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有句話形容行情火爆時的動人情景:“站在風口,豬也能飛”,但在這些年大熱的SUV市場中,卻是有人歡喜有人憂:有的車深陷質量門但依然能月銷近萬、排隊提車;有些產品雖然口碑不錯,銷量卻不盡如人意——在激烈的競爭之中,好產品被埋沒、被忽視的現象十分常見。
榮威W5:定位小眾市場/通過性高
指導價:14.28-29.88萬
作為自主SUV中少有的非承載式車身產品,榮威W5的硬派定位本應讓它有不少忠實擁躉,但14萬的起價決定了消費者對它會有更高的期待,而不少細節上的有待提升,也讓它的銷量在1千輛左右徘徊。
也許是為了彰顯自己的“狂野”,榮威W5的內飾做工有些不拘小節,這也是被用戶最廣泛詬病的:內飾縫隙較大、裝配有些松散。而且在內里的設計上不夠人性化,不少用戶反應儲物格不實用。
在配置方面,榮威W5也沒有其他自主SUV那么大方:全系沒有倒車影像;只有四驅版本配備了剎車輔助、牽引力控制和車身穩定控制;諸如座椅電動調節、中控液晶屏和GPS等功能,也只有高配車型才具備。
只看上面幾點,僅想買輛城市SUV代步的消費者估計已經開始打退堂鼓了,但如果您的需求更高,想要征服一些平日里到不了的險境,那榮威W5依然有讓你無法舍棄的吸引力:榮威W5采用了一套分時四驅系統,具備了兩驅、高速四驅和低速四驅三種模式。在換入四驅模式后,前后軸的動力就會以50:50進行分配。即便是兩個后輪同時打滑,它也能依靠分動箱分配給前輪50%的動力驅動車輛脫困。
主打的1.8T車型搭載Kavachi1.8T渦輪增壓發動機,與榮威旗下轎車一致,在2000-4500rpm時即可達到215Nm的峰值扭矩輸出,最大功率為118kw/5500rpm。搭配由ZF提供的6ATTiptronic手自一體變速器。
點評:2013年,榮威W5的全年銷量為10507,這樣的成績對于榮威W5來說已經著實不易。榮威W5的定位目標人群相對較小,而它的定價比大部分同級別自主SUV卻高了一大截。推薦給那些對通過性有特別要求的用戶,它非承載式車身與分時四驅系統的配備已經說明了心在曠野的定位。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東風日產樓蘭:前期定價過高/后期成本經濟
指導價:36.58萬
樓蘭最為消費者詬病的,無疑是定價——剛上市時48萬的定價,讓預算50萬元的消費者在它和奧迪Q5、寶馬X3等對手之間迅速鎖定了后者。
廠商也意識到自己的定位有些問題,在2013年推出了榮耀版,配置方面去掉了后排座椅加熱、電動尾門、藍牙電話接入和原廠GPS,縮水了BOSE音響,價格調低了12.3萬。
雖然改款后的銷量還是沒上去,但從性價比來考慮,樓蘭真是有了很大提升:減去的配置都不算是必需品,在汽配城可以輕松找到替代解決方案,而省下來的12.3萬購車款可是實打實的。
和老款縱向對比完了,我們再來看看它和同價位對手的橫向比較:樓蘭的外形設計是跨界風格,4860×1885×1730mm的身材既有SUV的大氣也兼顧轎跑的動感。
動感的形象并沒有讓內里的空間為之縮水,2825mm的軸距以36萬元的價格去找,只有福特銳界可以一拼,連我們熟悉的漢蘭達都要稍短小一些。不過樓蘭只有一款5座車型,也沒有考慮出7座版,讓人多少有點遺憾。
軸距很長,但樓蘭不提供7座版本,讓它無法和漢蘭達等7座車型直接競爭
日產車型的乘坐舒適性一直是公認的優秀,樓蘭也繼承了這一點:軟硬適中,貼合人體工程力學的包裹支撐,讓長途駕駛不再容易疲勞疼痛,對于需要長途出行的用戶來說是個實用的賣點。
VQ35發動機與CVT變速器的匹配得不錯,發動機響應靈敏,加速感線性、從容。樓蘭不會像它的競爭對手那樣,在你輕踩油門時就讓你感覺像是在行走時被別人從背后猛推了一把,突然的沖擊讓你感到極為不舒適。這看起來倒是很符合日產樓蘭豪華的定位,雖然外形運動,但實際表現并不浮躁。
這套動力系統的另一個優點就是經濟:工信部的百公里油耗為11.1L/100km,搜狐網友的上傳平均數據為12.61L/100km,這對于一款搭載3.5L動力、體重達1.9噸的車型來說相當優秀了。
點評:樓蘭的問題就是車款選擇少、相比同價位的對手來說沒有7座版選擇,而且宣傳和定位也有一定脫節。單從配置與乘坐駕駛感受來說比主流車型有過之而無不及,綜合考慮其后期使用成本還是比較經濟的。
考慮到新一代樓蘭可能會在2015年上市,并且有望國產,現款樓蘭的生命周期即將進入降價促銷的階段,提醒各位追求性價比的朋友保持關注其市場行情,可能會有驚喜。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上海大眾斯柯達野帝:人性化設計需加強/多場合實用性強
指導價:14.98-24.18萬
其實野帝今年的銷量一直在1千到2千之間起伏不定,這個成績在整體市場中不能說很差,只是和自己的兄弟途觀比無疑差距很大,和多數人對其的期待形成強烈反差。
野帝被用戶詬病較多的是一些人性化設計細節:諸如眼鏡盒、前排中央扶手太小,杯架太淺放不住杯子之類……還有就是內飾裝配細節,這個就更見仁見智了,對于日常功能使用倒是不怎么影響。
國產的野帝相比進口車型軸距加長了60mm,這使得野帝后排的腿部空間非常寬敞。另外由于平直的高車頂造型,前后排的頭部空間也都非常不錯。而且后備箱的空間變化很靈活。
國產斯柯達野帝完整保留了國人十分鐘愛的全景式天窗,其整個面積非常大,可以讓駕乘者充足享受陽光的沐浴。
除了僅有一款的1.6L排量,野帝主打1.4T與1.8T兩款動力。與目前國內在售的大眾途觀不同,野帝的變速箱使用雙離合,而這輛1.8T動力車型采用的是六速DSG,1.4T為7速干式雙離合變速箱。
引入國內的斯柯達野帝(國產車型)搭載的是一套來自瑞典瀚德(Haldex)公司提供的Haldex多片離合器四驅系統,在干燥路面上,發動機扭矩會被傳遞至前輪,而在電控單元檢測到前后橋轉速不一致時,電動控制的Haldex多片離合器可以將大部分動力傳遞給后輪。
點評:雖然名字很狂野,但野帝其實是一款很注重日常使用的座駕,實用性與平和的操控性格才是它要帶給每位主人的最終感受。市場上的低調表現,多半還是現在競品太多而斯柯達SUV還未被廣泛認知的新人冷場,注重性價比的消費者不妨重點關注。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納智捷大7SUV:油耗較高/空間配置出眾
指導價:19.7-27.48萬
作為納智捷在國內推出的首款SUV,大7以高配置+大空間打響了名號,但月銷量一直在“震蕩下行”,從2011年的月銷3千輛,到現如今1千輛左右浮動。一方面是受到了新品牌經銷商網絡的制約、總量做不大,另外一方面大7SUV的油耗較高的問題也讓人不得不慎重考慮。
新納智捷大7SUV的軸距達到了2910mm,對于一般家庭使用,其前后排空間都堪稱奢侈。
不過空間還不是最讓我們驚嘆的,納智捷在配置方面的執著才是這輛車的最大看點,但從座椅方面來說:納智捷新大7SUV的駕駛席具備8向座椅調節功能,提供2組記憶,并且還又有按摩以及通風/加熱功能。
新款車型大膽的將中控區物理按鍵全部取消,換上了時髦且觸感極佳的全觸控面板,黑色鋼琴漆面處理工藝配合全發光的按鍵設計。
說到車載系統,HTC再次成為了納智捷的首選。基于Android操作系統開發iTouch+幾乎能夠實現與智能手機系統相當的操作體驗。而系統深度的融合能力,可以提供多種方式的連接和拓展。只是較為可惜,目前這套系統還只可支持HTC手機的數據線連接,iPhone用戶或者其他Android系統則還不能實現完全互聯。
另外,納智捷新大7SUV在影音功能上依然不遺余力。不僅提供了知名的JBL揚聲器,同時在駕駛席的肩部還提供了一個獨立的揚聲器,用于駕駛者單獨通話及音樂播放功能。后排車頂保留了10.2英寸的車載屏幕,可根據需要播放視頻,扶手箱內所提供的各種接口(AV、USB、AUX、12V電源)能夠保證不同格式的片源均能順利播放。
點評:雖然配置確實很豐富,但買車是為了代步,不是為了玩電子設備,接受納智捷大7SUV的優點不難,但過高的油耗讓接受它的后期成本成了個不小的難題。倒是已經上市的緊湊型SUV優6更適合家庭用戶,大家不妨關注一下我們稍后帶來的深度測試。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北京汽車北京40:內飾簡樸配置低/復古越野范兒十足
指導價:14.68-18.68萬
由于復古的造型,北京40還未上市就引起了廣泛關注。不過它復古的造型、硬派的行駛風格和只有手動擋車型的配置,注定了只是少數人的玩物——喜歡外出玩野的的朋友是真喜歡,只是想在城市里代步的肯定接受不了。
復古范兒在內飾上的表現就是一水兒的硬塑料件,粗獷原始的風格,你還甭找什么大液晶屏、導航,廠家的單子里就沒這種配置。在裝配工藝上也有一定提升空間。
北京40的內部空間還不錯,身高176cm的體驗者,坐到車內感覺相當的寬裕,尤其是前排的頭部空間以及腿部的橫向空間。在前排座椅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后排的腿部空間依舊一拳有余,頭部則擁有一拳的剩余空間。
麻煩的是后排乘客上下車。你只能通過調節座椅靠背角度的扳手控制,且上下的空間也十分有限。
動力方面搭載了一臺2.4L發動機,代號為G4CA,由沈陽新光提供,最大功率為105kW/4800rpm,最大扭矩217N?m/4000rpm,技術上沒有什么優勢,參數水平在同級自主車中處于中等水平。
匹配5速手動變速箱,擋桿由于屬于直連式所以行車時還是會出現比較明顯的抖動。此外,離合器行程較長并且結合點較高,城市中駕駛需要一定時間去適應。擋位比較清晰,但是入擋并沒有吸入感,整體來講算是比較粗暴的掛擋風格。
點評:堅固的非承載式車身,可靠的手動分時四驅,搭配扭矩可以放大2.5倍的低速四驅擋,讓非鋪裝路面才是北京40的天地。在這個主場上,它有著城市SUV難以望其項背的優勢,各種高難度陡坡都被一一征服。但有多少人是為了時刻挑戰曠野而買一輛車呢。
總結:今天說的這5款車,雖然銷量都不算出彩,但并不是車輛本身有什么問題,很可能是因為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不足、市場定位的落差或者是其產品本身就是面向小眾市場。單從車輛本身品質來說,它們的競爭力都不錯,假如您厭倦了現在上的主流SUV選擇,倒是不妨把他們納入您的考慮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