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虎作為豪華品牌的代表,一直受到一部分人的追捧。2010年悍馬窮途末路,路虎卻飛揚跋扈,大量的轟炸式廣告投放和營銷粉飾了路虎的奄奄一息。而路虎早已不是當年的路虎,被塔塔汽車收購,在印度建設第三工廠,與奇瑞汽車合資共同研發等等,讓路虎殘存的一點點英倫血統也被稀釋,消失殆盡。
而今,路虎就是這樣躺在品牌的舊黃歷里,不思進取甚至忽悠消費者。當然拒絕路虎的理由可以有很多。今天我們就抽絲剝繭,撥云見日,闡述頗具代表性拒絕路虎的幾大理由。
理由一:汽車生產的誤區
據海外媒體報道,捷豹路虎印度第三工廠將投產路虎攬勝、發現和衛士車型,印度第三工廠的初期年產能為3萬-4萬輛。不同于捷豹路虎在印度的前兩家工廠,第三工廠將會以出口為主要發展方向。印度第三工廠未來投產的三款車型將有八成向亞洲國家出口,而隨著中國豪華車市場的病態增長,中國也順理成章地成為了最大規模的出口國。
代工不僅僅是把零部件組裝成整車,這需要一個國家的原材料工業、能源工業、基礎工業、配套產業等與市場體系強有力的支持,印度有比中國廉價的勞動力,但其工業水平與基礎設施與中國相差很大。既然印度代工工廠的歷史與規模均比不上中國代工工廠,生產水平自不言而喻。那么我們為什么要花高價去購買印度代工的“進口車”呢?
路虎一向以血統純正自居,但路虎汽車的祖先羅孚汽車,一直被多次轉手易主,它所謂的文化底蘊,所謂的高貴血統又被保留了幾分?現今,羅孚的核心技術在上汽,而路虎則是羅孚手中拋到印度的一個子品牌,談何高貴血統,不過是噱頭罷了。
理由二:僅剩奢侈的價格
路虎攬勝極光搭載的汽油發動機是來自福特的2.0T Ecoboost四汽缸直噴增壓發動機。不知是對老東家福特致敬,還是路虎真的想進軍小排量,但此發動機與福特蒙迪歐致勝240的發動機相同已是不爭事實。成本節約也好,燃油經濟性也罷,攬勝極光與蒙迪歐致勝相同的發動機,已經深深地傷害了消費者對路虎的感情。最讓消費者糾結的是兩款車相差50余萬元,盡管由于路虎品牌的溢價以及更為豪華和周到的配置而價格不菲,但是在動力系統上,它們與售價20萬元的福特蒙迪歐致勝沒有多少區別。用燃油經濟性作為噱頭,淡化自身動力的平庸,路虎在透支它的品牌價值。這相差的50萬元并沒有體現在“硬貨”的科技含量上,而是想利用中國消費者的“獵稀有”心理,隨便拼湊一輛車再加上一個殼子就來大把撈金,這樣的跨國汽車公司,不值得消費者為其掏腰包。
理由三:質量硬傷難掩
從2014年上半年陸續收到問題車主反映變速箱問題,到今年被央視3·15曝光,期間將近一年的時間里,問題路虎車主是怎樣的度日如年;從捷豹路虎中國自己收集到的900多起案例,到實施召回對外公布的36541輛,事件完成了從偶發到必然,從量變到質變的驚人巨變。
經過央視3·15曝光后,捷豹路虎才針對變速箱故障做出回應,捷豹路虎中國稱:經過反復的技術認證,將為相關車輛升級最新版本的變速器控制模塊軟件。而車主劉先生的2014款路虎極光,在軟件升級后還是多次出現故障,最后不得不更換變速箱。此前,在召回之前的車型中,升級并沒能解決問題,更換變速箱的案例不斷增加。
在央視3·15曝光之前,家用汽車曾經多次接到消費者投訴路虎的質量問題。在眾多的投訴案例中,路虎中國對待問題車輛,最常用的手段就是推諉扯皮。首先沒有權威檢測,或出現事故,絕不承認問題;其次,如果問題明顯則表示給予維修,然則保修期有限,而維修期無限,一定要堅持到車輛出保修期;再次,只要事情沒有鬧得人盡皆知,廠商斷不會直接接觸消費者,那些精力有限的車主就只能“啞巴吃黃連”了。
理由四:維權糾紛不斷
李先生駕駛路虎第四代發現者準備從小區出來,前往工作地點。剛開到小區門口,發動機發出沉悶的“突突”聲后熄火,再也啟動不了,車輛里程數字定格在了60300公里。
李先生隨即致電蘭州4S服務中心,將車輛拖到店里檢修。經過5天,對方將檢修結果告訴李先生:發動機二缸凸輪軸斷裂,影響中缸嚴重磨損,最終導致V6發動機徹底報廢。若要維修,只能更換發動機總成,所需費用大約為15萬元。由于此車購買于福州4S店,李先生就檢修結果和維修方案與福州4S店取得聯系,但令李先生感到震驚的是,雖然車輛仍在“三年或十萬公里”的保修期內,但4S店拒絕為他的車輛提供免費保修服務,原因是“保養記錄不齊全”。而此種汽車質量問題,不只發生在李先生一個人身上,上海的林先生也遇到了相同的情況,對此,經常出差的林先生表示異議,更換的配件都是在廠方指定的地方購買,其他維修廠僅負責更換,這難道也錯了?
作為想在中國進行發展的豪車品牌,應該勇敢地面對此類事件,請求第三方鑒定,以鑒定結果來說話,而不是以“不在4S店保養,就不保修”的霸王條款來欺壓中國消費者。霸王條款屬于“業內”,我們只能建議它承擔責任,無論是霸王條款,還是企業態度,路虎都在飽受非議。
理由五:售后服務焚林而田
路虎在中國的銷售曾經是成功的,但隨著銷量的節節攀升,路虎似乎被眼前的利益沖昏了頭腦,加價銷售的現象司空見慣,售后服務問題頻出。有同為雷克薩斯與路虎車主的網友稱,“價格貴我也認了,關鍵是服務要跟上啊,配件保養和服務要好好向雷克薩斯學習學習。同樣為豪華車,雷克薩斯4年或10萬公里的免費保養,貴賓般的禮遇。路虎中國的老板要好好去進修一下了。”該網友稱有時切身感受反差太大。
沒有統一的的規范,售后服務跟不上,在中國這個汽車業發展逐漸走向平緩的國度,路虎是誓死要“吃老本”了。這種情況在中國叫做“焚林而田,竭澤而漁”。王先生的案例可見一斑,新車ABS出問題,ABS泵兩次調貨均不匹配,開了一個月的車在4S店放了兩個月都沒有修好,并且過程中并未提供備用車服務,王先生的遭遇也說明,薄弱的技術力量和拖沓的售后服務,將成為路虎在中國的致命傷。
理由六:“虎”露“貓”相
“極光的外形很吸引人,可以看成一款時髦的奢侈品,買這款車的人都是沖著它的外觀和品牌來的。作為攬勝旗下的SUV,極光60多萬的定價能抓住更多的年輕群體,適應當前的市場變化。購買極光的顧客都是喜歡追求個性和時尚的人群,以女性居多。”上海天華捷豹路虎4S店銷售經理李先生說到。路虎攬勝極光不僅拉低了“攬勝”這一車系的整體價位,更因其品牌知名度和豪華度成為國內豪華中型SUV市場里一款最為暢銷的車型。
種種跡象表明路虎已然為了暢銷做出了品牌內涵的犧牲。路虎的價值是冒險、勇氣、至尊,一直以來都被稱為“最具硬漢做派”的SUV。但當路虎變成了一種奢飾品,一種以外觀和品牌來吸引消費者的越野車,它還當得起“最具硬漢做派”的贊譽嗎?如今的路虎類虎實貓也。也許塔塔公司的決斷對路虎的銷量有很大的幫助,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握在手中的收益才是最重要的,但我們仍舊為失去一個“純血硬漢”,而痛心疾首。
理由七:經銷商加價
在路虎中國銷售公司成立之前,國內的路虎代理商共有4家:中汽南方,上海世貿,大連尊榮,惠通陸華,按區域區分如下:中汽南方主要是華南,上海世貿是主要華東,大連尊榮是東北地區,惠通陸華是華北西北西南。以惠通陸華為例,在路虎中國銷售公司成立后,惠通的身份已從區域總代降格為普通經銷商,但由于其扎下的牢固市場根基,惠通的銷售量從來都讓路虎中國方面不敢小覷。
另外這些老牌經銷商自己在自己的區域內頗有一家獨大的現象,壟斷銷售導致隨意加價的情況時有發生。據律師透露,經銷商賣車時拒開加價部分的發票本身就構成違法,里面還可能存在涉嫌逃稅的問題。路虎經銷商能夠如此有恃無恐的加價,正是因為他們在多年的經營中摸準了中國消費者的消費心理。“中國人喜歡買漲不買跌,很多車型越跌越沒人買,而有些車型越漲越暢銷,甚至成為一些人炫耀的資本。這源于汽車在中國消費觀念中仍然屬于身份象征,同時,中國消費者更關注的是品牌、價格,而忽略了汽車本身的性能、做工等。”
只是,中國消費者是以比市場建議零售價多掏10多萬的代價在等待一臺明年交付的車,而且價格還會隨時波動。相比之下經銷商更像“虎”在不斷的蠶食著路虎的品牌形象與市場影響力。
理由八:背“道”而馳
捷豹路虎中國副總裁級高層曾表示,“中國的政府在說明自己對減排的決心和未來發展重點方面說得非常清楚,如果我們的產品開發如果不符合政府的主線,我們的產品未來在市場上不會有競爭力的。”但迄今為止,我們并未看到路虎在新能源方面有何作為。在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注重環保和公益事業的當下,路虎的企業形象顯得陳舊而落伍。表決心容易,做實事難。路虎想要在中國玩文字游戲,用語言來敷衍中國消費者,這樣的做法是我們應該用實際行動來抵制的。
豪華品牌只剩下軀殼,文化內涵流于表面,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正在清醒過來,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正在踐行我們所倡導的理性、健康、綠色的汽車消費觀。豪華車市的競爭日益升級,可供我們選擇的汽車產品越來越多,對于昨是今非的路虎,請擦亮眼睛,我們的選擇是:拒絕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