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我與運車網CEO張玉龍相識超過十年,我們曾經共同就職于中國汽車報社經營中心。曾經的張玉龍雷厲風行、仗義執言。如今他已從一位媒體人、新聞人成功轉型為創業者、企業家。他對于運車網的未來充滿信心,對于汽車行業、物流業的研究和探索也給我們帶來一些啟示。

運車網CEO張玉龍正在接受家用汽車傳播機構董事總經理、出版人兼總編輯陳梓萱采訪
桃花源記
張玉龍是探索二手車貨運的先行者,但最終讓他決定專心研究于此也是機緣巧合。汽車媒體的任職經歷讓他對于市場的變化時刻保持著敏銳的嗅覺,在擔任某網站總經理時便以媒體身份召開了關于汽車售后服務市場的會議,張玉龍試圖對缺乏標準的市場建立規范。
2014年,O2O模式的興起讓中國二手車市場迎來爆發式增長,年交易輛達到680萬輛,老舊機動車淘汰速度的加快以及各地環保政策的出臺讓他看到了其中的商機。于是張玉龍將自己的兩輛車在北京的花鄉二手車市場賣掉,這在當時朋友們看來十分瘋狂,而他卻打著和二手車商深入交流的盤算。
“起初想在二手車領域做一些事情,偶然發現了另一片藍海。”在與花鄉、亞市等二手車車市包括朋友的4S店的溝通中,張玉龍發現:二手車交易擁有的百萬輛量級的運輸資源,沒有平臺來進行整合,而一些零星小作坊式的個人行為,遠沒有形成規模。
趕上O2O大潮的張玉龍決定賭一把,搭建平臺、建立品牌親歷親為。而在之后的2015年上海車展后,他又發現了新的商機:主機廠新車運輸完后會產生二次轉運,大區之間相互調貨等產生了巨大的貨運體量。“2015年2400萬新車的銷售量,貨運需求可能占到其中的三分之一以上。”無獨有偶,朋友的租車公司在旅游旺季自駕游車輛的調運又產生了每個特殊日期節點至少五萬次的運輸量。
“經過初步預算,由商品車、二手車及自駕游等車輛組成的廣義的二手車所產生的運輸費用每天至少一個億。”在張玉龍眼中,最好的機會還等在那,這個市場的體量已經足夠大。
變形金剛
2 015年6月,運車網正式從PC端投入運營,在經營了三個月之后,張玉龍發現,“這并不是一個傳統O2O模式能夠做到的事”,公司的發展遇到了困境。二手車商、卡車司機的文化水平不足以支撐App的正常運營,駕駛資歷的考核、裝卸車輛的技能培訓缺乏管理等問題暴露了出來。
“ 我們發現只做線上是行不通的。”在看到整車貨運行業標準化程度低、無法給貨主和司機提供保障之后,張玉龍果斷轉變了發展模式,將沒有形成閉環的商業模式舍去,先期主攻線下市場拓展。
由此,張玉龍和他的團隊開始了對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的專注探索,并逐漸磨合建立合作站和直營站,形成“精品專線”。目前,運車網全國站點建設已經接近20家,現有的36種多元化運輸方案基本上能滿足全國90%以上的車輛運輸服務。
運車網開始形成了清晰的發展思路。以線上互聯網和地接團隊組成了“雙網模式”注重對主機廠的運力搭配,回程運力和分散運力的有機結合,運營模式兼有B2B、B2C。
洗牌者
據張玉龍介紹,運車網的主要業務來自商品車、二手車和自駕車運輸三個板塊,二手車運輸占到了較大比例,是運車網目前的核心業務。
為了規避風險和行業散亂秩序,運車網選擇了業內規模較大的二手車批發商、經銷商合作,交易真實,可信度高,且發收車都有人線下對接、查驗,更加安心。而承運方面,主要與工商局注冊在案的物流公司進行合作并做到定期更新,將運輸風險降到最低。
在公司大部分業務中,承運物流公司與運車網而非貨主簽約,貨主向運車網追求的是總體化的物流解決方案,運車網的盈利點則主要來自于對貨主收取費用以及付給物流公司費用的差價。
而在定價方面,運車網十分靈活,依據限定的貨物以及目的地等前提提供一個固定的價格,同時參考時令行業第三方物流標準,不會讓任何一方的利益縮水。運車網在物流方面的優勢其實不僅僅體現在公路運輸,而是提供全方位的物流解決方案,更像是一個資源整合者,將下游承運人的資源高效配置,從而使貨主樹立信任。
張玉龍認為,按需提供靈便的物流解決方案,不斷滿足貨主不斷變化的需求才是運車網的優勢所在。特別是在互聯網年代,貨主之于物流公司的科技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
未來,運車網還將通過金融信貸模式對二手車商提供貸款支持,與此同時,在倉儲環節、在途環節等整個運輸閉環提供服務,為真正的汽車電商時代的到來時刻做好準備。
寓情于鋼鐵
談到當下的行業競爭對手,張玉龍說:“運車網是踏踏實實的在做這件事情,我們并不會受拿到風投的競爭對手的發展模式影響。”
在描述運車網的不斷壯大的過程中,張玉龍不斷向記者強調汽車人對于汽車文化的情節。“對于汽車沒有情懷的人是做不好這個行業的。”
張玉龍是對汽車訴諸情感的領導者。在張玉龍看來,汽車不是純商品,是有生命、有靈性的物件,有豐厚的汽車文化扎根在思想當中才能在當下競爭激烈的汽車行業中生存下去。“光是哪座城市擁有主機廠,你就需要細致地了解。沒有對這個行業的熱愛,想做一出一番成就很難。”
2015年9月份,國務院辦公廳正式發布《關于推進線上線下互動加快商貿流通創新發展轉型升級的意見》,標志著無車企業從事貨運模式在中國正式獲得政策認可和支持。
分析人士表示,未來,伴隨著傳統模式的轉型升級和互聯網的逐漸滲透,以平臺經濟為核心的模式的運車網將在貨運物流行業得到快速發展,"無車承運"將有望分享萬億元市場蛋糕。
“我們要做細分市場的窄眾,它體量很大,但這個行業缺乏有長遠眼光的企業家,大家都想掙快錢,而我們想沉淀下來。”張玉龍補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