調面板同樣采用的是斯柯達傳統樣式,溫度控制旋鈕上還集成了三檔可調的前排座椅加熱功能。
由于沒有搭載四驅系統,該車中控面板最下方的功能按鍵區域缺少了Off Road的開啟按鈕,而在該區域的最右側,我們看到了自動泊車的功能按鍵。海外版新款Yeti搭載的是PLA 2.0自動泊車系統,該系統在原有的側方位停車的基礎上增加了垂直停車功能,讓駕駛者停車更便捷。
因為國外消費者對于皮質座椅的需求度不是特別高,所以除了全系中的高配車型外,海外版新款Yeti基本都采用的是織物座椅。雖然座椅材質一般,但功能性和舒適性卻一點都不差,駕駛席座椅配備有八向電動調節和三組座椅記憶。
作為一款SUV車型,Yeti的頭部空間基本不是我們應該擔心的問題,但是由于沒有像國產野帝一樣對軸距進行加長,所以海外版新款Yeti的后排腿部空間略顯局促,僅僅只能算是夠用而已。
如果要用幾個詞匯來形容斯柯達的產品,那我會說實用、享受生活,這從海外版新款Yeti眾多的儲物空間就能看出。此外,可完全拆卸的三個后排獨立座椅也是Yeti一個與生俱來的優勢,由于時間關系,我沒有拍攝拆卸的整個過程,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鏈接(越野與實用性比想象更強 試駕斯柯達Yeti)查看我同事此前的老款Yeti試駕文章。
由于沒有備胎,海外版新款Yeti的行李箱十分平整,常規狀態下就已經可以容納不少大件物品,如果將可以完全放平的后排座椅放倒,Yeti的承載能力還能得到進一步擴充。因為Yeti的后排三個獨立座椅可以實現獨立的拆卸,完全拆除后,它的后排空間更像是一個小型的箱式貨車,承載能力驚人。
在此之前,無論是老款的進口Yeti,還是即將上市的國產野帝,都只是搭載了代號為EA888系列的1.8TSI渦輪增壓汽油直噴發動機,雖然這臺發動機性能確實很出色,但偏高的整車價格和燃油費用卻成了阻隔不少消費者的一道門檻。
而今天我在德國無限速高速公路上駕駛的卻是一臺搭載了1.4TSI渦輪增壓汽油直噴發動機的小排量Yeti,低價格、低排放、低油耗等都是其優勢所在,雖然數值比國內的1.4T發動機略低6千瓦,但作為日常城市代步使用已經足夠了。
在時速不超過120km/h的情況下,這臺發動機的提速感受還是很不錯的,不過畢竟是臺小排量發動機,如果身邊風馳電掣般閃過一輛旅行車,而你還想小試牛刀去追趕它,那你會因為已經沒有多余的動力儲備而忍不住想要跟同行的伙伴聊聊天氣轉移話題。
和現有的1.8T車型不同,傳動方面海外版新款Yeti配備的是7速DSG,D擋模式下一般控制在2000rpm以內換擋,S擋時則提升至3000rpm左右,初段加速很有沖勁,變速箱升擋迅速,并能讓這種加速感保持一段時間,造成動力很猛的假象,但當你油門踩到底之后,你才會意識到這其實只是一臺小排量發動機。
雖然動力表現一般,但要說到駕駛感受,保留了歐洲車原汁原味風格的海外版新款Yeti絕對能讓人豎起大拇指,不僅底盤懸架比國產同平臺下的車型更顯緊湊感,路面起伏傳遞會很直接,適中的轉向力度和清晰的路感也讓人忍不住拍手稱快,這些都是典型歐洲車的駕駛感受。
從高速公路進入到德國的山間小路,一開始時我還對擁有較高車身高度的Yeti有些擔心,但慢慢的,入彎前的擔心被轉化成了實際感受后的自信,Yeti對車身側傾的控制能力完全超出了我的預期,你可以更加大膽地提高過彎的速度, 輪胎也表現出了足夠的抓地力,而不會過早地表現出極限。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雖然分配給我的是一臺兩驅版的Yeti,但由于主辦方特地安排了一段越野路段,讓我們去感受Off Road的獨特魅力,因此接下來的篇幅是為喜愛越野的讀者準備的。
在系好安全帶后,負責這一環節的教練告訴我們的第一件事是摁下位于中控面板下方的Off Road按鍵,這時儀表盤上的指示燈會亮起,提醒我們Off Road已經開始運作。這樣的操作方式和工作原理,讓我聯想到了斯巴魯森林人的X-Mode,而后者是一款以四驅性能著稱的城市型SUV。
Off Road打開后不僅開啟了Yeti的下坡控制功能,也開啟了Yeti的越野模式,前者可以在陡坡的沙石路面以緩慢的速速穩定向下行駛,而不用人為控制剎車;后者則讓Yeti的ABS防抱死、TCS牽引力控制和EDS電子差速鎖都進入到越野模式,可以更為輕松地克服爛路上的泥濘與沙石帶來的阻礙。
海外版新款Yeti采用了瑞典瀚德(Haldex)公司提供的第五代Haldex多片離合器四驅系統,跟老款Yeti搭載的第四代系統相比,新產品在自重方面降低了1.4kg。在干燥路面上,96%的發動機扭矩會被傳遞前輪,而在電控單元檢測到前后橋轉速不一致時,電動壓壓控制的Haldex多片離合器最多可以將90%的動力傳遞給后輪。
在看到眼前的涉水、獨木橋、炮彈坑和接近于45°坡這些障礙時,我跟同行的小伙伴其實一開始都有些質疑Yeti能否完成這些挑戰,但從德國教練不緊不慢且略帶調侃的語氣中,我們決定嘗試一下。結果顯而易見,Yeti卓越的越野性能讓我們對其刮目相看,并且在體驗第二圈的時候不自覺的加快了行進速度。
總結:和同平臺的兄弟途觀一樣,野帝上市后應該不會只推出1.8T一種排量的車型,對于整天在城市當中忙碌的上班族來說,搭載1.4T發動機的兩驅車型足矣,何苦為一些基本用不上的配置買單呢?因為斯柯達的品牌地位比大眾略低,所以我們無須對野帝1.4T車型的價格太過擔憂,現在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1.4T車型什么時候才能國產,只能靜候佳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