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沃爾沃汽車主導的全球首個大規模自動駕駛公共路試項目“Drive me”,于去年在瑞典哥德堡向全球媒體首次展開體驗。該項目將實際駕車情況中的堵車、停車、疲勞駕駛等多種復雜情況囊括近來,同時與多瑞典交通管理局、林德霍爾姆科學院等多方機構合作,測試規模首屈一指。沃爾沃自動駕駛技術是沃爾沃面向智能交通的重要一環,對此沃爾沃汽車集團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漢肯·塞繆爾森表示:“自動駕駛是實現沃爾沃汽車交通事故‘零傷亡’這一愿景的必經之路。
日前,沃爾沃汽車將這項最新、最前沿的汽車技術帶到了中國。SUV中國網從沃爾沃官方獲悉,沃爾沃于3月25日至28日在北京實際公共道路上進行高度自動駕駛測試和展示項目,成為中國及亞洲首個面向媒體、公眾和汽車界行業機構開展自動駕駛路試的汽車品牌。而沃爾沃旗艦級SUV全新XC90將是首款搭載沃爾沃首款具有高度自動駕駛技術的量產車型。
沃爾沃將自動駕駛項目“Drive me”帶到中國,一方面是為了推廣沃爾沃自動駕駛概念,并且這個項目得到了中瑞兩國政府的支持,是中瑞交通安全研究中心的重點課題,大批來自中國政府相關部門、瑞典交通部和新聞媒體都體驗了沃爾沃自動駕駛項目。
另一方面,沃爾沃此次也是為了通過實測了解中國的復雜路況和消費者需求,為沃爾沃將來在不同市場投放適應全路況的自動駕駛車輛做好了技術儲備和市場經驗積累。沃爾沃汽車集團全球高級副總裁、中國區首席執行官拉爾斯?鄧表示:“在全球汽車朝著智能化和互聯網化發展的今天,沃爾沃繼續保持開放的心態,快速推進以自動駕駛為代表的未來汽車創新。”
沃爾沃XC90將成為 首款具備高度自動駕駛技術車輛
沃爾沃旗艦級SUV XC90將是首款具有高度自動駕駛技術的量產車型。實際上,早在去年XC90發布之時,XC90搭載的主動安全技術中就包含了部分“Drive me”自動駕駛的部分功能,包括City Safety城市安全、交通標志識別系統、盲點信息系統監測、倒車車側警示系統以及排隊輔助功能。在加入沃爾沃自動駕駛“Drive me”項目后,XC90的主動安全系統得到了進一步完善,世界首創的交叉路口自動剎車技術能夠在轉彎遭遇對向來車時自動剎車,從而盡可能減輕碰撞的傷害甚至徹底避免事故的發生。
沃爾沃無人駕駛技術體驗
在駛上換成高速公路后,我們乘坐的試駕車在滿載五人的情況下,以70公里的時速在最外側車道平穩運行,隨后沃爾沃瑞典技術人員Erik開啟車輛自動駕駛模式,在15公里的路程中完全沒有任何人為操作,車輛運行平穩,沒有加速、剎車突兀的情況出現。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試乘的V40 D4柴油版沒有針對試駕路線經過任何改裝。
全自動泊車功能(Autonomous Parking)
沃爾沃自動駕駛技術向我們展示了四大創新科技。首先是全自動泊車,該技術能夠幫助駕駛者實現自動“尋找車位”和“停車入位”兩大功能。這輛智能車輛在操控者用手機發出“park now”指令后,在全程沒有駕駛員的情況下,自動啟動、停車、倒庫、最后在停車位內停穩,其科幻程度只在電影中出現過,使人感到不可思議。同樣,在操控者發出“pick up me”的指令后,車輛自動駛離車位,停到指定位置,令在場所有人都吃驚不已。作為沃爾沃自動駕駛技術一部分的自動泊車功能非常具有現實意義,其可幫助駕駛者減輕停車煩擾,提高泊車需求過程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快遞到車(Deliver to Car)
所謂“快遞倒車”增值服務是通過沃爾沃汽車配備的隨車管家(Volvo On Call)應用實現。駕駛者在網上購物或發快遞時確定好完成收貨和發快遞的時間和地點,確認之后,用于接收貨物的車主的車輛準確位置信息便分享給物流公司,并向快遞員配發數字密鑰。快遞員可以通過掌上移動設備獲取數字密鑰開關車輛,同時完成包裹的準確送達。
行人防撞系統(Pedestrian Detection and Auto Brake)
行人防撞功能通過強大的雷達和攝像頭技術探測車前的行人及自行車,當有人或自行車進入汽車的行進路線并存在碰撞危險時即會發出警告,如果駕駛員未能及時做出反應,該全力自動剎車功能便會啟動并實現自動全力剎車。
濕滑路面預警(Slippery Road Alert Technology)
最后是濕滑路面預警系統,當車輛通過先進的傳感器及雷達發現濕滑路面等不利于行車的環境時,能夠及時采取保護措施并將相關信息發送至沃爾沃云服務中心。通過沃爾沃強大的車聯網及車間互聯技術,相關的路況信息可以被及時推送給其他路經此地的車輛,從而提前警示駕駛者進行主動的預防措施,大大降低前方濕滑路面可能帶來的危險。
沃爾沃汽車集團自動駕駛技術高級技術專家艾瑞克?柯爾林(Erik Coelingh)博士介紹:“。我們很高興沃爾沃是第一家來中國進行高度自動駕駛的汽車品牌,因為中國是我們的第二故鄉。”沃爾沃自動駕駛“Drive me”項目向我們展示了沃爾沃對于未來自動駕駛概念的理解,也讓我們對智慧汽車發出了無限期待。我們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將來,“零傷亡”交通會很快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