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來此次換代之前,用城市SUV來定義奇駿總覺得不那么恰當,硬朗的設計實在難以讓我們將其與城市劃上等號。直到今天全新奇駿正式問世,我們才真正意義上的從它身上看到了城市的感覺,顛覆性極強的設計改變,讓這款之前頗具越野車氣質的SUV印象逐漸散去,取而代之的是回歸主流的理性風格。

面對國內緊湊級城市SUV市場陣容的不斷擴大,東風日產終于在一個相對較晚,但很恰當的時候推出了奇駿的換代車型。或許是仔細分析了競爭對手在設計、配置、空間以及定價方面的諸多因素,全新奇駿上市后吸引了很多人的關注,并且熱度持續上漲。這次具有顛覆性的變革,既讓奇駿跨入了東風日產的新世代陣容,同樣也對消費者的審美發起了不小的挑戰。



相比老款車型大面積應用直角線條的設計手法,全新奇駿用更多尖銳且流暢的線條將其掩蓋。這樣的風格在主流城市SUV中已經比較常見,新RAV4等車型按照設計理念的劃分,也都屬于這一類。當然,在迎來徹底改變的同時,全新奇駿在配置方面也緊跟時代腳步,將很多像日間行車燈這樣的主流元素加入,進而符合消費者的胃口。





或許是因為老款奇駿存在的年代過于久遠,一時間想要接受全新奇駿的設計風格,還并不是一見容易的事。不過這個現象也在很多其他競爭對手身上出現過,消費者所需要做的,就是逐漸適應新時代城市SUV逐漸向線條美轉型的腳步。雖然全新奇駿在視覺表現上要比老款車型看起來瘦弱不少,但它的實際尺寸卻在某些層面有所提升。



相比前部鋒利的設計線條,尾部的整體設計手法更有SUV車型的渾厚感。尖銳的尾燈設計風格并沒有對尾部整體造型造成影響,層次感分明的尾部布局,也讓我們看到了一些硬朗感。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全新奇駿的排氣設計風格,顯得有些融不入整體。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全新奇駿在內飾設計方面并沒有什么獨特的地方,日產家族化風格在很多車型上都已經普及。簡約的中控臺造型和按鍵布局,既不會讓駕駛者感到操作困難,也難以出現審美疲勞的感覺。全新奇駿共提供兩種內飾配色,全黑內飾運動感更強,而米色內飾居家氣息更濃郁。




三幅式方向盤和炮筒型儀表維持了新家族理念的設計風格,全新奇駿將大部分車內可控功能控制都集成于方向盤上,使用者可通過儀表盤小型液晶顯示屏進行查看。中配車型上配備了車道偏離系統和盲區監測系統,對于駕駛時的安全保障提供了很大幫助,同時也提升了性價比。





中配車型并未配備具備智能副駕系統的導航屏,小型顯示屏可顯示的信息內容不多,主要是為了顯示全景影像系統的內容,使用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在全景、后部、側面等視頻信息中進行切換。雙區自動空調和前排座椅加熱功能的出現,同樣也對性價比的提升起到了一定幫助作用。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在全新奇駿身上,你還可以找到不少比較討巧的設計。比如大尺寸前排遮陽板和前排杯架配備的可開關出風口,都是十分人性化的設計。全新奇駿同樣配備了同級別車型中十分常見的全景天窗,天窗整體尺寸較大,不過可開啟的范圍較小。






座椅舒適度高,是日產各款車型都具備的先天優勢,全新奇駿同樣配備了這樣一套舒適度極強的真皮座椅,有了它的幫助,長時間駕駛和乘坐變得不再那么難受。軸距的增加為車內貢獻出了更大的空間,身高1米76身材較胖的模特,在全新奇駿的前后排均可以獲得不錯的空間體驗。而在中配車型上就能夠提供的電動尾門功能,則更進一步增強了車輛的便利性和性價比。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全新奇駿共提供兩種動力選擇,2.0L和2.5L兩種排量,變速器的搭配依舊為手動變速器和可模擬7速的CVT變速器。2.0L和2.5L引擎在數據上較老款有輕微提升,實際動力表現并不會因為這些提供而出現多大的變化。


在動力總成沒有發生質的飛躍的情況下,全新奇駿的實際動力表現自然也不會有什么質的改變。重新調校過后的2.5L引擎數據上僅有些許增強,實際使用時可以為駕駛者提供充足的動力保障,與CVT變速器搭配在一起后,線性的動力輸出讓駕駛變得更加愜意,不過你也要為這樣的表現付出一些代價,那就是舍去駕駛樂趣。



在保持城市SUV駕駛感受的同時,全新奇駿還是沒有放棄自己在越野領域的表現。四驅車型配備了比較強大的可控型四驅調節功能,駕駛者可以針對不同的路面情況,在兩驅、自動四驅和四驅鎖定三個狀態內進行切換,遇到比較復雜的越野路面時,也可以在陡坡緩降等功能的幫助下成功脫困。

全新奇駿在城市路面上的舒適度較高,經過顛簸路面時,懸架的慮震能力一般。在CVT變速器的幫助下,全新奇駿可以獲得較為出色的油耗表現,配備ECO節能模式后,同樣可以對油耗進行一定控制,主要目的還是督促駕駛者保持良好的駕駛習慣。
18.18-26.78萬元的售價區間,讓全新奇駿首先在價格方面有著較強的競爭力,緊湊級城市SUV的入門價格已經逐漸觸及了更低級別車型的領域,這樣的形式對于消費者而言自然是好的。雖然外形設計出現過一些爭議,但畢竟是一次動靜較大的變革,在配置及空間等方面的表現,多少可以彌補那些有些偏見消費者的印象分。