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吉普都叫JEEP”,此前這句廣告語曾被我侍奉為最具品牌代表性的宣言,后來蒙牛特侖蘇也跟隨其后。之所以JEEP這樣定義,其中的原因是現在市場大部分的“越野車”其實只是提高了通過性、增加空間的轎車而已,為此眾多廠家齊心合力為這樣的車型定義為SUV。不過今天出場的這位可不一樣,它有絕對的能力證明它并不是一輛SUV,它就是讓越野迷期盼已久的北京汽車40(以下簡稱為BJ40)。
從2008年以概念車身份亮相至今也有6個年頭,而在隨后的歷屆車展當中我們都可以看到BJ40的身影,然而最終的量產卻停滯不前。直到2013年末,它才迎來正式銷售,相信所有人都和我一樣有個共同的疑問,6年的等待是否值得。
不可否認的是,BJ40與牧馬人的相像程度很高,黑色塑料防撞杠、棱角分明的車身、以及向外擴張的輪拱等等,但在細節上BJ40也注入了不少特有的元素,例如方正的五孔格柵、黑底帶透鏡大燈組成,所以BJ40相比某些自主品牌而言,還是擁有了一些自主設計的功底,并沒有一味照抄。
BJ40為兩門版設計,在看過各項通過性數據后,它的能力足夠令你信服,即使與牧馬人Sahara相比,BJ40的諸多參數也略占上風。輪胎的配置可以看出向公路有所妥協,佳通SAVERO HT PLUS系列輪胎可以照顧到普通路面上的舒適性。
一輛真正的越野車所要具備的挑戰更艱難的路況,帶領駕駛者去到大多數車所未及的地方,高通過性以及越野必須的實用性十分重要。而SUV更傾向于城市道路,豐富的電子配置,舒適的底盤設定與真正越野車的取向背道而馳。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布局簡潔、基本功能符合一輛越野車的取向。用料方面全部采用了硬塑料材質,有效降低成本,不過還好,車內的味道還算可以接受。
音響播放器與手動空調的位置設計傳統,按鍵設計較大利于操作,此外各項旋鈕與按鍵的阻尼設定也不錯。唯獨遺憾的是音響面板當中的是mini USB接口,與外接設備相連比較麻煩。
方向盤的塑料感同樣強烈,除了穿越版外,征途版與酷野版為真皮方向盤,所以入門版更多考慮的是性價比。儀表盤的樣式比較傳統,行車信息屏內的功能都是朝向越野體系而設計的,除了油耗、續航里程外,還包含有高度與大氣壓等戶外行車數值。
車窗開閉的按鍵被設計在中控臺上,千萬別以為這是學習MINI的個性,BJ40的車門在野外需要時,可以將其拆下,所以為了避免車窗的正常使用,故此采取這樣的設計。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BJ40的車頂可以進行手動開啟,前半部區域的拆卸比較方便,只要用手擰下幾個旋轉螺絲即可,安裝時需要對準孔位,后半部的拆卸則需要使用工具。
穿越版配備的是織物座椅,其實對于這種純越野車來講,織物的特性更便于清洗與耐用,只不過地毯并不支持清水沖洗,在泥濘過后的打理我想是一件麻煩事。
平直的車頂造型為頭部空間帶來了很好的正面效果,身高1.76m的乘坐者即使將座椅調至最低位置后,頭部空間也仍有一拳。后部的表現也同樣不錯,頭部空間與前排保持一致,4指的腿部空間對于短途乘坐也沒有什么問題。
為了照顧到后排乘坐者的必要舒適性,后排側窗可以進行小幅度的手動開啟,操作方式和許多MPV車型相似,同時后排出風口的介入也相應提升了舒適感。
標準情況下后備廂的容積為276L,算是日常基本夠用,在搬運大件物品時,可以將后排座椅向前翻到,以獲得更加充裕的空間。而座椅放倒的的操作也十分簡便,拉動靠背上方的拉手,并將座椅向前推即可。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2.4L直列四缸引擎由沈陽新光提供,這臺引擎并不具備太過華麗的技術,更趨向實用耐用性。105kW的最大功率與217N·m的扭矩也沒什么可炫耀的,對于日常使用將將夠用。
傳統的5速手動變速箱將是BJ40的唯一選擇,目前全系沒有自動變速箱可選,所以這也間接限制了購買人群。而這臺手動變速箱的操作并沒有想象中的費力,各擋位間的切換還算清晰,入擋行程較大。
引擎的調校屬于低轉速高扭矩的類型,離合半聯動位置的設定有些高,但銜接點比較清晰,在短暫的時間后便能熟練操作。轉速在1800rpm時便可得到90%的扭矩,更便于在越野時的動力供給。
1830kg的整備質量對于一臺2.4L的引擎而言,動力不足的問題還是比較明顯。在城市中停停走走,手動變速箱會令駕駛者感到十分疲憊,同時行程較大的懸架也會在你制動時使車輛發生前簇后擁的感覺。
千萬不要用SUV的思維來對待BJ40,前雙橫臂式獨立懸架以及后五連桿式非獨立懸架的配備主要針對越野考慮。短軸的設計使車身變得十分敏感,道路中的顛簸起伏都會直接傳遞給車內人員。
令人欣慰的一點是BJ40對于隔音的處理還是相當不錯的,在常常用到的100km/h以下時,車內的噪音與大多數SUV相當,這是在我試駕前完全沒有想到的。
隨著高樓大廈的漸行漸遠,BJ40開始駛入樹林、沙地,而此時剛剛不如意的表現將揮之而去,而這里才是它真正的領地。在面臨由地而起徒增的陡坡時,優越的接近角、離去角使BJ40更加從容,而這僅僅是個開始。
機械式四驅切換顯得十分生硬,但很有越野車的味道,而操作我想對于女性來說基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在城市中使用的2驅模式,對于較緩的坡道沒有任何問題,但遇到20°陡坡時我們的第一次嘗試便以失敗告終。將車慢慢退回原點,掛入低速四驅,BJ40徑直的向坡頂駛進,中途僅有2次輪胎打滑,而整個過程都顯然十分輕松自如。
方向的指向性并不純粹,介于越野車與SUV之間,這顯然是顧及到了城市中的用途,而這一點從所配備的輪胎中也可以得到驗證,當然這是一款價格相對低廉,但卻能讓人感受到趨于純粹化的越野車,所以我們的審視標準要稍微的放低些。
簡單粗暴是我對BJ40的概括,你并不能尋求它有太多的配置,貼近家用的風格,但是它可以給你對更多路況的探索權。時值6年的等待,20萬內的價格,雖然使不少人已投靠它主,但是BJ40的出現我想依然會得到不少越野迷的青睞,因為它有一顆平民且純粹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