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深圳發生福特翼虎“斷軸門”事件至今,已過去快兩個月的時間,之后浙江杭州、溫州等地也發生了多起翼虎斷軸事件,引起了翼虎車主和新聞媒體的多方關注。但是,作為“斷軸門”的主角——長安福特,卻一直以“沉默”逃避事件的處理,對于斷軸的原因,至今沒有給車主一個滿意的解釋。
本周一(12月8日),早報再次接到讀者報料,安徽滁州又發生一起翼虎斷軸事故。
廠家給不出,或者說是不敢給出解釋,早報記者來幫助翼虎車主尋找事件真相。經過早報記者的多方努力,聯系到了美國的汽車同行。上周末,在美國的汽車同行向早報發來了一組他們在美國拍攝的福特翼虎“羊角”部位的照片。通過這一組照片,我們追蹤的福特翼虎“斷軸門”又有了新的進展……
早報記者獨家連線美國同行 解密國內外翼虎“羊角”部件差異所在
本周一,早報記者接到讀者報料,稱安徽滁州又發生一起翼虎斷軸事故,記者隨即與車主劉先生取得了聯系。
左圖:國產翼虎羊角右圖:美國翼虎羊角
據劉先生介紹,這輛翼虎是今年8月6日在安徽合肥提的車,到現在也才開了不到8千公里。但就在本周一傍晚6點左右,當車子開到安徽省天長市萬壽路交叉口由北向南右拐時,卻發生了斷軸事故。車主劉先生表示,事故發生時車子一直處于正常行駛中,轉彎時速度在30碼以下,沒有碰到任何障礙物。
這已經是在一個多月以內,早報接到了第五次翼虎斷軸事故的報料。
究竟是什么原因,讓福特翼虎的羊角變成了“妙脆角”?關于這其中的原因,廣大網友也參與做了各種分析,而作為這些事故的主角,長安福特方卻保持了沉默,而且是長時間的沉默。
既然不可能通過汽車廠家本身找到答案,那只有記者去追尋真相。通過多方努力,上周末,早報記者終于聯系到了一位在美國的同行,讓他為我們發送了一組在美國的福特翼虎“羊角”細節照片。
把同行拍攝的美國翼虎照片和國內翼虎的“羊角”進行對比,我們通過以“羊角”部位的螺絲作為參照物,來判斷“羊角”突出部的厚度。我們認為,國產翼虎“羊角”和美國翼虎“羊角”外觀及厚度應該是一致,并無明顯差異。
在這一點上,也印證了之前長安福特發表的那份聲明:“長安福特在生產翼虎時,在該零部件的設計、尺寸、形狀、材料和工藝方面均與福特全球保持一致。”但是,和美國翼虎外觀一致的“羊角”,為何國產翼虎頻頻發生斷軸事故,而在國外鮮有此類事件發生呢?
對此,一直與早報一起關注此次事件的浙江省消保委特聘汽車專家汪英來表達了他的觀點:“一般汽車出現質量問題,理論上無外乎三大原因:設計原因、制造原因、設計和制造原因兼有。從圖片的比對來看,福特翼虎國產后,在設計和制造兩個環節都可能存在問題。翼虎‘羊角’的研發設計,是基于國外相對較高的制造工藝,我個人認為,翼虎在設計時,可能給這個部件留出的承受力余量就不大。在國外制造工藝水平較高的情況下,這個余量尚有一定的安全保障,但是這輛車一旦國產,本身國內的制造工藝要低于歐美,如果整車廠再拼命壓低零配件供應商的價格,這樣,看似外觀相同的部件,實際品質就可能低于國外標準。雙重原因就可能導致零配件的承受力接近安全的臨界點。”
而在網絡上,早報在第一次報道中,本報汽車專家所提出的觀點也得到越來越多網友的認可——翼虎和福克斯是相同底盤的車型,但是翼虎(四驅)相比福克斯增加了400公斤左右車身重量,“羊角”的強度卻基本沒有變化,最終導致承受力不足斷裂。
深圳車主拿到第三方檢測機構檢測報告鑒定結果:羊角為“脆性斷裂”
翼虎“斷軸門”事件的另一端,遠在深圳的翼虎車主張女士,本周也為我們傳來了另一個消息:她將事故中受損的羊角送至全球三大檢驗認證集團之一的SGS集團在香港的分支機構。昨天,張女士將鑒定報告提供給了早報。
在張女士提供的這份鑒定結論報告中記者看到,SGS的鑒定中心對受損“羊角”斷面進行了分析,描述內容為:“在斷口的體視顯微鏡宏觀形貌照片中,斷口整體呈灰色,局部有白亮摩擦痕跡;進一步使用掃描電鏡觀察……可觀察到球狀石墨分布,基體呈解理斷裂形貌。”
而檢測機構對于這個斷口最后給出的結論是:“失效件的斷裂為脆性斷裂”。
什么叫“脆性斷裂”,早報記者特意到網上對這一專業名詞做了搜索,百度百科給出的解釋是:“所謂脆性斷裂,是指構件未經明顯的變形而發生的斷裂,斷裂時材料幾乎沒有發生過塑性變形。”
那么,脆性斷裂又是如何發生的呢?原來,金屬或者是合金材料內部在冶煉、軋制、熱處理等各種制造過程中,不可避免地產生某種微裂紋,它們可能在無損傷檢驗時沒有被發現,但是在使用過程中,由于應力集中、疲勞、腐蝕等原因,裂紋會進一步擴展。當裂紋尺寸達到臨界尺寸時,就會發生低應力脆斷。
對這一鑒定結果,汽車專家汪英來在接受早報采訪時表示:“零件如果發發生‘脆性斷裂’,那么,和我之前對于‘羊角’研發和制造過程中可能存在問題的判斷是基本一致。現在很多汽車廠家要求每年的利潤都要上新臺階,利潤攀上新高,品質創下新低。每年整車廠大規模壓低零配件供應商的價格,沒有任何商量余地,一旦突破零件品質下限,大規模質量問題最終肯定難以避免。”
說起來,有了這張具有全球三大檢驗認證機構的上述結論,張女士的維權之路應該就此變得順利起來。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份鑒定報告卻并沒有得到長安福特方面的認可。
11月9日,長安福特方面發表聲明稱:“長安福特汽車有限公司沒有被邀請參與相關檢測,對整個檢測過程并不了解,我們無法對該車主的言論給予評論。”在聲明中,長安福特同時表示,希望能前往中國質檢總局指定的權威第三方檢測機構進行檢測,以確保檢測過程的準確、權威和公正性。
而就在張女士去鑒定之前,長安福特曾發表過另一份聲明:“如果您(車主)需要自行尋求第三方鑒定,我們也支持,謹建議您選擇具備鑒定資質的機構。”
鑒定前后,長安福特方的態度發生了180度的大轉變,這種想盡方法推脫責任的態度,讓所有人大跌眼鏡。
記者了解到,長安福特翼虎還未在國內上市時,在海外就曝出諸多問題,頻繁召回。截至今年12月,翼虎在海外就進行過7次召回,均不涉及中國,也不涉及“羊角”斷裂問題。
根據《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的相關規定,產品質量監督部門如果認為汽車存在會造成嚴重后果的缺陷,則可以直接開展缺陷調查,并責令生產者實施召回。對于汽車制造商而言,只有質量事故達到一定的規模,并且有足夠的證據證明是屬于同一故障性質,汽車制造商才會以產品設計有缺陷為由,對該車型實施召回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