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
用這句詩作為江鈴溪橋工程過往10年的總結,再合適不過。因為在這10年里,所有參與過溪橋活動的同仁,無論現在身處何方,當和他們談到溪橋的時候,鐫刻在心底的,總是那無處不在的或歡喜、或悲傷的淚水,和充滿胸臆的滿滿的眷戀。
一、溪橋源起
江鈴溪橋工程于2007年發起,起源于一次偶然的事情。當時電視里播放了國內貧困山區的孩子們受困于遍布山區的溪流阻擋,上學路上十分危險的報道。那么,是不是應該發起一個公益項目,為這些孩子,為山區的群眾們援建一座座小橋,讓他們從此遠離危險?
出于此目的,早就有志于公益事業的江鈴汽車與中國扶貧基金會和中國汽車報攜手,三方共同發起了江鈴溪橋工程。從此,作為國內汽車行業內最知名的公益項目之一,江鈴溪橋工程的足跡遍布了中國的各個角落,將溫暖和關愛也帶到了每個角落。
二、愛心歷程
2007年,江鈴溪橋工程剛剛誕生,便開始了慈善的旅程。這一年里,溪橋慈善行車隊從廣東出發,歷時半年多,先后在貴州、江西、湖南、重慶、山東、河南、陜西等地開展便民橋援建及貧困地區捐助等活動。溪橋工程的第一座便民橋,就落成在陜西隴縣。
也就是從2007年開始,每年在中國大地上,都有這樣一支車隊,滿載著愛心物資,駛向白山黑水,駛向彩云之南,駛向天涯海角,駛向東海之濱,為貧困的山區建起了一座座便民橋,將外面的世界帶到了山里的孩子和老人身邊。
數字是最有說服力的。10年間,慈善行車隊行程近20萬公里,途經全國24個省市及自治區的200多個城市,數百萬群眾參與到溪橋工程中,將愛心傳遞,把溫暖傳遞。
秉承“誠信 創新 共贏”的核心價值觀,江鈴汽車不忘初衷,回報社會。10年間,江鈴汽車連續10年為溪橋工程專項基金共投入資金2249.95萬元,地方配套資金2000余萬元,在106個縣市共建起了便民橋318座,為50多所貧困小學、敬老院和福利院送去關愛和溫暖,總計惠及50余萬山區群眾。
三、淚水和愛心
十年慈善行,十年淚水路。所有經歷過溪橋的人們,都接受了一次心靈的洗禮。每一次深入到山區,深入到邊塞,都能認識無數鮮活的個體。他們的故事,是那么的感人至深。
圖中的老人,牽著孩子走在剛剛落成的便民橋上。在有這座橋之前,他的親人們被突發的洪水沖走,失去了生命。此時此刻,他那飽經滄桑的眼中,是不是想起了逝去的子女?
圖中的這一位羅光林老人, 用了27年的時間,每天為上學放學的孩子擺渡。他用自己的孤獨和堅持,為村子里的孩子們撐起了安全的天空。
諸如此類的故事,在溪橋慈善行活動中,還有很多很多。每一次活動,參與者們被貧困地區的人們面對的苦難所震撼,為在困境中他們的努力所感動,為自己能夠做出微薄的貢獻而激動。
在艱苦的環境中,貧困的人們沒有放棄,他們努力的生活著,保留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僅僅一點點小小的幫助,一座座小小的便民橋,便會讓他們的生活更加便利,更加安全,讓他們能夠和外面的世界聯系緊密起來,讓這一塊土地從此不再是孤島。
每一次活動,不僅僅是為貧困的人們帶去的溫暖和關愛;參加活動的人們,同樣從他們所幫助的人那里得到了心靈的洗禮和升華。正如2011年參加過一次慈善行的媒體記者所說,“不是我們撫慰了這些山區的老人和孩子,而是他們撫慰了我們。如果沒有他們扎根在這里,這塊土地就會荒廢。所以我們要感謝他們”。
四、新的起點
十年一個輪回。2017年,江鈴溪橋工程走入了第十一個年頭,也是第二個十年的開端。現在國家大力開展扶貧工作,也許,多年前那些難忘的場景會越來越少,但是,仍然會有一些地方,居住在那里的人們需要一座小小的便民橋幫助他們走向外面的世界。
新的十年,老一批的溪橋人逐漸淡去,但是,新一批的溪橋人卻在成長。今年的溪橋慈善行,來自多所大學的大學生們加入到了這個團隊中來,用自己到熱情和知識來幫助那些需要橋梁的人們。薪盡火傳,溪橋工程將會在新的十年中不忘初心,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