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們推出的《七款百萬級豪華SUV全面對比》廣受好評,然而有許多網友反映這些車的價格都太貴了,對于大多數人都遙不可及,最終經過深思熟慮之后,我們決定推出這一期10萬級自主SUV全面對比。

● 車型選擇:
此次參與橫評的8位選手分別是(按品牌拼音首字母排序):奔騰X80、比亞迪S6、傳祺GS5、哈弗H6、全球鷹GX7、江淮瑞風S5、陸風X5和中華V5,選擇這些車型的原因有四:
一、前期網友投票

觀察仔細的朋友應該已經發現,奇瑞瑞虎和長安CS35的得票數已經超過了中華V5,為什么最后選擇V5而沒有選擇前兩位呢?原因就在于瑞虎和CS35的整體價位偏低,而且體型較小,與其它車型幾乎不會形成競爭關系。
二、必須是手動擋
三、指導價格不超過13萬
值得注意的是,參與此次橫評的傳祺GS5和奔騰X80價位已經超過13萬,那么為什么還選擇這兩款?請往下看。
四、選取車系中關注度最高的車型

如果指導價格和關注度兩者之間產生沖突,則以關注度優先。以奔騰X80為例,盡管2.0L手動豪華型的指導價已經超過13萬,但關注度明顯高于手動基本型,況且它的價格非常接近13萬。
● 如何測試:
和上次百萬級SUV橫評有所不同的是,這個價位的SUV基本都是前驅車,所以也就不用談及“越野”二字了,但通過性還是衡量幾款車型的一項重要指標。我們此次將分為靜態篇(兩次更新)、動態篇(兩次更新)和保養篇三部分向大家展示這八款SUV的真正實力,其中靜態篇包括鈑金工藝、內飾用料、乘坐及儲物空間等幾大環節,動態篇包括舒適性、通過性以及駕乘感受等環節,最后的保養篇更是會將每款車的用車成本展現給大家,如此詳細、精彩的內容你又怎能錯過呢?
◆ 奔騰X80 2013款 2.0L 手動豪華型
指導價13.18萬

在這些自主SUV當中,奔騰X80算是一個新面孔,它的側面線條乍一看與英菲尼迪EX系列有些相似,尾窗的交叉鍍鉻飾條十分另類,配合銀色的車頂行李架,一下子提升了整車的質感。前臉如果能夠再增添一些運動元素的話,相信它的外形會更加出彩。奔騰X80給我留下的最深刻印象便是它的外形和內飾用料、做工都頗為講究,在當今同價位SUV當中絕對稱得上佼佼者。當然了,也有人因為自動擋車型超過15秒的0-100km/h加速成績而對X80的動力產生嚴重質疑,那么手動版本又會有什么樣的表現呢?此次橫評自然會給出答案。
◆ 比亞迪S6 2013款 白金版 2.4L手動尊貴型
指導價11.39萬

關于比亞迪S6的外形,我想大家已經相當熟悉了。就連比亞迪內部人員也可以毫不忌諱的說,S6的外形大部分都借鑒了雷克薩斯RX系列的設計元素,另外它也是這次對比當中僅有的一款中型SUV(其他幾款都是緊湊型SUV)。比亞迪S6稱得上是自主SUV的前輩了,從靜態方面來看,它的實力仍然不落后于其它對手,無論是空間、配置還是做工都有上佳表現。最值得夸獎的是,如今的S6相比當年剛剛上市的S6在裝配工藝方面已經有了明顯進步,這讓我們對自主品牌的未來抱有更大期望。
◆ 廣汽傳祺GS5 2012款 2.0L 手動兩驅周年限量版
指導價13.98萬

從配置表來分析,這是一款2.0L 手動兩驅周年限量版,它的價格在八款車中最高。這款車做工不錯,主被動安全配置豐富,前雙叉臂、后多連桿獨立懸架能夠帶來不錯的駕駛感受,只不過相比它的定價來看,傳祺GS5理應做得更好。
◆ 哈弗H6 2013款 升級版 1.5T 手動兩驅精英型
指導價11.58萬

哈弗H6一直以來都在人們心目中留下了良好的口碑,關注度也非常高,所以每當有新的自主SUV上市時,我們都會拿它來和哈弗H6比一比。整體來講,哈弗H6表現均衡,而且品質讓人放心。不得不承認,良好的口碑對于一款車的銷量來說真的是太重要了。本次來到編輯部的是一輛采用1.5T發動機的H6,那么它的動力表現和油耗是否比此前測試過的自然吸氣車型更好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 全球鷹GX7 2012款 2.0L 手動行政版
指導價11.19萬

與哈弗H6一樣,全球鷹GX7也是一位大家熟知的老朋友了,整車雖然沒有什么亮點,但它是一款各方面都比較均衡的車輛。想當初全球鷹GX7也是一款可以挑戰同級標桿哈弗H6的車型,然而現在市場上的新車型越來越多,競爭越來越激烈,GX7也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 江淮瑞風S5 2013款 1.8T 手動新銳版
指導價10.98萬

這個級別當中采用渦輪增壓發動機的車型著實不多見,所以瑞風S5和接下來要介紹的陸風X5都可以算得上力量型選手了,強勁的動力自然也是它的最大賣點。當然不可否認的是,我們從這款車的外觀和內飾設計上都能夠找到現代ix35的影子,對此部分人會感到反感,然而對于一個在SUV領域尚不太成熟的車企來說,這樣的做法也可以理解,只是我們希望廠家在前期模仿的同時也能夠學習到更多有價值的技術。
◆ 陸風X5 2013款 2.0T 手動創領版
指導價11.58萬

陸風X5之所以備受矚目,不僅是因為它有著2.0T發動機的強勁動力,而且后期還會匹配科技含量頗高的8AT變速箱,這樣的動力組合在同價位是絕無僅有的。當然,陸風X5所表現出的光輝還不只是內在,它的外觀設計也同樣充滿陽剛之氣,肌肉線條十足。
◆ 中華V5 2012款 1.5T 手動兩驅豪華型
指導價12.58萬

我記得中華V5剛剛上市的時候,它給我留下的最深刻印象就是那個亮閃閃的中控面板,我當時很不理解廠家為什么會采用這樣的設計,感覺既不美觀,又不實用。然而直到我見到實車之后,我的觀點竟然改變了。中華V5的整車做工相當不錯,中控面板也沒有想象中那么晃眼,如果它的外形設計能夠再活潑一點就更好了,當然這只是我的個人見解,畢竟在我眼里寶馬X1就不太好看。
● 車身尺寸對比:比亞迪S6最大、中華V5最小
車身尺寸對比 | ||||
車身尺寸 | 長(mm) | 寬(mm) | 高(mm) | 軸距(mm) |
奔騰X80 | 4586 | 1820 | 1695 | 2675 |
比亞迪S6 | 4810 | 1855 | 1725 | 2720 |
傳祺GS5 | 4732 | 1854 | 1680 | 2710 |
哈弗H6 | 4640 | 1825 | 1690 | 2680 |
全球鷹GX7 | 4541 | 1833 | 1700 | 2661 |
瑞風S5 | 4475 | 1840 | 1680 | 2645 |
陸風X5 | 4568 | 1855 | 1710 | 2660 |
中華V5 | 4405 | 1800 | 1627 | 2630 |
● 外觀前后鈑金工藝對比

緊接著我們就來聊聊大家都比較關心的鈑金做工。之所以要對這方面進行對比,并不是因為我們對于自主品牌車型存有偏見,而是因為許多自主廠家在裝配工藝方面的確還不足以和合資大廠媲美,有些差距甚至一眼就能看出。當然,有些自主廠家的進步也是相當明顯的,非常值得鼓勵。還有一些車型是借助于成熟的合資車型平臺研發而來,所以在裝配工藝方面也表現不俗。
◆ 奔騰X80:當之無愧同級標桿

首先接受評判的奔騰X80就是基于成熟車型馬自達6的平臺衍生而來,有了多年合資的背景,裝配工藝可以說是奔騰的強項了。無論是從整體視覺感官,還是實際測量,奔騰X80的鈑金工藝都當之無愧是這八款車中最好的,而且完全不輸于同價位任何一款合資車。我們分別選取了發動機艙蓋與左右翼子板以及后備箱蓋八處接縫進行測量,結果顯示奔騰X80前部接縫在3.5-4mm之間,左右兩側最大誤差基本在0.5mm左右;后備廂處的接縫基本在5mm左右,誤差均在0.5mm之內,這樣的表現已經可以稱得上是同級標桿了。
◆ 比亞迪S6:裝配工藝進步明顯
比亞迪近兩年在工藝方面的進步是有目共睹的,這輛S6的裝配工藝就得到了編輯部同事的一致認可,整體做工感覺比剛上市時的第一批車好很多。如今這輛車不再只是單純的模仿,做工也基本達到了同價位合資車的水準,各個部件之間的接縫均勻程度甚至超過了價位更高的傳祺GS5。
◆ 傳祺GS5:沒能達到預期

可能是因為價格最貴的原因,所以我們之前對傳祺GS5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但實測結果GS5卻沒能夠達到同級最高水平。前部接縫左右誤差較大,尾部的接縫還算令人滿意,綜合來看,GS5的車身裝配工藝在自主車型中仍然算比較不錯的,只不過還算不上最好。
◆ 哈弗H6、全球鷹GX7、瑞風S5:水平相當、表現平平

作為一名大家熟知的老牌選手,哈弗H6在這方面并沒有什么突出表現,長城汽車在裝配工藝方面并非強項。在我們測量的幾處細節,哈弗H6的前后接縫分別為4mm和5mm左右,上下左右的差距也在1-2mm之間,水平與全球鷹GX7相當。

全球鷹GX7在這一環節的表現一般,看不出明顯瑕疵,但也沒有任何精致的感覺。經過實際測量,它的發動機艙蓋處接縫誤差在0.3-1mm之間,尾燈處接縫誤差也在1-2mm之間,整體表現中規中矩。

瑞風S5的表現同樣如此,裝配工藝只能達到將將及格的水準,甚至從數據上來看比哈弗H6和全球鷹GX7還要遜色一點。
◆ 陸風X5:八款車中排名墊底


接下來登場的陸風X5在這方面的表現可以說與奔騰X80形成了鮮明對比,參差不齊的接縫讓人一眼就能看出來。其中我們量取的發動機艙蓋與左右翼子板的兩組接縫誤差均在1mm以上,整體縫隙比X80幾乎大1mm,左右尾燈處的兩組縫隙差值更是達到了2mm以上!而且需要指出的是,我們拿到的這輛測試車尾窗上方的擾流板處更是出現了凹凸不平的現象,希望只是個例。陸風汽車在創新及產品設計能力上的確值得很多廠家學習,然而在產品制造以及裝配工藝上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 中華V5:做工不錯,僅次于奔騰X80
論做工方面,我們一致認為中華V5是這八款車中僅次于奔騰X80的選手。從外觀來看,中華V5也給人比較精致的感覺,車身各個部件之間的縫隙十分均勻,大部分誤差都在1mm之內,發動機艙蓋與翼子板之間的接縫誤差僅為0.5mm。
● 小結:
車身接縫對比(單位:mm) | ||||||||
測量部位 | 發動機艙蓋與前翼子板 | 后備廂蓋與車身 | ||||||
左前 | 左后 | 右前 | 右后 | 左上 | 左下 | 右上 | 右下 | |
奔騰X80 | 3.9 | 3.6 | 3.92 | 3.39 | 5.03 | 4.8 | 4.63 | 5.17 |
比亞迪S6 | 4.51 | 4.1 | 4.25 | 4.26 | 3.82 | 4.66 | 4.45 | 3.87 |
傳祺GS5 | 3.38 | 4.19 | 4.75 | 3.77 | 5.46 | 5.85 | 5.06 | 5.23 |
哈弗H6 | 3.5 | 4.05 | 4.36 | 4.18 | 3.56 | 4.25 | 4.14 | 5.19 |
全球鷹GX7 | 4.7 | 4.05 | 3.73 | 3.72 | 4.85 | 4.82 | 3.88 | 3.57 |
瑞風S5 | 3.63 | 4.85 | 3.69 | 4.18 | 4.11 | 5.06 | 3.5 | 4.75 |
陸風X5 | 4.13 | 4.04 | 5.17 | 5.22 | 5.85 | 5.51 | 3.66 | 3.16 |
中華V5 | 4.37 | 4.8 | 4.06 | 4.29 | 3.96 | 4.22 | 4.36 | 3.92 |
以上數據比較多,相信大家也沒有耐心仔細研究對比。經過討論之后,我們挑選了每款車的八處縫隙進行測量,雖然以上數據不能說明全部問題,但多少有些代表性。另外需要強調的是,盡管有些車型部分零部件之間的縫隙比其它車型大,但并不代表裝配工藝就一定差。例如傳祺GS5的后備廂蓋接縫處的縫隙在這八款車中算是比較大的,但由于整體縫隙很均勻,所以評判結果也屬于良好水平。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電動天窗+車窗控制方式
此次我們找來的八輛車中有兩輛(哈弗H6和瑞風S5)是不帶天窗的版本,在接下來的天窗尺寸對比環節,我們將會采用之前拍攝的其它版本做展示。
◆ 奔騰X80:四門車窗一鍵升降并支持遙控升降


奔騰X80的四門車窗均帶有一鍵上下功能,而且支持鑰匙遙控升降,如果鎖車后發現有車窗沒有關閉可以通過鑰匙直接遙控升窗,上車之前也可以提前遙控降窗來通風散熱,非常實用。而X80的天窗也帶有一鍵開閉功能,可謂非常厚道。
◆ 比亞迪S6:主駕駛一鍵下降



比亞迪S6向來以配置吸引人,但或許是受到日系造車理念的影響,它只有主駕駛車窗支持一鍵下降功能,其它車窗包括天窗都必須長按才能完全開閉。
◆ 傳祺GS5:主駕駛一鍵升降,可遙控主駕駛車窗和天窗


傳祺GS5只有主駕駛車窗可以進行一鍵升降,遙控升降車窗只針對主駕駛,其余車窗則不能,這不免讓我感覺有些雞肋,畢竟下車之前駕駛員最容易忘記關閉的是其它車窗,而不是主駕駛。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它的天窗也可以隨主駕駛車窗進行遙控關閉,這是其它車型不具備的。
◆ 哈弗H6:主駕駛一鍵升降


哈弗H6的車窗控制比較簡單,只有主駕駛帶一鍵升降,并且不帶任何遙控功能,這和大多數日系車的風格相似,實用性一般。
◆ 全球鷹GX7:主駕駛一鍵升降,其它一鍵下降,主駕駛車窗支持遙控升降


全球鷹GX7也是只有主駕駛車窗帶有一鍵升降功能,其它車窗只支持一鍵下,而升窗則需要長按。與GS5相同,GX7也是只有主駕駛車窗可進行遙控升降。
◆ 瑞風S5:主駕駛一鍵下降,不易操作


瑞風S5的車窗控制方式最為簡單,就連主駕駛車窗也只有一鍵下降功能,而且它沒有設置擋位,所以很不好用,經過我們多次刻意操作,一鍵下降的成功率也僅有一半左右。
◆ 陸風X5:主駕駛一鍵升降,四門車窗可遙控升窗


陸風X5只有主駕駛車窗帶有一鍵升降方式,其它車窗均需長按才能完成升降動作。另外,長按鑰匙的鎖車鍵也可以進行遙控升窗,只是沒有遙控降窗的功能。它的天窗可開啟尺寸為735×320mm,具有一鍵開閉功能。
◆ 中華V5:主駕駛一鍵下降,四車窗可遙控升窗


中華V5也只有主駕駛車窗支持一鍵下降,然而它的鑰匙卻有遙控升窗功能,實用性還是比較強的。這款車的天窗可開啟面積為715×355mm,支持一鍵開閉。
車窗控制方式對比 | ||
車窗控制 | 車窗控制方式 | 鑰匙遙控車窗方式 |
奔騰X80 | 四門一鍵升降 | 四門遙控升降 |
比亞迪S6 | 主駕駛位一鍵下降 | 無 |
傳祺GS5 | 主駕駛位一鍵升降 | 主駕駛位和天窗可遙控開關 |
哈弗H6 | 主駕駛位一鍵升降 | 無 |
全球鷹GX7 | 主駕駛位一鍵升降、其它一鍵下降 | 主駕駛位遙控升降 |
瑞風S5 | 主駕駛位一鍵下降,但不好用 | 無 |
陸風X5 | 主駕駛位一鍵升降 | 四門遙控升窗 |
中華V5 | 主駕駛位一鍵下降 | 四門遙控上升 |
● 小結:
從這個環節的使用便利性來看,奔騰X80表現最為出色,其次是陸風X5,功能最少的是比亞迪S6和瑞風S5,其中瑞風S5的按鍵手感又表現最差,最終排名墊底。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車門密封條+車門材質
我們簡單對比了一下車門密封條,發現8款車型均采用了內外整圈雙層密封條的方式,從而保證車門關閉之后的密封性。當然了,關于車輛的隔音效果,我們后續文章中會有單獨的噪音測試環節,敬請關注。
◆ 奔騰X80:做工雖好,但用料一般

門板往往是部分汽車廠商節省成本的地方,在這方面奔騰X80整體用料和做工雖好,但門板材質卻表現得中規中矩,它采用鋼板焊接的分體式車門,內側門板上下均使用大面積硬塑料進行覆蓋,只有胳膊肘能夠接觸到的區域采用了軟性材質覆蓋。
◆ 比亞迪S6:做工不錯,但貼近扶手區域依然使用硬塑料

比亞迪S6在這方面的用料有點不盡如人意,除了扶手,其它全部采用的是硬塑料材質,好在裝配工藝不錯,沒有給人留下低檔的感覺。
◆ 傳祺GS5:整體表現不錯

傳祺GS5是幾款車中表現不錯的,上部和中部區域都采用橡膠材質,不同的是中部扶手區域更加柔軟,觸感更好。
◆ 哈弗H6:用料同級最好

哈弗H6采用的分體式車門,內側門板用料比較厚道,緊貼扶手區域采用一層模擬打孔樣式的皮革包裹,并帶有紅色縫線,觸感不錯。上部應用的是橡膠搪塑工藝,比起普通的硬塑料觸感更好。哈弗H6在這方面的整體表現要強于大部分對手。
◆ 全球鷹GX7、瑞風S5:表現平平,同級標準水平

全球鷹GX7采用的也是分體式車門,焊接區域比較整潔。內側門板黑色區域為硬塑料,米色區域由軟性材質包裹,做工比較整齊。

與陸風X5相同,瑞風S5的車門上下兩部分也采用的是焊接方式,內側采用黑色塑料覆蓋,橙色部分為軟性材質,整體用料一般。
◆ 陸風X5:用料、做工有待加強

陸風X5在車身用料和做工方面都還有很大提升空間,它的車門由兩塊鋼板焊接而成,內側門板的面料幾乎全部被硬塑料覆蓋,盡管靠近扶手的部位表面添加了一層薄薄的軟性材質,但觸感依然偏硬。
◆ 中華V5:中部采用織物面料,觸感不如皮革

中華V5的門板扶手和緊貼扶手的區域采用的都是織物面料,做工不錯但觸感一般。上部黑色區域為橡膠材質,觸感稍硬,下部不出意外地采用了塑料材質。
● 小結:
在車門密封條以及車門材質方面,八款車可謂平分秋色,在用料方面同價位自主車型與合資車型并無太大差距,甚至有些自主車型的用料更加厚道,只不過有些車型的裝配工藝還有待加強。
● 第一篇靜態對比總結:
以上項目排名(從左至右名次由高到低):
車身尺寸對比:比亞迪S6、傳祺GS5、哈弗H6、奔騰X80、陸風X5、全球鷹GX7、瑞風S5、中華V5。
鈑金工藝對比:奔騰X80、中華V5、比亞迪S6、傳祺GS5、哈弗H6、全球鷹GX7、瑞風S5、陸風X5。
車窗控制對比:奔騰X80、陸風X5、中華V5、傳祺GS5、全球鷹GX7、哈弗H6、比亞迪S6、瑞風S5。
車門材質對比:哈弗H6、傳祺GS5、中華V5、奔騰X80、全球鷹GX7、瑞風S5、比亞迪S6、陸風X5。
從幾項靜態對比來看,奔騰X80在裝配工藝和整體做工方面都有著上佳表現,遙遙領先對手,只不過它在車門內側沒有使用太多軟性材質,從而縮小了其它對手與它的差距。表現第二的就要數中華V5了,除尺寸偏小之外,它在用料和做工方面都表現出色,不輸于合資品牌。傳祺GS5在以上對比中排名第三,裝配工藝和用料與中華V5不相上下,只不過它的價位比對手更高,所以靜態方面的性價比一般。哈弗H6與比亞迪S6都是這個級別的老牌選手,其中哈弗H6在用料方面更為厚道,而比亞迪S6盡管用料一般,但裝配工藝進步明顯,所以二者并列第四。全球鷹GX7、瑞風S5在以上幾個項目中均表現平平,并列第五。陸風X5盡管設計風格和部分配置比較搶眼,但整體裝配工藝還有很大提升空間,最終在第一篇靜態對比中排名墊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