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橋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滄浪。
風含翠篠娟娟凈,雨裛紅蕖冉冉香。
厚祿故人書斷絕,恒饑稚子色凄涼。
欲填溝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唐·杜甫《狂夫》
【SUV中國網】成都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是唐時大詩人杜甫流落蜀中的寓所。子美先生先后在此寓居四年,在此創作詩歌無數。后人念懷先閑尋得遺址修葺,使而草堂得以安存。而今杜甫草堂已成為中國文學的圣地。
唐乾元二年。安史之亂爆發的第四年,杜甫為了躲避戰亂,不得不棄官到秦州客居。年冬,杜甫在顛沛流離中從長安流亡到成都。在好友嚴季鷹的資助下,在成都浣花溪畔結廬而居,稱 “成都草堂”。上文《狂夫》就是描寫了“成都草堂”和詩圣當時的心境。
進入草堂,就仿佛進入了另一個境地,這里恬靜淡雅,綠色蔥蔥,陽光也顯得那么柔和。在園中漫步,處處都透露著一絲悠閑,亭閣與池塘相互纏繞,假山與綠蔭互為依靠。走走停停走走,聆聽鳥鳴,一切都顯得那么超凡脫俗。
今天的草堂保持著明清擴建時的建筑格局,建筑古樸典雅、園林清幽秀麗,即有詩情,又富畫意。
草堂內有一大雅堂,內陳歷朝歷代著名詩人雕塑12尊,屈原、李白、白居易、李清照等大家皆在此列。形象地展示了中國詩詞的發展歷程。并且含括了詩圣的生平及成就。
當年茅屋前,有一條兩旁栽滿花木的小徑稱花徑,詩圣言:“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而今花徑不復當年樣貌,雖亦是為君蓬門開歡迎四方游人,但人已作古,少了熱情多了感懷。
梅園原是一處私家花園,院內有一座四層磚塔,塔名"一覽亭"。取自詩圣名句“一覽眾山小”。此塔古樸大方,滄桑雄偉,歷經多年雖被歲月所侵蝕卻仍傲然屹立。
成都杜甫草堂內現今藏有各類杜甫詩集版本眾多。宋、元、明、清歷代杜詩精刻本、影印本、手抄本以及近代的各種鉛印本,還有朝鮮、日本出版的漢刻本,是有關杜甫平生創作館藏最豐富、保存最完好的地方。成都杜甫草堂因詩圣名揚天下。
廣德年四月嚴武去世,失去唯一依靠的杜甫只得告別成都,后經三峽流落荊、湘等地。至此以后詩圣卻再沒有踏足過蜀中土地,大歷五年冬天,詩圣杜甫死在由潭州往岳陽的一條小船上,就這樣走完了他艱難苦恨的人生歷程,懷著憂國憂民莫大的悲痛,拋下了他那些旅泊異鄉、謀生乏術的弱男幼女,赍志而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