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款售價超過百萬的車型,奔馳G級還沒有因銷量太高而變得爛大街。不過即使你沒有土豪朋友,肯定至少也在路上與它邂逅過不止一兩次。那國內現在奔馳G級市場是什么樣一種情況呢?都有哪些車型在售?市場表現如何?


國內目前只有汽油版奔馳G級,而價格更低、污染更小的柴油版車型一直沒有正式引進到中國。因為奔馳G級采用純手工打造,且全球包括軍車在內的所有G級都在奧地利格拉茨的馬格納(Magna)工廠生產,所以想要買G級需要提前預定。根據對車主的了解,如果按照正常程序訂購一輛G級需要等待半年的時間才能提車,即使多加10萬-20萬元、也就是最快還要等個一個月才能提車。這樣算下來,假如我明年這時候中頭彩有錢買輛G 65 AMG,那我豈不是現在就得交訂金訂車了?“鴨梨”好大呀!
>>>奔馳G級的競爭對手有哪些?
從車身結構來看,奔馳G級采用非承載式車身,與Jeep牧馬人、豐田蘭德酷路澤等是相同的,但后兩者的價格、市場定位卻與G級相差甚遠;從價格上來看,奔馳G級最低也要169.8萬元人民幣,還不算加價提車的情況,價位相仿的有路虎攬勝、寶馬X5、奧迪Q7等,但后三者均采用承載式車身,而且在國內普遍被大多數消費者用作街車來開。雖然奔馳G級有時也被當做身份的象征,在一些車主手中只被用于城市道路駕駛,但還是有相當一部分車主看中了它皮實、安全、易于維修等特點,愿意帶著它去玩越野。所以某種意義上來說,奔馳G級這種既能“玩”又能“賞”的特點使其在市場上有種“獨孤求敗”的氣勢。
了解完奔馳G級在中國市場的行情,下面我們正式進入試乘試駕環節。本次試乘試駕一共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試乘,在奔馳G級工廠附近場地體驗奔馳G級日常駕駛時的安全性、舒適性,初步體驗爬坡和涉水的越野能力,車型為G 500和G 63 AMG;第二部分為試駕,在距離格拉茨馬格納工廠大約20公里的奔馳G級“御用”測試山路體驗柴油車型純粹的越野能力,車型為G 350。
>>>場地試乘G 500和G 63 AMG

由于G 63 AMG采用的是275/50 R20偏運動的高性能輪胎,而G 500的是265/70 R18偏越野的全地形輪胎,所以在試乘試駕過程中前者更注重公路駕駛,而后者則更偏重越野。

從表中可以看出,兩款車型最大的不同在于發動機,G 500的發動機采用自然吸氣的進氣方式,而G 63 AMG則采用的是雙渦輪增壓技術,直接導致發動機最大輸出功率相差115kW、峰值扭矩相差230N·m。相比來看,G 63 AMG的動力表現更讓人期待,同時開始懷疑G 500越野時動力夠不夠用?
項目一:體驗G 500玩水、爬坡的樂趣


為了更充分地展現G級如何克服坑洼積水路面,教練將車從水池側面緩緩開入水中,由于傾斜角度過大,其左后輪完全處于騰空狀態。




項目二:體驗G 63 AMG加速、轉彎的快感
初步感受了G 500的越野性能之后,教練又馬上安排我們體驗G 63 AMG的公路性能,主要包括直線加速、緊急剎車、高速轉彎和緊急變線。奔馳一向將駕駛的安全性放在首位,通過在車輛上加裝制動輔助系統(BAS)、電控穩定程式(ESP)、防抱死制動系統(ABS)和四輪驅動電子牽引輔助系統(4ETS)等來保證行車安全。下面編輯將切身體驗一下這些系統是否好用。

奔馳所有G級的生產工廠都在奧地利格拉茨,但其所有發動機、變速器等都是來自德國斯圖加特——奔馳的總部所在地。更多關于奔馳G級生產上的具體情況請關注后續發布的“奔馳G級工廠參觀”。
體驗完加速再來感受一下G 63 AMG的制動效果。不過與普通測試直線剎車距離不同,這次教練重點想讓大家體驗:在復雜路況下這輛車的電子輔助系統如何保證車輛不會出現側滑、甩尾等危險情況發生。于是我們高速駛向一塊布滿一層水的濕滑路面,讓這輛車左側兩個車輪在濕滑路面上,而另外一側的兩個車輪在干燥路面上,分別感受將電子系統開、關狀態下車輛的剎車動態。

另外,奔馳G級安裝有制動輔助系統(BAS),能夠判斷駕駛者剎車動作,在緊急制動時自動增大剎車力度,對于老人和女性駕駛者有很大幫助。據統計,擁有制動輔助系統的車輛比未裝有該系統的車輛對于老人和女性駕駛者來說可少約45%的剎車距離。


總結:
通過本次試乘體驗,感觸最深的還是奔馳G級的優越安全性,無論是在公路還是在越野,其豐富的電子輔助系統加上結實的車身結構構成了所有安全行駛的有力保障。至于G 500與G 63 AMG的區別,前者更加沉穩、敦實,一腳油門下去會有足夠強勁的反應,但不會像G 63 AMG那樣“躥出去”;而后者就顯得活潑許多,無論是加速、減速還是緊急變道,它都能游刃有余,反應相對快多了。如果更喜歡越野,建議選擇G 500,成本相對較低且不影響越野快感,如果城市道路駕駛更多且不差錢,建議選擇G 63 AMG。當然,如果只是為了面子,兩者皆可,開出去保證逼格爆滿。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來到奔馳G級的老家只體驗國內在售兩款車型豈不是有點得不償失?所以在第二部分試駕環節我果斷選擇了G 350柴油版車型。當時教練對我的選擇還表示稱贊,因為在爬山、尤其是比較陡的山時,柴油車型會因其發動機具有高壓縮比、低轉高扭等特點,擁有更強的爬坡能力。


從表格中不難發現,首先G 350的V6發動機要比G 500的V8發動機少兩個氣缸,無論從重量還是所占體積上來看前者都有一定優勢。其次,G 350所搭載的柴油發動機“低轉高扭”的特性非常明顯,其發動機轉速在1600-2400轉的時候就能達到峰值扭矩540N·m,這也就是為什么在試駕過程中教練建議將發動機轉速維持在2000轉左右的原因了。而G 500雖然最大功率很高,但峰值扭矩卻比G 350要低且達到峰值扭矩時發動機的轉速還要高出將近一倍。所以如果單就越野而言,搭載柴油發動機的G 350更占優勢,其動力更充足,而且“玩”起來還相對便宜。

BlueTEC技術的精髓在于利用尿素水溶液注入于引擎運轉的廢氣之中,通過尿素中的氨讓氮氧化物在后端的SCR轉化器中轉變為無害的氮氣與水,有效減少80%的柴油引擎氮氧化物排出。在G 350加油口的旁邊還會有一個獨立的藍色添加口用于添加尿素,每1.2萬千米的行駛里程需要補充一次AdBlue的尿素水溶液。
不過除了發動機不同以外,G 350所代表的柴油車與G 500所代表的汽油車擁有同樣的車身尺寸和外觀設計,就連內飾都相同,并沒有因為價格更低而進行減配。假如沒有看到車尾的車型標識,將很難區分兩款車型哪個是柴油版、哪個是汽油版。


項目三:試駕G 350,體驗柴油車型更占優勢的越野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奔馳G級這三把差速鎖的使用有固定的順序:1-2-3,即中-后-前差速器依次鎖止,不是想鎖止哪個就鎖止哪個。另外,當按下相應差速鎖按鈕后,差速鎖不會馬上啟動并鎖止,而是需要車輛向前開動一段距離后才能自動鎖止。
每一把差速鎖使用的時機是不同的,其大概情況如下:
不需要使用差速鎖:平直路面、普通道路駕駛,此時G級處于全時四驅狀態;
啟動差速鎖1(中央差速鎖):使前后軸轉速相同,適用于有碎石或輕微坑洼路面、坡度較小路面等容易產生前輪或后輪單一車輪打滑的情況,但不適合交叉軸路況;
啟動差速鎖2(后橋差速鎖):使兩個后輪與前軸的轉速都相同,適用于遇到較大石頭或坑洼較嚴重的路面等只有一個后輪還擁有抓地力的情況;
啟動差速鎖3(前橋差速鎖):使所有車輪擁有相同動力,適用于極端惡劣的路況或同一側車輪全都失去抓地力或只有任一車輪有抓地力的情況,適用于沙漠駕駛或雪地脫困。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當三把差速鎖全都啟動時,四個車輪會處于同一轉速轉動,此時不能進行高速轉彎,否則會對輪胎或車軸造成嚴重傷害,甚至會有翻車的危險。所以入彎前至少要將差速鎖3打開。








總結:
對于越野而言,奔馳G 350的性價比肯定要比G 500高很多。本次試駕同行的就有一輛G 500,在整個爬山越野過程中,G 500能到達的地方我都能到達、G 500能爬上的陡坡我爬得更順利,只要將轉速維持在2000轉左右就能讓發動機一直輸出最大扭矩,這對于越野來講很重要、很實用。我沒駕駛過G 500,不過通過前面的試乘可以體會到G 350的柴油發動機確實帶來了更多的噪音,但這個問題相對于低價、環保和更豐富的駕駛樂趣而言完全可以忽略掉,如果可以選擇,強烈建議更喜歡越野的朋友選擇柴油版的G 350,而不是G 500。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這次試駕是借著參觀奔馳G級工廠的機會才有的,其實參觀工廠時還有另外一個任務:采訪奔馳G相關負責人。不問不知道,一問嚇一跳,好多料正在爆出!今兒先過過癮,更多猛料還需關注“工廠參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