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上市的北京奔馳glk300共有三款車型,售價分別為:動感型41.80萬元,時尚型48.50萬元,豪華型55.80萬元,分別比老款車型貴出1萬元,1萬元和1千元,目前,北京奔馳glk依舊只有3.0l排量車型,進口版本的3.5l發動機和之前傳說將會搭載的1.8t發動機都沒有消息。下面我們來詳細了解了解新款北京奔馳glk300。
● 外觀
如果說老款glk是一位身披鎧甲的勇士,那么新款glk這位勇士的頭盔下還有一張秀氣的面孔。電影里都是這么演的:女一號總是跟又能打又帥氣的男一號在一起,而旁邊同樣能打但面相粗獷的那位肯定是最佳男配角。
的確,它不再走“純爺們”路線,設計師對前臉和尾部的細節處理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新融入的更多時尚元素和圓滑線條使它更耐看。萬幸,整體的硬朗線條得以延續,第一眼看去,你不會有什么陌生感。
led日間行車燈成為了全系標配,前大燈組也被重新設計,看到那條銷魂的燈眉了嗎?那是led轉向燈。下面的示寬燈有著與燈眉同樣的線條,氙氣大燈配備于中、高配車型,至于低配的動感型嘛,抱歉,繼續鹵素。前格柵和前包圍大量使用了鍍鉻裝飾,造型也不像老款那么死板,應該說質感提升不小。
尾燈也被重新設計,整體輪廓變化不大,燈組采用了led光源,至于燈管的造型嘛,說不上多難看,但總感覺怪怪的。排氣管內嵌在帶有鍍鉻裝飾的后包圍里,融為一體,與前臉的鍍鉻包圍相呼應。
側面的造型與老款基本保持一致,只有從輪圈樣式才能看出明顯區別來。新款glk全系車型都采用了新款式的輪圈,其中頂配的豪華型裝配19英寸五輻熏黑式輪圈,而中低配的兩款車型均裝配19英寸三條五輻輪圈。全系車型均為尺寸235/50 r19的馬牌 4x4 contact輪胎,這是一款注重靜音、舒適性和鋪裝路面及初級非鋪裝路面抓地力的輪胎。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內飾
內飾的變化就更為明顯,老中控臺幾乎完全被扔掉重新設計,新內飾精致感與豪華感的提升不是一點點,老款glk車主看了可能要流口水了。
該流口水的地方還有很多,比如中低配車型audio 20系統原先寒磣的小屏幕被更換為5.8英寸的彩色大屏,完美解決面子問題。這個屏幕的分辨率和色彩都很不錯,你還可以在菜單中找到導航按鈕,不過4s店的工作人員會告訴你,對不起,導航真沒有,如果想要,加7000塊(具體價格以4s店報價為準)裝個模塊就行了,嗯,這個可以有……所以說,這塊5.8英寸的顯示屏更大的作用還是養眼,我覺得這就夠了,本身奔馳comand系統的功能就不是很強大,何況audio 20呢。
中控大屏下方精致的圓形空調出風口跟前幾天我們測試的奔馳slk350上的一樣,同樣
跟slk一樣的還有方向盤、儀表盤等等,想想老款glk的三輻方向盤也跟老款slk的方向盤造型類似,由此可見glk年輕化、運動化的定位。說到方向盤,這里有一個細節,以往奔馳習慣的轉向燈撥桿在下,定速巡航/電子限速控制桿在上的設計被停用了,這兩根控制桿互換位置后,有效降低了開不慣奔馳的駕駛員誤操作的幾率,這種為消費者著想的做法,值得稱道。
儀表盤中間彩色行車電腦顯示屏的加入也給內飾增色不少,從菜單中我們也可以找到新加入的智能照明系統等功能的選項,它可以根據車速、方向盤轉角等自動選擇大燈的照射高度和范圍,從而提升夜間行駛安全性。
最大的變化還屬變速箱擋把,新款glk全系采用了“懷擋”+換擋撥片的設計,傳統的擋把被移除后,騰出的區域變成了一個帶有滑蓋的儲物格,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人民群眾“置物難”的問題,最起碼,手機不用往杯架里放了。除此之外,新款glk的儲物空間較老款沒有任何變化。中央扶手箱里還有個小小的驚喜:usb接口終于是全系標配了。
乘坐空間方面,新款glk較老款沒有什么區別。glk的后排空間在同級別中沒有什么優勢,但乘坐起來也不會有什么壓抑感,頭部的空間很寬敞,腿部也有一拳多的余量。并且新款車型的座椅更加柔軟,坐起來比老款更舒適。
從我的體驗情況來看,北京奔馳新款glk的裝配水平保持了奔馳一貫的高品質,不論從旋鈕的阻尼、按鍵的手感等來看,都不亞于進口奔馳glk。座椅方面,不論前排后排,都變得更厚更軟,豪華型特有的“可塑形”前排頭枕更進一步提升了舒適性。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駕乘
奔馳glk是一款偏向公路駕駛的suv,同時它也具有一定的越野能力,下面我們先來看看它在鋪裝路面上的表現吧。
發動機沒變,依舊全系搭載代號為“272 948”的v型6缸3.0l自然吸氣多點電噴發動機,國內版本的最大功率保持245馬力(180kw)/6000rpm,較進口版提升14馬力,最大扭矩與進口版保持一致:為300n·m/2500-5000rpm。這臺發動機的低扭輸出不錯,高轉速輸出時的聲浪也很悅耳。
7g-tronicplus 7速手自一體變速箱是原來7g-tronic的升級版,已經配備于奔馳許多車型上,理論上說,它會比老款變速箱具有更快的響應速度,更好的燃油經濟性,不過新款glk的實際油耗表現我們還是測試完再下結論。全系標配的“懷擋”式電子擋+撥片的組合有助于提升駕駛樂趣,要知道,原先變速箱的手動模式是“左-右+”,操作起來很別扭,實在雞肋。
這套動力組合給予glk十足的活力,不論是在城市中穿梭,還是在高速公路上飛馳,或是在山道上撒野,glk都顯得游刃有余。當然,日常駕駛時用到最多的還是e模式(經濟模式),在這個模式下,油門踏板明顯保守,前1/3的行程帶不來多明顯的動力響應,變速箱會在1500-1800轉左右升擋,保證燃油經濟性的同時,也照顧了乘坐舒適性。
按下中控臺中間的駕駛模式控制按鈕,切換至s模式(運動模式),油門響應明顯靈敏許多,動力隨叫隨到,變速箱也會把升擋時機延后至2500轉以上,發動機的動力也在這個階段爆發,并且一直持續到接近6500轉紅線,v6自然吸氣發動機帶來的后段輸出能力和高亢轟鳴得以凸顯。
左手連撥三下減擋撥片,并深踩油門,期待著悅耳的聲浪和推背感同時到來,變速箱猶豫片刻,才不太情愿地降下兩擋,并未如我所愿。直接在s模式踩下全油門,7g-tronicplus變速箱依舊不會表現得十分激進,它繼承了上一代變速箱的特點,要知道奔馳始終在舒適與運動之間尋求著平衡,就連sls amg也不例外。
方向盤的感覺也與老款略有不同,十足粘手的轉向手感在新款glk上沒了蹤影。新款車型的轉向只略微粘手,轉向感輕盈了不少,方向盤回正力度和幅度也有所增加,它在從徹底的“掌控型”向易用型過渡。對于很多人來說,這是個好消息,對于喜歡老款轉向感覺的人,也不必太擔心,因為它依舊指向精準,且握感更佳,也依舊比其它很多車要粘手得多,習慣就好了。
穩健的懸掛系統表現出奔馳特有的舒適,就算被蒙上眼睛帶進車里,也能從耳朵和屁股分辨出這是一輛奔馳。懸掛緊湊,富有韌性,耳朵聽到過坎時前后橋傳來的輕微的“嘣,嘣”兩聲悶響,屁股也接收到一部分的路面信息,顛簸較大時,因為懸掛并不很軟,身體會隨著車輛上下搖晃,而懸掛的快速歸位也讓身體感覺不到什么不適。噪音控制一向是奔馳的強項,glk當然也不例外,高速時,大部分風噪被隔絕在外,而馬牌4x4 contact輪胎的靜音功效也好得很,車內很難聽到胎噪。
新增的hold功能非常實用,其作用與我們平時所知的autohold功能類似,停車等候時保持d擋,只需深踩剎車踏板,至行車電腦顯示屏上出現“hold”字樣即可松開踏板,車輛會自行制動,直至踩下油門為止,它比按鍵式的autohold功能使用更方便,并且可控性更強。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越野
征服越野路況,這是glk的菜嗎?雖說它的四驅系統主要是為鋪裝路面的行駛穩定性服務,但奔馳的4ets四輪驅動電子牽引系統對車輛的脫困性能有很大幫助,所以,glk的越野性能還是值得期待的。
從單邊橋測試可以看出,glk的懸掛行程不長,通過時必定會發生單個車輪懸空的情況,不過這對glk來說沒有難度,4matic全時四驅系統即可搞定,只是通過時車輛傾斜會比較嚴重。
在模擬交叉軸測試中,glk表現得十分從容。對側車輪的打滑過程很短暫,4ets系統介入積極,車輪剛剛發生打滑就已經被施加制動,動力得以傳遞給另一側有附著力的車輪,加上發動機不錯的低扭輸出,車輛幾乎沒有遇到什么阻礙便順利通過。
glk 21°的接近角讓你在面對很多陡坡的時候望而卻步,每次上坡都要緩加油,下坡也要控制好剎車,防止車頭啃地。
實際越野時,路況要復雜得多,凸起的鵝卵石上附著著一層細沙,給爬坡帶來了一些難度。攀爬時,應穩住油門,勻速前進,遇到交叉軸情況時,如果油門過大,車輪會出現明顯的空轉,這時可適當加大油門,等待有附著力的車輪恢復動力車輛方可脫困。
奔馳官方公布glk的最大涉水深度為300mm,眼前就是一個約300mm深的水坑,下面布滿了鵝卵石,glk通過沒有難度。
從底盤的很多細節我們也可以看到設計師的越野取向,比如發動機下面的鋁合金護板,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護發動機,抵抗來自飛石、雜草甚至凸起的巖石等的襲擊;再比如梯形的懸掛結構,它也有助于提升車輛的通過性。
● 總結
新款車型變樣了,增配了,也貴了。我們先來看看各款車型到底增加了什么配置,再分析貴出的這些錢值不值。
總體來說,時尚型和豪華型的性價比較老款有所提高,動感型貴出1萬元有點沒道理,另外,別忘了動感型還有一個硬傷:沒有天窗。因此,新款北京奔馳glk300的三款車型中,中高配的時尚型和豪華型將比動感型更值得購買。
從駕駛表現來看,新款glk較老款車型并沒有太大的不同,升級的變速箱和更窄的后胎(老款為255mm,新款后臺與前胎保持一致,為235mm)對油耗的影響有多大,我們暫時不得而知。不過glk本身兼顧舒適與運動的駕駛表現和一定的越野能力已經具備很強的競爭力,因此,應該說這次改款使glk的競爭力得到了提升,相信它會有不錯的市場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