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受制于車型平臺和研發經費等方面的限制,在新車型推出上相較于合資品牌來說有一定劣勢。不過,它們的優勢體現在對于市場變化能夠更迅速的做出反應,同時受到的阻礙也更小。在自主品牌當中也存在兩種產品更替的方式:技術儲備較弱企業會更多的在表面上做文章,與之相反的擁有一定研發能力的企業就會將資金進行更有目的的投放。長安汽車就屬于后者。它們在小型城市SUV剛剛火起來的時候迅速推出了CS35,而在短短的兩年時間內,CS35迎來了改款。長安沒有浪費時間和金錢去做表面文章,所有的改動都力圖讓CS35變得更聰明,更便捷。
新的CS35在外形上沒有發生任何改變,這跟以往一提到改款就換燈換中網的做法完全不同。看來長安汽車對于這款出自長安歐洲研發中心的產品外觀充滿自信,CS35整體造型也確實比國內前兩年誕生的同類車型更為精致成熟。
內飾整體布局延續了前款車型的設計風格,中控面板的配色以及布局這些容易在改款中發生變化的部分都維持了原樣,如果你足夠仔細應該會找到新車的不同之處。對,2014款長安CS35采用了尺寸更大的液晶顯示屏。看上去長安好像也是跟風弄了一塊大尺寸屏幕交差,實際上這塊屏幕背后包含的升級才是2014款長安CS35最值得關注的地方。
in Call系統是由車機、手機和云服務平臺組成,以手機為紐帶,通過藍牙和WIFI連接,實現車機與互聯網、云服務平臺的數據交換,其擁有行車導航、影音娛樂、安全保障等八大項、共二十六種功能。它能夠與目前主流的Windows、iOS和Android三大手機系統相連接,不會受到數據接口的限制。
目前,in Call服務中心在車主購車一年內是免費服務,之后會收取300元的年費。以其目前的服務水平來看,長安汽車的這套in Call稱得上是最實惠的智能車載系統。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重慶復雜多變的路況讓初次來到這里的媒體老師瞬間變得不夠自信,所以廠方提供的自動擋車型就成為了香餑餑。作為一個在重慶生活過的人來說,我自然也高風亮節了一把,讓出了率先體會自動擋車型的機會。不過,在感受完in Call系統后,我還是趁著活動結束之前對CS35自動擋車型進行了簡短的試駕。
自動變速箱的換擋手感適中,并沒有松曠的感覺。剎車踏板與油門踏板回饋感受與手動擋車型基本一致。電子助力轉向低速輕盈,中高速助力力度適當減輕,增加了車輛在高速工況下的安定性。不過,受到重心和車重的影響,車輛在120公里以上時會有一些發飄的感覺。
自動變速箱的表現沒有太多出彩的地方,但也不存在明顯不足。檔位切換過程中的動力中斷間隔在可以接受的范圍,換擋平順性也保持得不錯。平時正常駕駛時,換擋轉速一般在2000-2500轉。隨著油門開度的變大,換擋轉速也會逐漸提升。在全油門的情況下,變速箱會將換擋轉速提升至6000轉,保證車輛的加速性能。
總體來說,長安對于此次CS35的升級做到了花最少的錢辦最多的事。自動擋車型的增加不僅豐富了消費者的選擇,也提供了更便捷的駕駛體驗。in Call系統的出現會給對手帶來更大的壓力,也明顯提升了CS35在市場中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